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4791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所述充电对接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充电头(1)和充电座(2),充电头包括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充电座对应包括第二正极(23)和第二负极(24);充电头与充电座对接后,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分别对应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应设置的充电头与充电座的导电对接结构,实现充电功能,不需要手动连接充电插头充电,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Charging and docking device and its rechargeable clean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device and a charging connection type washing machine, wherein the charging device comprises a charging head butt, the corresponding set (1) and the charging seat (2), the charging head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13)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14), the corresponding charging seat (23) including second positive and second negative (24); the charging head and the charging seat after docking, the first positive and second positive and second negative, the first negative corresponding con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charging function through the conductive butt joint structure of the corresponding charging head and the charging seat, and does not need to manually connect the charging plug,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属于小家电制造

技术介绍
充电式清洗机都会面临及时补充电量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充电式清洗机,需要手动连接充电插头进行充电,待充电完成后也需要手动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通过对应设置的充电头与充电座的导电对接结构,实现充电功能,不需要手动连接充电插头充电,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充电头和充电座,所述充电头包括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充电座对应包括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充电头与充电座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分别对应导通。具体来说,所述充电头包括固定盖和固定架,两者相互卡扣连接固定,同时压紧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并使两者彼此绝缘固定。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座盖和底座,两者相对扣合固定,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中空的凸起部,所述第二正极设置在中空空间内,所述第二负极设置在凸起部外侧,所述凸起部的顶端设有通孔,充电座盖的顶端设有环形开口;所述充电头与充电座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穿过所述通孔与第二正极接触、所述第一负极穿过所述环形开口和第二负极接触。为了有效防止充电座被污染,所述充电座盖和底座之间还设有密封所述环形开口的弹性密封机构,包括弹性件、支承件和密封件,其中,所述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在支承件和底座上,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支承件和环形开口之间。根据需要,所述密封件的环向面积大于所述环形开口的面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和托盘,所述清洗机本体内置有充电电池,清洗机本体底部与地刷相连,所述清洗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对接装置,所述充电头设置在地刷底部,所述充电座设置在托盘内,所述清洗机本体定位至托盘时,充电头与充电座导通,托盘外接电源为充电电池充电。具体来说,所述充电头的固定架直接固定在所述地刷的地刷壳体上,所述充电座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托盘上。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通过对应设置的充电头与充电座的导电对接结构,实现充电功能,不需要手动连接充电插头充电,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清洗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安装在地刷上的充电头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6和图7分别为安装在托盘上的充电座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8为清洗机上的充电对接装置对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充电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头结构示意图。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充电头1和充电座2,所述充电头1包括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所述充电座2对应包括第二正极23和第二负极24;所述充电头1与充电座2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13和第二正极23、第一负极14和第二负极24分别对应导通。具体来说,所述充电头1包括固定盖11和固定架12,两者相互卡扣连接固定,同时压紧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并使两者彼此绝缘固定。所述充电座2包括充电座盖21和底座22,两者相对扣合固定,所述底座22的中间设有中空的凸起部220,所述第二正极23设置在中空空间内,所述第二负极24设置在凸起部220外侧,所述凸起部220的顶端设有通孔221,充电座盖21的顶端设有环形开口211;所述充电头1与充电座2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13穿过所述通孔221与第二正极23接触、所述第一负极14穿过所述环形开口211和第二负极24接触。为了有效防止充电座2内部被污染,所述充电座盖21和底座22之间还设有密封所述环形开口211的弹性密封机构25,包括弹性件250、支承件251和密封件252,其中,所述弹性件250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在支承件251和底座22上,所述密封件252设置在支承件251和环形开口211之间。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件252的环向面积大于所述环形开口211的面积。图3为本技术清洗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安装在地刷上的充电头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6和图7分别为安装在托盘上的充电座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8为清洗机上的充电对接装置对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10和托盘20,所述清洗机本体10内置有充电电池,清洗机本体10底部与地刷30相连,所述清洗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对接装置,所述充电头1设置在地刷30底部,所述充电座2设置在托盘20内,所述清洗机本体10定位至托盘20时,充电头1与充电座2导通,托盘20外接电源为充电电池充电。具体来说,所述充电头1的固定架12直接固定在所述地刷30的地刷壳体102上,所述充电座2通过支架3固定在所述托盘20上。结合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清洗机各部件及托盘完全装配好后,充电头1与充电座2将充分接触,具体地,充电头1的固定架12、第一正极13分别穿过充电座盖21的环形开口211、底座22的通孔221,清洗机靠自身的重力克服弹性件250的弹力,使固定架12推动弹性密封机构25向底座22移动,使充电头1的第一正极13、第一负极14与充电座2的第二正极23、第二负极24相碰触且为电连接,与充电座2连接的电路板(图中未示)检测电量,电量不足则及时补充,充完后自动断开电源。当清洗机本体10带动地刷30脱离托盘20时,弹性件250复位顶起密封件252至环形开口211的下方,封住充电座盖21的环形开口211,能有效防止污水渗入充电座2的内部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通过对应设置的充电头与充电座的导电对接结构,实现充电功能,不需要手动连接充电插头充电,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对接装置及其充电式清洗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充电头(1)和充电座(2),所述充电头包括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所述充电座对应包括第二正极(23)和第二负极(24);所述充电头与充电座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分别对应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充电头(1)和充电座(2),所述充电头包括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所述充电座对应包括第二正极(23)和第二负极(24);所述充电头与充电座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和第二正极、第一负极和第二负极分别对应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1)包括固定盖(11)和固定架(12),两者相互卡扣连接固定,同时压紧第一正极(13)和第一负极(14)并使两者彼此绝缘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2)包括充电座盖(21)和底座(22),两者相对扣合固定,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中空的凸起部(220),所述第二正极(23)设置在中空空间内,所述第二负极(24)设置在凸起部外侧,所述凸起部的顶端设有通孔(221),充电座盖的顶端设有环形开口(211);所述充电头(1)与充电座对接后,所述第一正极(13)穿过所述通孔与第二正极接触、所述第一负极(14)穿过所述环形开口和第二负极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德
申请(专利权)人: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