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5134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其中: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死区时间控制模块根据输入的信号生成高侧驱动信号和低侧驱动信号,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高侧驱动信号传输到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低侧驱动信号传输到第二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电路,驱动电流能力适当、功耗小、频率高,能够满足快充电源芯片对驱动电路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充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基于MCU的快充电源芯片,由于本身芯片所采用的工艺所限,普遍需要外加一个高压的、驱动能力强的驱动电路,来驱动MOSFET功率管,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快充功能。但是,现有的驱动电路,都是针对大功率,且高压(高达200~300V)的MOSFET或IGBT的应用的,这些驱动电路,驱动电流的能力都比较大,功耗也都很大,频率无需很高,一般在1MHZ以内。而且,随着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MCU的快充电源芯片给驱动电路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要求,例如:满足比较宽的电压范围,但电压无需很高,一般在3~20V这样的一个电压范围,这也是快充QC3.0协议所要求的电压范围;驱动电流能力适当,功耗小,频率比较高,一般要求满足最大频率3MHZ,芯片面积小。可见,目前现有的功率管驱动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驱动能力、功耗以及频率等都不能满足快充电源芯片对驱动电路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以满足快充电源芯片对驱动电流、功耗以及频率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模块、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输入的信号生成高侧驱动信号和低侧驱动信号,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高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低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施密特触发器;所述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高压电平转换器、RS触发器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平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平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RS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RS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延时电路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可选地,所述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施密特触发器,所述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可选地,所述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还包括可调电阻,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以通过对所述可调电阻的阻值调节实现对死区时间的调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VCC的工作电源电压可以工作在3~20V的宽电压范围,满足QC3.0快充协议的电压范围(3.6~20V)的应用要求;(2)支持1.2V/1.5V/3.3V/5V的输入逻辑电平,这极大的兼容了目前MCU主流的数字逻辑电平,拓宽了应用范围;(3)能支持高低侧都是NMOS功率管的驱动。(4)驱动电流能力适当,功耗小,频率高,能满足最大频率3MHZ,而且芯片占用面积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转换模块10、死区时间控制模块20、第一驱动模块30和第二驱动模块40;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与PWM信号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的输出端连接,已接收所述PWM信号发生器发出的PWM信号,并对其进行电平转换,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20根据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10输入的信号生成两个驱动信号,分别为高侧驱动信号和低侧驱动信号,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20的第一输出端A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高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30,所述第一驱动模块30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图中未示出)的栅极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20的第二输出端B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0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低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0,所述第二驱动模块40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图中未示出)的栅极连接。其中,图中未示出的PWM信号发生器可以采用快充电源的MCU实现,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待驱动功率管和第二待驱动功率管为快充电源的DCDC电源模块的待驱动MOS功率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简单易用,芯片面积小,便于集成,而且满足宽电压范围,高频率的应用要求,进而能够让整个快充电源芯片系统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的具体示意图。下面以BuckDCDC电源模块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图2的最右边电路为Buck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级部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电平转换模块10包括第一电阻101和第一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平转换模块、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输入的信号生成高侧驱动信号和低侧驱动信号,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高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低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平转换模块、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输入的信号生成高侧驱动信号和低侧驱动信号,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高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以将所述低侧驱动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待驱动功率管的栅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施密特触发器;所述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死区时间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PW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快充电源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脉冲信号发生器、高压电平转换器、RS触发器和第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裕捷梁仁光李仕炽李仕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鸿智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