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96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和充放阀组;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充放阀组包括支撑座、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第二气缸体;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气缸体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流体的输送管道与形成真空主管的腔道不相通,能够减少注入稀有放电气体等工作流体的损耗,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A pipe type fluid filling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line type fluid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vacuum charge and charge discharge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branch pipe; vacuum charge; charge discharge valve group comprises a supporting seat, a first cylinder body, an elastic telescopic tube and second cylinder; the first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fluid pipe, high pressure fluid flow through the first the cylinder body elastic tube driven by elastic and telescopic tube lifting; second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fluid working fluid pipe; the top second cylinder with a vacuum to form a seal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the branch pipe and main pipe vacuum sealing cavity isolation; second fluid pipe working fluid flow through the cylinder second the import branch. The conveying pipeline of the working fluid does not connect with the cavity way forming the vacuum main pipe, which can reduce the loss of the working fluid injected into the rare discharge gas, greatly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放电光源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原理制成的,因此无论是荧光灯、氙灯还是高压钠灯,亦或是以荧光灯原理为基础的等离子显示屏都须充入一种或几种高纯稀有气体(惰性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在气体放电光源灯的生产过程中,对灯泡玻壳或显示器的放电胞进行真空排气和充注放电气体是重要工序。为提高生产效率,现有技术的排气台车采用如图5所示原理,即由真空主管同时对多个泡壳或放电胞进行真空排气、而后充注放电气体。充注放电气体前要求以高真空度达到排气质量要求,真空流导与管径的4次方成正比,也即不可能以较小管径的真空主管,真空主管一般如图1设置为U形,实现对泡壳或放电胞的高真空排气。这种技术的一个最大问题在于,在对泡壳或放电胞充注放电气体时首先要将真空主管充满,而充填入主管中的放电气体在下一次真空排气过程中首先作为废气被真空泵排除。然而高纯稀有气体的提取工艺极其复杂,因而成本极高。真空主管的容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泡壳或放电胞容积,也就是说现有集中真空排气和充注放电气体的技术中,稀贵的高纯放电气体使用率极低,资源浪费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接口和真空管接口;支管接口上固定有支管,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真空主管内部的充放阀组;充放阀组包括支撑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上的第二气缸体;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气缸体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优选的,真空主管沿管轴方向设置有若干支管,在每个支管对应的位置在真空主管内部配置有一个充放阀组。优选的,充放阀组还包括用于密封真空主管端口的密封端板,密封端板内开设有两个流道分别与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连接。优选的,弹性伸缩管为波纹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接口和真空管接口;支管接口上固定有支管,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真空主管内部的充放阀组;充放阀组包括密封端板、支撑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上的第二气缸体;每个第一气缸体上开设有第一旁通道,每个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旁通道进出第一气缸体,并经由第一气缸体内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每个第二气缸体上开设有第二旁通道;每个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注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工作流体通过第二旁通道依次进入第二气缸体的流道和支管;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密封部的内槽中设置有密封组件。优选的,真空主管的内壁为圆弧形,密封部的上部具有与真空主管内壁圆弧形配合的圆弧段,在圆弧段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组件以及与第二旁通道相通的孔道,孔道在第二缸体上升后与支管接口相通。优选的,密封组件为曲面的密封圈。优选的,高压流体为压缩空气,工作流体为放电惰性气体;第二流体管通过波纹管与第二旁通道连接。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关闭真空主管两端的密封端板使真空主管内部形成密封空间,将需要注入工作流体的工件安装在支管上;(2)启动真空设备,将真空主管、支管以及工件内的空气排出,检测真空度;(3)当真空度达到预设值后打开第一流体管的阀门,向第一气缸体内注入高压空气,高压空气经过第一气缸体进入弹性伸缩管内后将会驱动弹性伸缩管带动第二气缸体逐渐靠近支管接口,并在第二气缸体的密封部与真空主管内壁接触区域形成密封;密封部在高压流体进入第一气缸体和弹性伸缩管后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第一气缸体和弹性伸缩管内的高压流体被释放后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连通;(4)当第二气缸体的密封部与真空主管内壁接触形成密封后打开第二流体管的阀门向第二气缸体内注入工作流体,工作流体经由密封部和支管进入工件内对工件的空腔内充入工作流体;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在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后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5)当工件的工作流体注入完毕后关闭第二流体管和支管上的截止阀门,取下工件后将第一气缸体和弹性伸缩管的压缩空气排出,第二气缸体远离支管接口后重新安装另一组工件,再次启用真空设备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工作流体的输送管道与形成真空主管的腔体不相通,能够减少注入稀有放电气体等工作流体的损耗,大大降低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装,对采用现有技术的排气台车进行改造时不需要拆卸现有真空排气管路系统,而只需将加工组装好的充放及连通管路从现有真空主管管端塞入真空主管内即可,省工省时,停产时间短,成本低,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真空主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充放阀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流体管与第二气缸体连接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流体管与第二气缸体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气体注入装置系统原理图。其中,1、真空主管;2、支管接口;3、支管;4、真空管接口;5、支撑座;6、第一气缸体;7、弹性伸缩管;8、第二气缸体;9、第一流体管;10、第二流体管;11、密封部;12、密封端板;13、流道;14、第一旁通道;15、第二旁通道;16、密封圈;17、圆弧段;18、波纹管;19、孔道。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1和充放阀组。真空主管1上设置有支管接口2和真空管接口4;支管接口2上固定有支管3,两者可以采用法兰、卡扣等方式连接,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例如可以与真空设备的真空管连接。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使得支管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管腔被带走。充放阀组包括支撑座5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5上的第一气缸体6、弹性伸缩管7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7上的第二气缸体8。支撑座5和第一气缸体6可以是一体化设计的,也可以是两个可以组装在一起的部件。支撑座5的作用在于为充放阀组在真空主管1内的安装提供支撑。第一气缸体6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9,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气缸体6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7内驱使弹性伸缩管7升降。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流体可以是压缩空气,也可以是其他的能够产生较大压强的流体。当高压流体进入到弹性伸缩管7内后将会驱使其形变,由于支撑座5是以支管接口2相对侧的真空主管1的内壁作为支撑的,因此其只能向靠近支管接口2移动,使第二气缸体8与支管接口2接触形成密封。第二气缸体8连接有用于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10;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所述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接口和真空管接口;所述支管接口上固定有支管,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所述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真空主管内部的充放阀组;所述充放阀组包括支撑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上的第二气缸体;所述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气缸体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所述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所述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所述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接口和真空管接口;所述支管接口上固定有支管,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所述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真空主管内部的充放阀组;所述充放阀组包括支撑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上的第二气缸体;所述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气缸体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所述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所述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2.一种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包括真空主管;所述真空主管上设置有支管接口和真空管接口;所述支管接口上固定有支管,真空管接口用于连接真空设备,所述支管通过真空主管的管腔与真空设备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真空主管内部的充放阀组;所述充放阀组包括密封端板、支撑座以及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气缸体、弹性伸缩管以及固定在弹性伸缩管上的第二气缸体;每个所述第一气缸体上开设有第一旁通道,每个所述第一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放高压流体的第一流体管;高压流体通过第一旁通道进出第一气缸体,并经由第一气缸体内的流道进出弹性伸缩管内驱使弹性伸缩管升降;每个所述第二气缸体上开设有第二旁通道;每个所述第二气缸体连接有用于充注工作流体的第二流体管,工作流体通过第二旁通道依次进入第二气缸体的流道和支管;所述第二气缸体的顶部具有与真空主管的内壁配合形成密封使支管与真空主管管腔隔离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内槽中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第二流体管内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气缸体的流道进出支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式流体充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主管沿管轴方向设置有若干支管,在每个支管对应的位置在真空主管内部配置有一个充放阀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式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中谭晋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拜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