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000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包括闭式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水冷式多联机和连接管道;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式多联机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连接。其具有占用空间小、运行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调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地铁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地铁运营总能耗40%左右,空调系统的效率高低、节能与否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费用;并且地铁通风空调机房对土建的占用面积和层高的影响在机电系统中最大,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车站的规模和造价。目前各城市地铁车站,通常设置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空调器组成传统的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对地铁车站进行空调。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设置于车站内部的冷水机房内,冷却塔设置于地铁车站外的风亭附近,组成空调水系统;空调器设置于环控机房内,空调回风与新风混合后通过空调器集中处理,送往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和设备管理用房。目前各城市地铁车站的空调系统具有如下的缺点:空调送、排风管线断面尺寸大,占用空间大,管线安装困难,后期运营维保困难;空调风管交叉较多,且风管及风口不易避开强、弱电设备,存在空调风口、风管冷凝水影响设备运营安全的风险;空调风系统管路长、阻力大,导致风机压头高,功耗大;负荷调节不便,基本依赖冷水机组的台数调节和一定范围内负荷调节,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运行效率高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包括闭式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水冷式多联机和连接管道;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式多联机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设为两台,两台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分别设置在地铁车站两端的环控机房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驱动冷却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闭式冷却塔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流动形成第一散热循环回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还包括表冷蒸发器、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表冷蒸发器之间流动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还包括混风段、过滤段、蒸发表冷段、送风段和消声段,室外的新鲜空气和空调回风在所述混风段混合后依次通过所述过滤段、所述蒸发表冷段、所述送风段和所述消声段后送往车站公共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多联机包括冷凝换热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驱动冷却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冷凝换热器和所述闭式冷却塔之间流动形成第二散热循环回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式多联机还包括第二压缩机、节流装置、气液管和室内机,所述第二压缩机驱动制冷剂通过所述气液管在所述第二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机之间流动形成第二制冷循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水冷式多联机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连接,可根据设备管理用房功能布置情况灵活处理,保证空调输送区域集中,输送半径大幅减小,可减小输送能耗。进一步的,采用分布式空调系统,制冷主机和空调器合并设置,取消了制冷主机、冷冻水系统,减小了机房面积;进一步的,采用多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设置,相比于传统的双风机全空气集中式空调方式,取消了空调的送回风管,解决了风管占用空间且布置困难的问题;另外多联机主机相对于空调器的尺寸大大减小,可大幅减小环控机房占用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连接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部件连接示意图。其中,1-闭式冷却塔;2-冷却水循环泵;3-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1-冷凝器;32-第一压缩机;33-蒸发表冷段;34-送风段;4-水冷式多联机;41-室内机;42-气液管;43-多联机主机;431-冷凝换热器;432-第二压缩机;433-节流装置;5-连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包括闭式冷却塔1、冷却水循环泵2、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水冷式多联机4和连接管道5;所述闭式冷却塔1、所述冷却水循环泵2和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5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闭式冷却塔1、所述冷却水循环泵2和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5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互相并联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分布式空调系统,制冷主机和空调器合并设置,取消了制冷主机、冷冻水系统,减小了机房面积;此外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多台水冷式多联机4互相并联设置,相比于传统的双风机全空气集中式空调方式,取消了空调的送回风管,解决了风管占用空间且布置困难的问题;另外水冷式多联机主机4相对于空调器的尺寸大大减小,可大幅减小环控机房占用面积;此外,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4互相并联连接,可根据设备管理用房功能布置情况灵活处理,保证空调输送区域集中,输送半径大幅减小,可减小输送能耗。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设为两台,两台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分别设置在地铁车站两端的环控机房内。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包括冷凝器31,所述冷却水循环泵2驱动冷却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5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2、所述闭式冷却塔1和所述冷凝器31之间流动形成第一散热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还包括表冷蒸发器、第一压缩机32,所述第一压缩机32驱动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压缩机32、所述冷凝器31和所述表冷蒸发器之间流动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还包括混风段、过滤段、蒸发表冷段33、送风段34和消声段,室外的新鲜空气和空调回风在所述混风段混合后依次通过所述过滤段、所述蒸发表冷段33、所述送风段34和所述消声段后送往车站公共区。具体的地铁车站布置时,车站内设置两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分别设置在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两端环控机房内,以保证空调效果。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3内设有冷凝器31、第一压缩机32、节流阀、表冷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水冷式多联机和连接管道;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式多联机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式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水冷式多联机和连接管道;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闭式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依次串联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式多联机设为多台,多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中的任意两台所述水冷式多联机互相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设为两台,两台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分别设置在地铁车站两端的环控机房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直膨组合空调器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驱动冷却水通过所述连接管道在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所述闭式冷却塔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流动形成第一散热循环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分布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高吉祥周灿朗罗佳罗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