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41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通过在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交叉设置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之间采用该连接结构,一方面,能够将连接板与第一工字钢连接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螺栓仅穿过连接结构的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以及第二下连接件,而不会穿过连接板和第一工字钢,拆卸时只需要将连接结构取下,不会出现对连接板与第一工字钢造成损坏,便于连接板与第一工字钢的循环使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材料。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pplied to the temporary bridge of the brid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structure used in temporary bridge engineering, steel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late between the first temporary works in the bridge and the cross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below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n the one hand,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steel stronger, on the other hand, only through the bolt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first connector, connector and second connectors, without passin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I-beam, when disassembl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needs to be removed, no damage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I-beam, easy to connect with the first plate I-beam cycle use,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aterial, saves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的外临时搭设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整体桥面板,目前常规的施工桥面板采用12工字钢搭建,并会在12工字钢的下层交错搭设25工字钢作为支撑,通常上下层交错摆放的工字钢的固定方式采用电焊焊接,使其牢固连接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桥面板的搭设是高空作业,给电焊操作带来不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专利号为CN201610911243.X(申请公布号为CN106436567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栈桥桥面》,包括工字钢、龙骨、垫片、楔形块、连接板、螺栓、螺母、翼缘,龙骨采用螺栓、螺母、垫片固定在工字钢的外侧翼缘上,两块工字钢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工字钢之间同样采用螺栓、螺母、垫片固定连接,虽然同样实现了工字钢的连接,但是,螺栓需要依次穿过连接板、工字钢的翼缘、楔形块并通过螺母锁紧,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螺栓容易受到腐蚀,很难将工字钢之间进行拆卸,拆卸时需要通过切割的方式才能将工字钢进行拆分,这样会造成工字钢的毁损,使得工字钢不能循环使用而造成材料浪费,材料的利用率低。又如专利号为CN201220738755.8(授权公告号为CN2029699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外架预埋工字钢间连接固定装置》,该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缘翼扣件的钢板和螺纹钢,螺纹钢竖直放置在缘翼扣件的钢板的中间位置,二者连接形成倒“T”型构件,它还包括内有通孔的钢板和螺母,缘翼扣件上的螺纹钢与内有通孔的钢板、螺母依次连接,螺母位于钢板的上方,虽然实现了交错布置的工字钢间的连接,但是,连接不牢固,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工字钢间的连接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的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以及第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下连接件和第二下连接件相连接,在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设置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上连接件与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下连接件与第二下连接件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的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上翼缘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连接板压紧在第一工字钢的上翼缘上。连接板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垂直设置,在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上连接件与第二工字钢的下翼缘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下连接件与第二下连接件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的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上翼缘的下表面和第二工字钢下翼缘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第二工字钢的下翼缘压紧在第一工字钢的上翼缘上。这样,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垂直设置使得其连接更加地牢固,增加了桥面板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以及第二下连接件的外表面均具有一层耐腐蚀层。这样,防止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以及第二下连接件在长期使用后受到腐蚀,便于连接结构的循环使用。第一下连接件与第二下连接件的结构有多种形式,从结构简单和成本角度而言,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连接件与第二下连接件均包括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压部和第二压部,在第二工字钢和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压部与第一工字钢上翼缘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压部与第二工字钢的下翼缘的下表面相抵。为了方便将第二工字钢压紧在第一工字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压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压部的高度,在第二工字钢和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二压部的上表面与第一工字钢上翼缘的上表面相齐平。为了防止第一压部与第二压部相对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发生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压部与第二压部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部。这样,增加了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的连接稳固性。上连接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从结构简单和成本角度而言,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有主连接部,所述主连接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三压部和第四压部,所述第三压部和第四压部沿上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二工字钢和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三压部与第二工字钢的下翼缘一侧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四压部与第一工字钢上翼缘上表面相抵。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连接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第三压部的高度小于第四压部的高度,在第二工字钢和第一工字钢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第四压部的底面与第二工字钢下翼缘的下表面相齐平。为了防止第一工字钢相对于第二工字钢左右晃动,优选地,所述第四压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工字钢的上翼缘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为了方便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和第二下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地,所述上连接件在第一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孔部,在第二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孔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交叉设置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之间采用该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板为第二工字钢,一方面,能够将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连接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螺栓仅穿过连接结构的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以及第二下连接件,而不会穿过连接板和第一工字钢,拆卸时只需要将连接结构取下,不会出现对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的造成损坏,便于第二工字钢与第一工字钢的循环使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2交叉设置,在交叉处设置有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板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为工字钢,槽钢或者其他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为第二工字钢1,第二工字钢1与第一工字钢2垂直设置,第二工字钢1包括有上翼缘11和下翼缘13及连接在上翼缘11与下翼缘13之间的腹板12,第一工字钢2包括有上翼缘21和下翼缘23及连接在上翼缘21与下翼缘23之间的腹板22,如图3至4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件31、第一下连接件321以及第二下连接件322,上连接件31通过螺栓33分别与第一下连接件321和第二下连接件322相连接,在第二工字钢1与第一工字钢2处于夹紧状态下,上连接件31与第二工字钢1的下翼缘13的上表面相抵,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2的左右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2上翼缘21的下表面和第二工字钢1下翼缘13的下表面相抵,即上连接件31、第一下连接件321以及第二下连接件322通过螺栓33将第二工字钢1的下翼缘13压紧在第一工字钢2的上翼缘2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均包括有主体部320,主体部3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连接件(31)、第一下连接件(321)以及第二下连接件(322),所述上连接件(31)通过螺栓(33)分别与第一下连接件(321)和第二下连接件(322)相连接,在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设置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2)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上连接件(31)与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2)的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2)上翼缘(21)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连接板压紧在第一工字钢(2)的上翼缘(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连接件(31)、第一下连接件(321)以及第二下连接件(322),所述上连接件(31)通过螺栓(33)分别与第一下连接件(321)和第二下连接件(322)相连接,在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板与设置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工字钢(2)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上连接件(31)与连接板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2)的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2)上翼缘(21)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连接板压紧在第一工字钢(2)的上翼缘(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临时桥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第二工字钢(1),所述第二工字钢(1)与第一工字钢(2)垂直设置,在第二工字钢(1)与第一工字钢(2)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上连接件(31)与第二工字钢(1)的下翼缘(13)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分别位于第一工字钢(2)的两侧,且均与第一工字钢(2)上翼缘(21)的下表面和第二工字钢(1)下翼缘(13)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第二工字钢(1)的下翼缘(13)压紧在第一工字钢(2)的上翼缘(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31)、第一下连接件(321)以及第二下连接件(322)的外表面均具有一层耐腐蚀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接件(321)与第二下连接件(322)均包括有主体部(320),所述主体部(32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压部(320a)和第二压部(320b),在第二工字钢(1)和第一工字钢(2)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压部(320a)与第一工字钢(2)上翼缘(21)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压部(320b)与第二工字钢(1)的下翼缘(13)的下表面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桥梁临时工程的连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寅都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昌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