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将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8136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内的滑行座,滑行座左右两侧的顶面内相对设有导行槽,每个导行槽内均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螺型杆,滑行座顶面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左右两侧相对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支架,左右两侧第二支架底部伸展尾部分别伸到左右两侧导行槽内且分别与左右两侧导行槽内的第二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顶部伸展段均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卡固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设备投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整体滚动除尘进程。

A new type of dust removal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dust removal device comprises a seat body and a sliding seat arranged inside the seat body, the top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eat slide relative with guide slot, each gu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crew rod about extensional setting, the middle position of slid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top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racket upwards extension set, the first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lative support under extensional settings,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second stretch at the bottom of the bracket extends to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ail part don't guide groove and respectively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second screw type screw rod guide lines with line slot connecti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bracket and the first bracket at the top the extension section is matched with a first fasten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reduce equipment investment, reduce procurement cost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overall rolling into dust Che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流水线上,衣物、皮具以及床上用品等产品容易沾染灰尘,因此在包装之前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除尘。传统的除尘方式采用人工手持除尘滚筒进行清洁,效率低下,且清洁不到位,胶粘滚筒使用多次后清洁效果变差需要更换,部分自动除尘器的滚筒更换麻烦,费时费力,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内的滑行座,所述滑行座左右两侧的顶面内相对设有导行槽,每个所述导行槽内均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螺型杆,所述滑行座顶面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左右两侧相对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支架,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底部伸展尾部分别伸到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内且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内的所述第二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伸展段均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卡固件,所述第一支架左右两侧面内分别旋动配合连接有旋轴,左右两侧所述旋轴上均固定设有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第一卡固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固件,两组所述旋轴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腔部,左右两侧所述旋轴与所述第一腔部邻接侧的所述第一支架内壁体均设有槽孔,所述第一腔部内设有通贯所述第一腔部且向前后方向伸展设置的第二腔部,所述第二腔部内设有前后伸展设置的第三螺型杆,所述第三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展设置的滑行板,所述滑行板前侧伸展段伸到所述第一腔部前侧的所述第二腔部内,所述滑行板后侧伸展段伸到所述第一腔部后侧的所述第二腔部内,所述第一腔部内设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电转机,所述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尾部均配合连接有卡固轴,所述滑行座顶面左右相对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中间位置,所述升降柱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顶面设置有产品输送带,所述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升降装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座体顶面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螺型杆,所述滑行座设置于所述滑行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左侧伸展尾部与所述滑行槽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右侧伸展尾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行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螺型杆相对一侧的尾部均配合连接有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电转机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邻接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螺型杆背面的尾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背面的内壁旋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螺型杆后侧尾部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腔部后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型杆前侧尾部与所述第二腔部前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转机前后两侧的所述滑行块内均滑行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展设置的导行杆,两组所述导行杆左侧端均与所述第一腔部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导行杆右侧端均与所述第一腔部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行块左右两侧面外的两组所述导行杆外表面均设有归位抵压簧圈,所述滑行块前后两侧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滑行块和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左前侧设有第三斜角面,所述第二滑行块右后侧设有第四斜角面,左右两侧所述旋轴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槽孔邻接侧的尾部端面内设有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卡固轴相对设置的卡固槽。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行板前后两侧的顶面分别固定设有相对设置第一凸起台和第二凸起台,所述第一凸起台和所述第二凸起台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抵压块和第二抵压块,所述第一抵压块背离所述第一凸起台一侧的右后侧设有用以与所述三斜角面抵压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一斜角面,所述第二抵压块背离所述第二凸起台一侧的左前侧设有用以与所述第四斜角面抵压滑行配合连接的第二斜角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第一卡固件和第二卡固件之间配合连接有胶粘除尘筒,所述胶粘除尘筒左右两侧尾部均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卡固件和所述第二卡固件配合卡固的卡固腔。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内底部的升降电转机,所述升降电转机上配合连接有第四螺型杆,所述第四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第一支部,所述第一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中的第三腔部滑行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中部为滑行升降部,所述第二支架中也设置有所述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两组旋轴之间的第一支架内设第一腔部,左右两侧旋轴与第一腔部邻接侧的第一支架内壁体均设槽孔,第一腔部内设通贯第一腔部且向前后方向伸展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内设前后伸展设置的第三螺型杆,第三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前后伸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前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前侧的第二腔部内,滑行板后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后侧的第二腔部内,第一腔部内设滑行块,滑行块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设第一电转机,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尾部均配合连接卡固轴,从而实现自动滚动除尘的配合连接切换工作,提高滚动除尘工作效率以及切换控制左右两侧胶粘除尘筒实现交替滚动除尘工作,提高效率。2.通过左右两侧第二螺型杆相对一侧的尾部均配合连接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第一电转机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导行槽邻接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第二螺型杆背面的尾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导行槽背面的内壁旋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控制左右侧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之间的胶粘除尘筒进行快速拆装工作。3.通过第三螺型杆后侧尾部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第二腔部后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三螺型杆前侧尾部与第二腔部前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带动切换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的卡固轴左右移动工作。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切换控制带动左右两侧的胶粘除尘筒,减少设备投入,降低采购成本,能自动控制滑行座的左右移动,实现了左右两侧胶粘除尘筒实现交替滚动除尘工作以及更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实现快速设置和更换胶粘除尘筒,提高滚动除尘整体进程。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行座移动到滑行槽内的最左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行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5内的滑行座6,所述滑行座6左右两侧的顶面内相对设有导行槽61,每个所述导行槽61内均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螺型杆610,所述滑行座6顶面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一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7左右两侧相对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支架62,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62底部伸展尾部分别伸到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61内且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61内的所述第二螺型杆610螺型纹配合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62与所述第一支架7顶部伸展段均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卡固件621,所述第一支架7左右两侧面内分别旋动配合连接有旋轴75,左右两侧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内的滑行座,其特征在于:滑行座左右两侧的顶面内相对设有导行槽,每个导行槽内均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螺型杆,滑行座顶面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左右两侧相对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支架,左右两侧第二支架底部伸展尾部分别伸到左右两侧导行槽内且分别与左右两侧导行槽内的第二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顶部伸展段均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卡固件,第一支架左右两侧面内分别旋动配合连接有旋轴,左右两侧旋轴上均固定设有与左右两侧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卡固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固件,两组旋轴之间的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腔部,左右两侧旋轴与第一腔部邻接侧的第一支架内壁体均设有槽孔,第一腔部内设有通贯第一腔部且向前后方向伸展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内设有前后伸展设置的第三螺型杆,第三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前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前侧的第二腔部内,滑行板后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后侧的第二腔部内,第一腔部内设有滑行块,滑行块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电转机,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尾部均配合连接有卡固轴,滑行座顶面左右相对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中间位置,升降柱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顶面设置有产品输送带,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内的滑行座,其特征在于:滑行座左右两侧的顶面内相对设有导行槽,每个导行槽内均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二螺型杆,滑行座顶面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向上伸展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左右两侧相对设有上下伸展设置的第二支架,左右两侧第二支架底部伸展尾部分别伸到左右两侧导行槽内且分别与左右两侧导行槽内的第二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顶部伸展段均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卡固件,第一支架左右两侧面内分别旋动配合连接有旋轴,左右两侧旋轴上均固定设有与左右两侧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卡固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卡固件,两组旋轴之间的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腔部,左右两侧旋轴与第一腔部邻接侧的第一支架内壁体均设有槽孔,第一腔部内设有通贯第一腔部且向前后方向伸展设置的第二腔部,第二腔部内设有前后伸展设置的第三螺型杆,第三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前后伸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前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前侧的第二腔部内,滑行板后侧伸展段伸到第一腔部后侧的第二腔部内,第一腔部内设有滑行块,滑行块内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电转机,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尾部均配合连接有卡固轴,滑行座顶面左右相对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中间位置,升降柱顶部固定设置有升降台,升降台顶面设置有产品输送带,第一支架内设置有升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顶面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设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螺型杆,所述滑行座设置于所述滑行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型杆螺型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左侧伸展尾部与所述滑行槽左侧内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右侧伸展尾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行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螺型杆相对一侧的尾部均配合连接有第一电转机,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电转机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所述导行槽邻接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螺型杆背面的尾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将龙毛利英
申请(专利权)人:胡将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