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得玮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78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4:48
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底柱、组装柱与灯箱,灯箱顶部设置的防护笼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该散热扇通过导通控制器与电池盒相连接,导通控制器的外壳与防护笼、灯箱的背面均相连接,所述固定底柱、组装柱、灯箱两两之间的连接方式都为铰连,固定底柱上的连接柱孔与组装柱上的连接螺栓对应连接,固定底柱的底部所连接的固定座包括左空腔部、中实心部与右空腔部,左、右空腔部内设置有可相对滑动的左、右活动固定板,活动固定板、空腔部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螺钉进行螺纹连接的板、壁螺栓孔。本设计不仅散热效果较佳、可调性较强,而且运输效率较高、固定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具体适用于增强散热效果与可调性,便于运输。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道路交通里程逐年增长,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交通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主题,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交通安全的实现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应用,而交通信号灯就是一个普及率很高的交通设施,其在维持交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有的交通信号灯一般由支撑柱、灯箱组成,其中,支撑柱的底部与地面连接,支撑柱的顶部与灯箱连接,灯箱负责提供灯光信号以指挥交通。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柱、灯箱都是固定状态,一旦固定,不仅灯箱的位置不能调整,而且支撑柱的位置也不能调整,可调性较弱,不利于运输,应用范围较窄。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调性较弱,应用范围较窄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包括支撑柱与灯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支撑柱的顶部与灯箱相连接,且在灯箱的内部设置有信号灯;所述灯箱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笼,该防护笼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该散热扇通过输出电源线与导通控制器的一端相连接,导通控制器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电源线与电池盒相连接,电池盒的内侧面与灯箱相连接,电池盒的外侧面与箱铰连部相连接,且导通控制器的外壳与防护笼、灯箱的背面均相连接;所述支撑柱包括固定底柱与至少一根组装柱,所述固定底柱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固定底柱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底铰连部,所述组装柱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组装铰连部;所述底铰连部经组装柱与箱铰连部相连接,底铰连部、组装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底铰连部、组装铰连部相铰连,箱铰连部、组装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箱铰连部、组装铰连部相铰连。所述组装柱的数量为三根,分别为一号组装柱、二号组装柱、三号组装柱,所述底铰连部依次经一号组装柱、二号组装柱、三号组装柱后与箱铰连部相连接。所述固定底柱包括上柱体与下柱体,上柱体经下柱体与地面相连接,上柱体的高度小于下柱体的高度,下柱体为中空结构,下柱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料门。所述上柱体上设置有连接柱孔,所述组装柱的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柱孔进行对应连接的连接螺栓。所述组装柱上的连接螺栓近组装铰连部设置,且一根组装柱上设置有一对或二对连接螺栓,每对中的两个连接螺栓分别位于组装柱的正、反两个侧面上。所述固定底柱的底部经固定座与地面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宽于固定底柱的底部设置,固定座上位于固定座、固定底柱相交接部位的外围通过固定螺钉与地面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包括左空腔部、中实心部与右空腔部,左空腔部经中实心部与右空腔部相连接,且中实心部与固定底柱在垂直方向同轴设置;所述左空腔部内设置有一个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左活动固定板,所述右空腔部内设置有一个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右活动固定板,左活动固定板、右活动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的板螺栓孔以与固定螺钉进行螺纹连接,左空腔部、右空腔部的顶壁、底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壁螺栓孔以与固定螺钉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左活动固定板、右活动固定板上板螺栓孔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左空腔部、右空腔部上壁螺栓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壁螺栓孔沿固定座、固定底柱相交接部位的外围设置。所述导通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斜滑板、导电滚球与蜡块,所述斜滑板的右端与金属外壳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的左端与金属外壳的左侧壁相连接,斜滑板的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斜滑板的顶面上近其右端的部位与导电滚球的底部相接触,导电滚球的顶部通过蜡块与金属外壳的顶壁相连接,斜滑板的中部开设有板洞,该板洞的直径大于导电滚球的直径,板洞的正下方设置有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顶端间距大于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间距,且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间距小于导电滚球的直径。所述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与绝缘座的顶面固定连接,绝缘座的底面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中,支撑柱包括固定底柱与至少一根组装柱,支撑柱与组装柱之间,组装柱与灯箱之间,相邻的组装柱之间(若组装柱的数量大于等于二)都相互铰连,该种连接方式不仅可以调整灯箱的垂直距离,还可以调整灯箱的水平距离,可调性很强,能够适应复杂的应用环境。因此,本技术不仅可调性较强,而且应用范围较广。2、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中,灯箱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笼,该防护笼内部设置的散热扇依次通过输出电源线、导通控制器、输入电源线与电池盒相连接,导通控制器的外壳与防护笼、灯箱的背面均相连接,使用时,导通控制器直接监测灯箱的温度,若温度过高,则导通控制器内的蜡块融化,导电滚球沿斜滑板滚动,直至导电滚球从板洞落下,并卡在输入、输出导电片之间,从而导通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进而启动散热扇以进行风力散热,同时,防护笼的笼孔结构利于风力的运行与热量的发散,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因此,本技术不仅散热效果较强,而且全自动运行。3、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中,固定底柱包括上柱体与下柱体,上柱体的高度小于下柱体的高度,下柱体为中空结构,下柱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料门,该设计能降低本支撑柱的整体质量,利于运输与安装,同时,在需要固定时,还可以通过进料门灌入物料,如石头或水泥砂浆等进行固定,十分方便。因此,本技术不仅运输安装方便,而且固定效果较好。4、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中,上柱体上设置有连接柱孔,组装柱的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柱孔进行对应连接的连接螺栓,在非安装时的运输过程中,通过连接柱孔、连接螺栓的相互连接以将组装柱固定在支撑柱上,既便于运输中的携带,也能有效防止零部件的散落与混乱,提高组装效率。因此,本技术不仅运输效率较高,而且组装效率也很高。5、本技术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中,固定底柱的底部经固定座与地面相连接,固定座宽于固定底柱,固定座内的左活动固定板、右活动固定板分别沿左空腔部、右空腔部滑动以调整板螺栓孔的安装位置,从而提供不同的固定效果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因此,本技术不仅固定效果较好,而且应用范围较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组装柱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固定底柱的右视图。图4是图3中固定底柱在非使用状态下与组装柱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图1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灯箱的后视图。图7是图1中导通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斜滑板的俯视图。图中:灯箱1、支撑柱2、信号灯3、箱铰连部31、固定底柱4、底铰连部41、上柱体42、下柱体43、进料门431、组装柱5、组装铰连部51、铰连孔511、一号组装柱52、二号组装柱53、三号组装柱54、连接螺栓55、连接柱孔56、导通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斜滑板66、板洞661、导电滚球67、蜡块68、绝缘座69、固定座7、左空腔部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包括支撑柱(2)与灯箱(1),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支撑柱(2)的顶部与灯箱(1)相连接,且在灯箱(1)的内部设置有信号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笼(9),该防护笼(9)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91),该散热扇(91)通过输出电源线(63)与导通控制器(6)的一端相连接,导通控制器(6)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电源线(62)与电池盒(10)相连接,电池盒(10)的内侧面与灯箱(1)相连接,电池盒(10)的外侧面与箱铰连部(31)相连接,且导通控制器(6)的外壳与防护笼(9)、灯箱(1)的背面均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包括固定底柱(4)与至少一根组装柱(5),所述固定底柱(4)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固定底柱(4)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底铰连部(41),所述组装柱(5)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组装铰连部(51);所述底铰连部(41)经组装柱(5)与箱铰连部(31)相连接,底铰连部(41)、组装柱(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底铰连部(41)、组装铰连部(51)相铰连,箱铰连部(31)、组装柱(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箱铰连部(31)、组装铰连部(51)相铰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包括支撑柱(2)与灯箱(1),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支撑柱(2)的顶部与灯箱(1)相连接,且在灯箱(1)的内部设置有信号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笼(9),该防护笼(9)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扇(91),该散热扇(91)通过输出电源线(63)与导通控制器(6)的一端相连接,导通控制器(6)的另一端通过输入电源线(62)与电池盒(10)相连接,电池盒(10)的内侧面与灯箱(1)相连接,电池盒(10)的外侧面与箱铰连部(31)相连接,且导通控制器(6)的外壳与防护笼(9)、灯箱(1)的背面均相连接;所述支撑柱(2)包括固定底柱(4)与至少一根组装柱(5),所述固定底柱(4)的底部与地面相连接,固定底柱(4)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底铰连部(41),所述组装柱(5)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组装铰连部(51);所述底铰连部(41)经组装柱(5)与箱铰连部(31)相连接,底铰连部(41)、组装柱(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底铰连部(41)、组装铰连部(51)相铰连,箱铰连部(31)、组装柱(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箱铰连部(31)、组装铰连部(51)相铰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柱(5)的数量为三根,分别为一号组装柱(52)、二号组装柱(53)、三号组装柱(54),所述底铰连部(41)依次经一号组装柱(52)、二号组装柱(53)、三号组装柱(54)后与箱铰连部(3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柱(4)包括上柱体(42)与下柱体(43),上柱体(42)经下柱体(43)与地面相连接,上柱体(42)的高度小于下柱体(43)的高度,下柱体(43)为中空结构,下柱体(43)的侧面设置有进料门(4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42)上设置有连接柱孔(56),所述组装柱(5)的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柱孔(56)进行对应连接的连接螺栓(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柱(5)上的连接螺栓(55)近组装铰连部(51)设置,且一根组装柱(5)上设置有一对或二对连接螺栓(55),每对中的两个连接螺栓(55)分别位于组装柱(5)的正、反两个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指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柱(4)的底部经固定座(7)与地面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得玮
申请(专利权)人:冯得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