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6718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三根、两种不同材质的长丝经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后,再与外包纤维进行合并得到多组分包芯纱,能够有效提升条干水平、解决气捻结质量差、露芯和缺丝的问题,得到的包芯纱制备的织物手感好,弹性和回弹性好。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组分包芯纱手感好,弹性好,伸长率可达40%,回弹率可达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包芯纱是一种纺织用的特种纱线,一般以具有一定强力或弹力的合成纤维长丝为芯丝,外包棉、毛、粘胶纤维等短纤维一起加捻而纺制成的纱,兼有长丝芯纱和外包短纤维优良性能。将包芯纱制成织物用于服装,具有穿着伸缩自如、舒适合体,服装不起拱、不易变形的特点,能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服装面料的“无布不弹,无弹不布”已成为潮流。包芯纱一般以一根或两根长丝为芯,选用不同类别短纤为面纺制而成。现有技术中包芯纱的纺制方法通常有二种:一种是在普通细纱机的粗纱架上排放长丝,下排放短纤粗纱,短纤粗纱经横动装置喇叭口喂入,再经牵伸装置,长丝引出后不经牵伸装置,直接导入前罗拉皮辊后侧的集合器与牵伸后的外包纱线一起合并,再经过加捻纺成包芯纱;第二种纺制方法是把两根长丝在前皮辊后喂入,使两根长丝与牵伸后的外包纱线并合加捻后而纺成包芯纱。这种纺制方法称为改良型包芯纱或假包芯纱。但是,上述两种方法或存在外包纤维与长丝间抱合较差的问题,或存在粗支产品条干不匀、气捻结质量不理想,中、细支产品易露芯、偏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包芯纱织物的手感差,弹性和回弹率低,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多组分包芯纱条干均匀、气捻结质量好、无露芯、失弹、偏芯现象,制备的织物手感好,弹性和回弹性好。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优选的,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点密度为80~120个/米。优选的,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喷嘴的孔径为1.6~2.0mm。优选的,所述空气喷压的空气压力为4~5MPa。优选的,所述第一长丝和第二长丝的材质独立地为锦纶、氨纶或复合涤纶。优选的,所述第一长丝的细度为20~50D。优选的,所述第二长丝的细度为20~70D。优选的,所述短纤的材质为棉、毛、粘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涤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外包纤维的细度为1.2~1.4D。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多组分包芯纱,以包括三根、两种不同材质长丝的三芯网络长丝为芯,外包短纤为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三根、两种不同材质的长丝经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后,再与外包纤维进行合并得到多组分包芯纱,能够有效避免条干差、气捻结质量不理想和露芯、失弹、偏丝等问题,得到的包芯纱制备的织物手感好,弹性和回弹性好。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组分包芯纱手感好,弹性好,伸长率可达40%,回弹率可达9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网络并合流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细纱流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组分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本专利技术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长丝的材质为锦纶、氨纶或复合涤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涤纶优选为T400复合长丝。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长丝的细度优选为20~50D,更优选为30~40D。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丝优选为40D的锦纶或40D的复合涤纶。本专利技术对所述两根第一长丝的合并的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长丝合并的操作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两根第一长丝的合并优选包括:将两根第一长丝分别经张力器进入喂入罗拉,得到复合丝。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张力器的张力没有特殊的限定,能够保证第一长丝不松弛即可。得到复合丝后,本专利技术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为不同材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长丝的材质为锦纶、氨纶或复合涤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涤纶优选为T400复合长丝。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长丝的细度优选为20~70D,更优选为30~60D,最优选为40D~50D。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丝优选为70D的氨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两种不同材质的长丝为芯兼顾了两种长丝的不同性能,使包芯纱制备的织物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锦纶长丝性能回弹性好、缩水小、耐化学洗水性能好,氨纶长丝有较好的回弹性能、较大的缩水、耐化学水洗性能较差,当采用两根锦纶长丝与一根氨纶丝网络合并作芯时,综合了两种弹性长丝优点,回弹性能好且缩水率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点密度优选为80~120个/米,更优选为90~110个/米,最优选为100个/米。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喷嘴的孔径优选为1.6~2.0mm,更优选为1.7~1.9mm,最优选为1.8m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空气喷压的空气压力优选为4~5MPa,更优选为4.8MPa。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络并合优选在空气包覆机中进行。本专利技术优选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分别经导丝辊导入空气包覆机的网咀进行网络并合。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络并合过程中,通过空气包覆机的高压旋转气流将两根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按一定规格包覆网络点固定,避免了三根长丝同时与外包纤维捻合时出现条干差、气捻结头质量不理想以及露芯、缺芯、偏丝等现象。本专利技术优选在网络并合前将第二长丝进行牵伸。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第二长丝牵伸的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牵伸长丝的技术方案即可。本专利技术优选将所述第二长丝经牵伸罗拉进行牵伸。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牵伸的倍数优选为3~4,更优选为3.5;所述牵伸的张力优选为0.2~0.3cN。本专利技术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短纤的尺寸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短纤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短纤的材质优选为棉、毛、粘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涤纶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棉,棉-涤纶混纺,或者涤纶-粘胶混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短纤为棉-涤纶混纺或涤纶-粘胶混纺时,所述棉或粘胶与涤纶的比例优选为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包纤维的细度优选为1.2~1.4D,更优选为1.3D。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的操作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制备外包纤维的技术方案即可。得到三芯网络长丝和外包纤维后,本专利技术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组分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组分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根第一长丝合并,得到复合丝;将所述复合丝与第二长丝通过空气喷压进行网络并合,得到三芯网络长丝;所述第一长丝与第二长丝的材质不同;将短纤依次经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并条和粗纱,得到外包纤维;将所述三芯网络长丝与外包纤维进行细纱,得到多组分包芯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点密度为80~120个/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并合的网络喷嘴的孔径为1.6~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压的空气压力为4~5MPa。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春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