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376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保护电路以及钳位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保护电路连接在电源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负载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钳位电路连接在电源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之间,在流过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将流过负载的电流限制到预定电流内。因此,该驱动电路能够避免负载电流过大而对电源或负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产品中,风扇、马达等等是一种常见的感性负载。对此类负载进行调速时,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路的各类参数以调节此类负载的运转速度。上述负载在启动或者堵转的瞬间,此时负载电流往往过度大于正常运行所需的工作电流。当该负载电流超过电源负载能力时,其会导致系统复位或其他异常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负载处于异常工作状态下导致流过负载的电流过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保护电路以及钳位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保护电路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在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对所述负载供电;所述钳位电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在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将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限制到所述预定电流内。可选地,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可选地,所述钳位电路包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可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可选地,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邻近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设置。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输入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PNP型三极管,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第二电阻和一第三电阻,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串接在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用于输入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NPN型三极管的控制端。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地之间。可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一第一电容和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均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均接地。可选地,所述控制信号为PWM脉冲调制信号。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驱动电路。在各个实施例中,当一些因素造成流过负载的电流发生变化,并且流过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驱动电路可以通过钳位电路将流过负载的电流限制到预定电流,从而避免负载电流过大而对电源或负载产生不良影响。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图4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该驱动电路10和电源20连接,用于驱动负载30工作,其中负载30例如可以是电机。该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01、保护电路102以及钳位电路103。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01包括控制端101A、输入端101B和输出端101C,保护电路102连接在电源20的输出端20A和第一开关电路101的输入端101B之间,第一开关电路101的输出端101C和负载30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01的控制端101A用于输入控制信号40。当控制信号40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01导通时,电源20通过保护电路102对负载30供电。钳位电路103连接在电源20的输出端20A和第一开关电路101的控制端101A之间,在流过负载30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将流过负载30的电流限制到预定电流内。在电源20通过驱动电路10为负载30提供电流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正常电流是小于预定电流的。其中,该预定电流与负载3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负载电流关联,用于评价当前负载30的工作状态,当流过负载30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该负载30被认为工作在异常状态,若负载30持续工作在异常状态,则流过负载的电流对负载的性能及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于是,通过对负载30设定预定电流,其能够很好地保护负载并且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当流过负载30的电流小于预定电流时,该负载30能够评价为工作在正常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些因素造成流过负载30的电流发生变化,并且流过负载30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驱动电路10可以通过钳位电路103将流过负载30的电流限制到预定电流,从而避免负载电流过大而对电源20或负载30产生不良影响。第一开关电路101可以根据加载于第一开关电路101的控制端101A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输入电压或电流的导通或截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可以是电子开关管,例如是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junctiontransistor,BJT)、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FET)、晶闸管以及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可以由各个分立元件组成具有受外部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的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的具体组成由设计者根据业务需求和整体电路的工作特点进行设计。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钳位电路103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保护电路1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电路101为PNP型三极管Q1。其中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电路101的控制端101A,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电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保护电路以及钳位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保护电路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在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对所述负载供电;所述钳位电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将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限制到所述预定电流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保护电路以及钳位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保护电路与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在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电源通过所述保护电路对所述负载供电;所述钳位电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电流时,将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限制到所述预定电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邻近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接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华姜西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