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78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37
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包括左、右立柱,左立柱固定于河道的一侧,右立柱固定于河道的另一侧;齿轮箱箱体,设置于河道的一侧,齿轮箱箱体的下部前侧有水流进水口,右侧有水流出水口;叶轮机构,设在齿轮箱箱体腔的下部;拦截辊驱动机构,设在齿轮箱箱体腔的上部;过渡传动机构,设在齿轮箱箱体腔的中部且与叶轮机构以及拦截辊驱动机构传动配合;左、右平衡调整机构和拦截辊,左平衡调整机构设在左立柱的上部且与拦截辊驱动机构连结,拦截辊的左端与拦截辊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右端伸展到右立柱且与右立柱滑动配合,右平衡调整机构设在右立柱的上部且与拦截辊的右端连结。体现理想的无电能消耗效果;漂浮物不会越过拦截辊逃逸;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域漂浮物拦截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河道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主要起泄洪排涝作用的非通航的并且河面宽度相对较窄的城乡河道。由于河道漂浮物特别是城市河道以及旅游风景区河道漂浮物会严重影响城市及景区容貌,因而通常分派环卫人员借助于小型船只采用网兜打捞。这种打捞方式的欠缺之一,投入人力多,不利于节省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之二,环卫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并且效率相对较低;之三,若不慎落水则会引发不希望出现的安全事故。原始的也就是最常见的河道漂浮物拦截方式是:在河面上以横跨河面的宽度的状态放置一毛竹或类似的拦截杆,将上游漂浮而至的诸如树叶、纸张、各种垃圾乃至动物尸体之类的漂浮的拦截,由环卫人员集中捞取。这种方式的欠缺在于:由于不能将漂浮物驱赶至河岸或称河道一侧,更不能引至袋内,而是横浮在整个河面上,因而仍需借助于船只并采用网兜捞除。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河道漂浮物处置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204326039U(河面漂浮物自动清理装置)、CN206289602U(一种河面污染物清理装置)和CN106638519A(一种河流航道河面垃圾清理装置),等等。典型的如CN203960831U推荐的“一种河面垃圾清理装置”,该专利提供的方案是:采用两根用于插接固定于河道两侧的固定杆,在两固定杆之间设置一能循着固定杆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导向杆,在导向杆上套设导向套,在导向套的一侧面上固连一清污板,在导向杆上设置用于驱使导向套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说明书第0021段)。该专利方案基本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3至0015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用于驱动导向套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需要由电能支持,因而需要借助于馈电电缆才能运行,然而在实际情形下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其二,由于采用了清污板,并且在清污板上开设有过水孔,但是当漂浮物漂至清污板时,前述过水孔会遭堵塞,清污板阻力增大,轻则变形,重则在连杆处断裂,在移动过程中(由驱动机构通过导向套使清污板移动);其三,由于驱动机构固连在导向杆的一端,因而整根导向杆是并不平衡的,具体而言,装有驱动机构的一端重,而无驱动机构的一端轻,于是难以使整根导向杆以水平状态横跨于水面,当装有驱动机构的导向杆的一端沉入水面以下时,漂浮物会出现逃逸现象。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水流作为动能实现对漂浮物的拦截并将拦截的漂浮物驱赶至河道一侧而藉以摒弃外部电源支持并且体现理想的无电能消耗效果、有利于防止漂浮物逃逸而藉以保障优异的拦截效果、有益于依据河道水位变化作适应性调整而藉以体现使用中的灵活性的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包括一左立柱和一右立柱,左立柱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一侧,右立柱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另一侧并且与左立柱相对应;一齿轮箱箱体,该齿轮箱箱体在与所述左立柱朝向所述右立柱的一侧相贴触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河道的一侧,在该齿轮箱箱体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水流进水口,而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水流进水口的位置延伸有一水流出水口,该水流进水口以及水流出水口均与齿轮箱箱体的齿轮箱箱体腔的下部相通;一叶轮机构,该叶轮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水流进、出水口、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的下部;一拦截辊驱动机构,该拦截辊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的上部;一过渡传动机构,该过渡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的叶轮机构以及拦截辊驱动机构传动配合;一左平衡调整机构、一右平衡调整机构和一拦截辊,左平衡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左立柱的上部并且与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连结,拦截辊的左端与拦截辊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而拦截辊的右端伸展到所述的右立柱并且与右立柱滑动配合,右平衡调整机构设置在右立柱的上部并且与拦截辊的右端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叶轮机构包括一叶轮轴、一叶轮、一第一叶轮轴轴承座和一第二叶轮轴轴承座,第一叶轮轴轴承座以及第二叶轮轴轴承座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的齿轮箱箱体腔的下部并且第二叶轮轴轴承座位于第一叶轮轴轴承座的前方,叶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叶轮轴轴承座上,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叶轮轴轴承座上,而前端伸出第二叶轮轴轴承座,在叶轮轴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叶轮轴轴承座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叶轮轴齿轮,叶轮固定在叶轮轴的前端并且正对所述水流进水口,与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传动配合的所述过渡传动机构与所述叶轮轴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左立柱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右立柱的一侧构成有一左立柱导槽,而右立柱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左立柱的一侧构成有一右立柱导槽,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连同所述齿轮箱箱体与左立柱导槽滑动配合,所述拦截辊的右端与右立柱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的左平衡调整机构在对应于左立柱导槽的位置与拦截辊驱动机构连结;所述右平衡调整机构在对应于右立柱导槽的位置与拦截辊的右端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渡传动机构包括过渡传动轴、过渡传动轴上齿轮和过渡传动轴下齿轮,过渡传动轴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的中部,该过渡传动轴的中部传动地支承在一对过渡传动轴轴承座上,而该对过渡传动轴轴承座固定在过渡传动轴轴承座支架上,该过渡传动轴轴承座支架与齿轮箱箱体腔的内壁固定,过渡传动轴下齿轮固定在过渡传动轴的下端并且与所述叶轮轴齿轮传动配合,过渡传动轴上齿轮固定在过渡传动轴的上端;所述的拦截辊驱动机构包括拦截辊驱动轴、驱动轴左轴承座、驱动轴右轴承座、驱动轴附加轴承座和拦截辊驱动齿轮,拦截辊驱动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左轴承座上并且伸展到驱动轴左轴承座的左侧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附加轴承座上,拦截辊驱动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右轴承座上并且伸展到驱动轴右轴承座的右侧,驱动轴左轴承座固定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的上部的左腔壁上,驱动轴右轴承座固定在齿轮箱箱体腔的上部的右腔壁上并且与驱动轴左轴承座相对应,驱动轴附加轴承座与所述左立柱的左立柱导槽滑动配合,拦截辊驱动齿轮固定在拦截辊驱动轴的中部,所述的过渡转动轴上齿轮与该拦截辊驱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左平衡调整机构与所述驱动轴附加轴承座连结,所述拦截辊的左端与所述拦截辊驱动轴的右端传动连接,而拦截辊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拦截辊支承轴承座上,该拦截辊支承轴承座与所述右立柱的右立柱导槽滑动配合,在拦截轴的表面构成螺旋片,该螺旋片自拦截辊的左端以螺旋状态延伸至右端,所述的右平衡调整机构与该拦截辊支承轴承座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叶轮轴齿轮、过渡传动轴上齿轮、过渡传动轴下齿轮以及所述的拦截辊驱动齿轮均为伞齿轮。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拦截辊具有一拦截辊中空腔,该拦截辊中空腔自拦截辊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贯通至右端,在拦截辊中空腔的左端插入有一拦截辊连接头,该拦截辊连接头与所述拦截辊驱动轴固定连接,拦截辊中空腔的右端端口由端口封板封闭,在端口封板的右侧中央位置固定有一拦截辊支承轴头,该拦截辊支承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拦截辊支承轴承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拦截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立柱(1)和一右立柱(2),左立柱(1)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一侧,右立柱(2)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另一侧并且与左立柱(1)相对应;一齿轮箱箱体(3),该齿轮箱箱体(3)在与所述左立柱(1)朝向所述右立柱(2)的一侧相贴触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河道的一侧,在该齿轮箱箱体(3)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水流进水口(31),而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水流进水口(31)的位置延伸有一水流出水口(32),该水流进水口(31)以及水流出水口(32)均与齿轮箱箱体(3)的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下部相通;一叶轮机构(4),该叶轮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水流进、出水口(31、32)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下部;一拦截辊驱动机构(5),该拦截辊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上部;一过渡传动机构(6),该过渡传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的叶轮机构(4)以及拦截辊驱动机构(5)传动配合;一左平衡调整机构(7)、一右平衡调整机构(8)和一拦截辊(9),左平衡调整机构(7)设置在所述左立柱(1)的上部并且与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5)连结,拦截辊(9)的左端与拦截辊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而拦截辊(9)的右端伸展到所述的右立柱(2)并且与右立柱(2)滑动配合,右平衡调整机构(8)设置在右立柱(2)的上部并且与拦截辊(9)的右端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左立柱(1)和一右立柱(2),左立柱(1)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一侧,右立柱(2)在使用状态下纵向固定于河道的另一侧并且与左立柱(1)相对应;一齿轮箱箱体(3),该齿轮箱箱体(3)在与所述左立柱(1)朝向所述右立柱(2)的一侧相贴触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河道的一侧,在该齿轮箱箱体(3)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水流进水口(31),而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水流进水口(31)的位置延伸有一水流出水口(32),该水流进水口(31)以及水流出水口(32)均与齿轮箱箱体(3)的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下部相通;一叶轮机构(4),该叶轮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水流进、出水口(31、32)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下部;一拦截辊驱动机构(5),该拦截辊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上部;一过渡传动机构(6),该过渡传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的叶轮机构(4)以及拦截辊驱动机构(5)传动配合;一左平衡调整机构(7)、一右平衡调整机构(8)和一拦截辊(9),左平衡调整机构(7)设置在所述左立柱(1)的上部并且与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5)连结,拦截辊(9)的左端与拦截辊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而拦截辊(9)的右端伸展到所述的右立柱(2)并且与右立柱(2)滑动配合,右平衡调整机构(8)设置在右立柱(2)的上部并且与拦截辊(9)的右端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机构(4)包括一叶轮轴(41)、一叶轮(42)、一第一叶轮轴轴承座(43)和一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4),第一叶轮轴轴承座(43)以及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4)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3)的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下部并且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4)位于第一叶轮轴轴承座(43)的前方,叶轮轴(4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叶轮轴轴承座(43)上,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4)上,而前端伸出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4),在叶轮轴(41)上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叶轮轴轴承座(43、44)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叶轮轴齿轮(411),叶轮(42)固定在叶轮轴(41)的前端并且正对所述水流进水口(31),与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5)传动配合的所述过渡传动机构(6)与所述叶轮轴齿轮(411)传动配合;所述左立柱(1)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右立柱(2)的一侧构成有一左立柱导槽(11),而右立柱(2)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左立柱(1)的一侧构成有一右立柱导槽(21),所述拦截辊驱动机构(5)连同所述齿轮箱箱体(3)与左立柱导槽(11)滑动配合,所述拦截辊(9)的右端与右立柱导槽(21)滑动配合;所述的左平衡调整机构(7)在对应于左立柱导槽(11)的位置与拦截辊驱动机构(5)连结;所述右平衡调整机构(8)在对应于右立柱导槽(12)的位置与拦截辊(9)的右端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自动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传动机构(6)包括过渡传动轴(61)、过渡传动轴上齿轮(62)和过渡传动轴下齿轮(63),过渡传动轴(61)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箱体腔(33)的中部,该过渡传动轴(61)的中部传动地支承在一对过渡传动轴轴承座(611)上,而该对过渡传动轴轴承座(611)固定在过渡传动轴轴承座支架(6111)上,该过渡传动轴轴承座支架(6111)与齿轮箱箱体腔(33)的内壁固定,过渡传动轴下齿轮(63)固定在过渡传动轴(61)的下端并且与所述叶轮轴齿轮(411)传动配合,过渡传动轴上齿轮(62)固定在过渡传动轴(61)的上端;所述的拦截辊驱动机构(5)包括拦截辊驱动轴(51)、驱动轴左轴承座(52)、驱动轴右轴承座(53)、驱动轴附加轴承座(54)和拦截辊驱动齿轮(55),拦截辊驱动轴(5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左轴承座(52)上并且伸展到驱动轴左轴承座(52)的左侧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附加轴承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飞管建峰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