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1487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包括电源系统、内外套接管件组和导电件;该内外套接管件组包括内套管和套接在内套管外的外套管,该内套管和外套管由能导电材质制成,该导电件电接位于同一侧的内套管第一端和外套管第一端,通过导电件使内套管和外套管电接,该电源系统两极分别电接内套管第二端和外套管第二端,使电流流向外套管、导电件和内套管,该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它具有如下优点:电源系统的电流能流向外套管、导电件和内套管,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以降低物料和套管管壁间的粘度,以利于物料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的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如原油的抽取采出或输送等,因物料流动性差,粘度较大,导致抽取采出或输送过程中的难度大,下面以原油的抽取采出或输送为例说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会遇上稠油地块(稠油因密度大,故是原油中的宝贵资源),稠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采出和运输具有极大难度。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就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稠油的凝固点一般为42度左右,即在地层2000米深起凝固,凝固后稠油与管壁之间会形成大粘结力,故难以从地层中抽取和采出,为了从地层中抽取该稠油,在其开采过程中,一般采用如下三种传统工艺来采出和抽取。传统工艺一是:稀油(经提炼过的轻质油)稀释法。该方法是将提炼过的轻质油或轻质原油从地面利用井管注入地层并与地层中的稠油互溶而稀释,根据地层稠油的稠度,稀释用的轻质油的注入量在2-6倍不等。该方法存在有如下不足:1、加大了地面轻质油的运输成本;2、提高了从2000米以上地层深度抽取混合油的成本;3、造成稀油的地层渗透的损耗浪费。传统工艺二是:水蒸汽地层加温法。该方法是在地面建设大型发电厂利用电厂热能生产大量高温蒸汽,并将该高温蒸汽另钻竖井加压注入到稠油井区,使该稠油井区的2000米深左右的地层保持在50度左右,使稠油不被失压冷却而凝固,以达到抽取采出地面的目的。该方法存在有如下不足:1、投资巨大;2、因局部加温系统极其复杂,故会大量浪费能量,增大投资;3、如果直接采用对油管加温势必需要扩大钻井之井口井管的口径,而在深井钻井中扩大井管口径所带来的钻井成本将更加巨大;4、导致原油中水分增大,从而加大采出成本和油水分离成本。传统工艺三是:直接在2000米以下地层用电热或蒸汽热预先对抽头进行加温,计算好该加温稠油在2000米深度采出抽取到地面的损耗热能,使稠油在凝固前被抽取至地面。该方法存在有如下不足:1、投资量大;2、技术难度高,难以产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输送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包括电源系统(10)、内外套接管件组和导电件(4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包括内套管(20)和套接在内套管(20)外的外套管(30),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由能导电材质制成,该导电件(40)电接位于同一侧的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通过导电件(40)使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电接,该电源系统(10)两极分别电接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使电流流向外套管(30)、导电件(40)和内套管(2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一实施例之中:该导电件(40)为导电套环,该导电套环套接在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之间。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绝缘套环(50),该绝缘套环(50)至少适配套接在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之间。一实施例之中:该绝缘套环(50)个数为多个,该多个绝缘套环(50)间隔设在内外套接管件组上,且适配套接在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之间。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间留有间隙。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截面面积小于外套管(30)截面面积。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的管壁壁厚小于外套管(30)的管壁壁厚。一实施例之中:该绝缘套环(50)采用树脂制成。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用于输送物料,该内外套接管件组中至少内套管(20)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电源系统的电流能流向外套管、导电件和内套管,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以降低物料和套管管壁间的粘度,以利于物料输送。导电件为导电套环,导电套环套接在内套管第一端和外套管第一端之间,确保二者电接,装配方便,成本低。内套管截面面积小于外套管截面面积,使内套管电阻值大于外套管电阻值,内套管加热量大于外套管加热量,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加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包括电源系统10、内外套接管件组和导电件4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包括一用于输送物料的内套管20和一套接在内套管20外的外套管30,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由能导电材质制成,如铁件或钢件或其它金属材质,该内外套管的形状不定,可圆形截面管,可方形截面管,可直管,可弯曲管等。该导电件40电接位于同一侧的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通过导电件40使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电接,即,本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并未直接导电连接,如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间留有间隙,且,也只通过该导电件40电接。该电源系统10两极分别电接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使电源系统10、外套管30、导电件40和内套管20构成一个闭环的电路,使电流能流外套管30、导电件40和内套管20,该外套管30、内套管20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尤其是通过内套管20加热物料之接触或临近内套管20的部分,该部分可称之为低粘度层,低粘度层流动性得到提升(该低粘度层能带动其裹带包围的其它部分一起流动,被裹带的其它部分位于内部因此即使还处于稠度高状态一样会被裹带输送,不会影响物料的输送)。本实施例之中:该导电件40为导电套环,该导电套环套接在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之间,以电接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本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绝缘套环50,该绝缘套环50个数为多个,该多个绝缘套环50间隔设在内外套接管件组上,且适配套接在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之间,而且,至少有一个是适配套接在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之间。该绝缘套环50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特性,其材质如树脂材料。本实施例之中:该内套管20截面面积小于外套管30截面面积,如,该内套管20的管壁壁厚小于外套管30的管壁壁厚。由于内套管20截面面积小于外套管30截面面积,则内套管20电阻值大于外套管30电阻值,使内套管20发热量大于外套管30发热量,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实施例之中:该电源系统10如包括电源和调节电路,该电源通过调节电路电接内外套接管件组,则通过调节电路能调节流经内外套接管件组处的电流或电压等参数的值。根据需要,还可包括短路保护装置。根据需要,该电源可为直流发电机或交流整流电源。根据需要,还可包括将该电流输送到内外套接管件组的输电电路及电控装置。下面以应用在2000米以下采油为例进行说明:该电源系统10设在地面(或管道运输基站的);该外套管30为一根支撑油井井壁以防止坍塌的外护钢套管;该内套管20为一根能从地层抽取油料的内钢套管;该内外套管并行套叠排布,而且一直深入地层2000米以上。该绝缘套环50和导电件40用于确保内外套管的电流导通点为导电件40,除导通点以外的不导通。该导电件40之导电环截面积大于等于外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10)、内外套接管件组和导电件(4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包括内套管(20)和套接在内套管(20)外的外套管(30),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由能导电材质制成,该导电件(40)电接位于同一侧的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通过导电件(40)使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电接,该电源系统(10)两极分别电接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使电流流向外套管(30)、导电件(40)和内套管(2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10)、内外套接管件组和导电件(4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包括内套管(20)和套接在内套管(20)外的外套管(30),该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由能导电材质制成,该导电件(40)电接位于同一侧的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通过导电件(40)使内套管(20)和外套管(30)电接,该电源系统(10)两极分别电接内套管(20)第二端和外套管(30)第二端,使电流流向外套管(30)、导电件(40)和内套管(20),该内外套接管件组通电发热并加热物料以提升物料的流动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件(40)为导电套环,该导电套环套接在内套管(20)第一端和外套管(30)第一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性随温度变化之物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套环(50),该绝缘套环(50)至少适配套接在内套管(20)第二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烈明
申请(专利权)人:方明环保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