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0209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57
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1)、加热器(2)、通风扇组(3)和温度控制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温度控制单元(41)、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空调(1)安装在舱内屏前走道正上方,三等分位置布置两台空调,空调控制器(11)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加热器(2)安装在舱内下部,加热器控制器(21)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通风扇组(3)包括进风单元(31)、出风单元(32)、过滤网,通风扇组控制器(33)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轻空调长时间运行压力,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保障舱内温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基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要求,预制式二次设备舱开始广泛推广,实现了变电站建设模式优化,体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主要特点。预制舱内温度的稳定性决定了舱内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预制舱温度控制采用多为两台空调模式,申请号为201520472696.8《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及预制舱》的专利文献仅考虑了两台空调的轮流运行,但是这种温度控制方式下,制冷与制热均全部依赖空调实现,两台空调运行时间仍需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导致空调的使用寿命大幅度下降。因此急需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增加其它寿命较长的温度控制设备来减轻空调长时间运行压力,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保障舱内温度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控制系统不稳定,空调运行寿命短,维护频率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加热器、通风扇组和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将舱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温度控制单元;空调安装在舱内屏前走道正上方,三等分位置布置两台空调,空调控制器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加热器安装在舱内下部,加热器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通风扇组包括进风单元、出风单元、过滤网,通风扇组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进一步地,进风单元安装在舱体的一端,出风单元安装在舱体的另一端,加热器与进风单元同端安装。更进一步地,进风单元安装在舱体的下部。进一步地,进风单元、出风单元为百叶窗换气扇。本技术减轻空调长时间运行压力,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保障舱内温度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新风系统与空调联动逻辑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预制舱温控设备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1、加热器2、通风扇组3和温度控制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温度控制单元41、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将舱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温度控制单元41,经温度控制单元41处理,开启或关闭空调1、加热器2、通风扇组3等温度控制设备,保证舱内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操作屏44,操作屏44通过数据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温度监控传感器43,温度监控传感器43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将舱内温度数据传输至温度控制单元41。空调1安装在舱内屏前走道正上方,三等分位置布置两台空调,空调控制器11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空调1的三等分位布置解决了舱内中部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加热器2安装在舱内下部,加热器控制器21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在低温情况下,热空气向上流动,而空调在舱内上侧,制热产生的热空气主要在机柜上部循环,所以对底部制热效果很弱,所以需要在舱内下部一台加热器,以增加舱内底部制热效果,并改善空气冷热循环,起到节能作用。加热器2放在舱内右侧,通过对空气加热使热空气上升后让舱内其他区域空气补充来形成循环对流效果,如图2所示。通风扇组3包括进风单元31、出风单元32、过滤网,通风扇组控制器33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进风单元31安装在舱体的一端,出风单元32安装在舱体的另一端,加热器2与进风单元31同端安装。进风单元31安装在舱体的下部。进风单元31、出风单元32为百叶窗换气扇,在风扇不启动时,百叶窗自动关闭,起到节能作用。本实施例中,通风扇组3采用一侧抽风风扇,一侧吹风风扇设计,摆放位置为舱体的两侧対放,以满足风流能最大限度的流经舱体所有区域,尽量带走足够多的热量。进风单元31为将冷空气从室外送入入口,所以需要放在舱体下部,而出风单元32是将经过舱体内设备加热后的热空气从舱内排除,所以放在舱体的上部。本实施例中,通风量不小于1000m3/h。当舱内有人员进入或舱内空调失效时启用,起到通风换气和避免舱体内温度过高的作用。同时在温湿度可控范围内,可利用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进行切换,最大化降低系统能耗。在环境温度适宜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本技术实现新风和空调设备的系统联动,通过设置空调不同温度的启动定值和轮流运行时间定值,降低空调运行持续时间和运营成本。本实施例中,空调1采用吸顶式商用分体空调,含停电自启动功能。考虑温控设备冗余性,空调之间采用主备方式工作,具备自动切换功能,维持舱内温度在18-25℃。同时不同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当舱内温度升至一定高度,一台空调无法满足制冷时,备用空调及时启动,实现控制系统的双冗余保障,大大提高了制冷的可靠性。舱体温控系统有如下四种工况:工况一:环境温度-25℃~-5℃,此工况下温度较低,单纯依靠空调提升环境温度对空调使用寿命影响过大,采用空调加加热器制热方式,减轻空调工作压力。工况二:环境温度-5℃~0℃,此工况下因二次设备运行产生热量,舱内温度满足二次设备正常工作需求,因此温控系统在此工况下不工作,无需开启空调。工况三:环境温度0℃~15℃,此工况下舱内温度略高于二次设备正常工作要求温度,温度控制系统开启新风系统,启动风扇进行舱体内外空气流通,无需开启空调。工况四:环境温度15℃~55℃,此工况下舱内温度可能高于18℃~25℃的二次设备稳定运行温度区间,需启动空调制冷。此工况下具体工作方式如图3所示,例如当舱内温度为升温趋势情况下,舱内温度提升至26℃时,首先开启新风系统,无需通过空调进行降温;当舱内温度进一步升高到28℃时,空调1启动,空调2不启动;当舱内温度升高到30℃后,空调1保持工作状态,空调2启动,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新风系统和空调联动方式,延长空调使用寿命。本技术减轻空调长时间运行压力,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保障舱内温度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1)、加热器(2)、通风扇组(3)和温度控制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温度控制单元(41)、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将舱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温度控制单元(41);空调(1)安装在舱内屏前走道正上方,三等分位置布置两台空调,空调控制器(11)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加热器(2)安装在舱内下部,加热器控制器(21)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通风扇组(3)包括进风单元(31)、出风单元(32)、过滤网,通风扇组控制器(33)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1)、加热器(2)、通风扇组(3)和温度控制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4)包括温度控制单元(41)、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温湿度监控用传感器(4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将舱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温度控制单元(41);空调(1)安装在舱内屏前走道正上方,三等分位置布置两台空调,空调控制器(11)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加热器(2)安装在舱内下部,加热器控制器(21)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通风扇组(3)包括进风单元(31)、出风单元(32)、过滤网,通风扇组控制器(33)的控制端连接至温度控制单元(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林侯林江翼赵坤胡胜男冯振新刘正阳罗传仙徐进霞朱诗沁谷凯凯曹旭李梦齐林亚刘宏君侯亮冯亮李荣昌乔克赵亮张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