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建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09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其结构包括底架、驱动电机、扶手、差速传动箱、感应装置、支撑板、牵引轮,所述底架整体为中部镂空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上端侧表面设有感应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设有感应装置,通过感应头感应外界转动状态,接着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至转换器上,然后经转换器将感应到的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传至执行器上来控制受控对象,使其当无电缆进入时自动停止转动电机的工作,避免驱动电机在无人状况下持续空运行,造成设备烧毁,有效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工作压力,缩短施工成本。

An automatic control trac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ctor,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chassis, a drive motor, a handrail, a differential gear box, a sensing device, a support plate, a traction wheel, the whole frame is a cuboid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hollow, the support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top plate induction side surfa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ctor automatic control, a sensing device, the sensor head sensing external rotation, then the sensed information to the converter, and the converter will signal sensed into another signal to the actuator to control the controlled object, so when there is no cable into the rotating motor automatically stop working avoid driving motor, continuous empty running in the absence of conditions, caused by burning equipment,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aste of energy, reduce operation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work pressure of the staff shortens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属于电缆牵引

技术介绍
在电缆的铺设中,经常需要将电缆人工牵引到目的地,由于电缆的线很重,工人在牵引中很费力,特别是长距离牵引的时候,严重影响电缆牵引的效率。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10377917.2的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上横梁固定安装在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之间的顶部,下导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左滑动轮和右滑动轮安装在下导轨上,左牵引块安装在左滑动轮上,右牵引块安装在右滑动轮上,所述的左牵引加力杆通过左活动铰安装在左牵引块上,右牵引加力杆通过右活动铰安装在右牵引块上,左牵引加力杆的右端和右牵引加力杆的左端通过中间活动铰连接,加力液压缸固定安装在上横梁的中央,液压轴安装在加力液压缸内,液压轴的底端安装在中间活动铰上,左牵引加力电磁铁芯固定安装在左支撑柱的下部,右牵引加力电磁铁芯固定安装在右支撑柱的下部。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人员对牵引电缆进行实时查看,而后在进行手动关闭,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以解决上述设备需要人员对牵引电缆进行实时查看,而后在进行手动关闭,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多的麻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其结构包括底架、驱动电机、扶手、差速传动箱、感应装置、支撑板、牵引轮,所述底架整体为中部镂空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架左右两边相互平行且相等,所述底架内四角为90°,所述底架长度为1.2m,所述底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后端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呈V型状,所述扶手表面直径为3cm,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差速传动箱,所述差速传动箱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差速传动箱高度为34cm,所述所述差速传动箱设在底架后端左侧,所述差速传动箱侧表面与支撑板底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为上窄下宽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顶部为半圆状,所述支撑板高度为86cm,长度为16cm,所述支撑板上端侧表面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牵引轮,所述牵引轮为两端宽中部窄,所述牵引轮两端表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牵引轮两端表面直径为50cm,所述牵引轮两端间距为30cm;所述感应装置由转换器、外壳、感应头、线路板、执行器、引脚组成,所述转换器设在外壳上,所述外壳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表面直径为5.5cm,所述外壳宽度为4cm,所述外壳表面设有感应头,所述感应头表面为圆形,所述感应头电连接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表面圆环状,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执行器,所述执行器表面为圆形,所述执行器底部表面设有引脚,所述引脚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引脚表面直径为0.8cm,所述引脚共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引脚间距为1.2cm,所述引脚电连接驱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整体高度为32cm。进一步地,所述扶手上下端夹角为72°。进一步地,所述差速传动箱宽度为24cm。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左右两边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轮中部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指器物上手拿的地方。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设有感应装置,通过感应头感应外界转动状态,接着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至转换器上,然后经转换器将感应到的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传至执行器上来控制受控对象,使其当无电缆进入时自动停止转动电机的工作,避免驱动电机在无人状况下持续空运行,造成设备烧毁,有效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工作压力,缩短施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牵引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感应装置示意图。图中:底架-1、驱动电机-2、扶手-3、差速传动箱-4、感应装置-5、转换器-501、外壳-502、感应头-503、线路板-504、执行器-505、引脚-506、支撑板-6、牵引轮-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其结构包括底架1、驱动电机2、扶手3、差速传动箱4、感应装置5、支撑板6、牵引轮7,所述底架1整体为中部镂空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架1左右两边相互平行且相等,所述底架1内四角为90°,所述底架1长度为1.2m,所述底架1上设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后端设有扶手3,所述扶手3呈V型状,所述扶手3表面直径为3cm,,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差速传动箱4,所述差速传动箱4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差速传动箱4高度为34cm,所述所述差速传动箱4设在底架1后端左侧,所述差速传动箱4侧表面与支撑板6底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6为上窄下宽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顶部为半圆状,所述支撑板6高度为86cm,长度为16cm,所述支撑板6上端侧表面设有感应装置5,所述感应装置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牵引轮7,所述牵引轮7为两端宽中部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直径为50cm,所述牵引轮7两端间距为30cm;所述感应装置5由转换器501、外壳502、感应头503、线路板504、执行器505、引脚506组成,所述转换器501设在外壳502上,所述外壳50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502表面直径为5.5cm,所述外壳502宽度为4cm,所述外壳502表面设有感应头503,所述感应头503表面为圆形,所述感应头503电连接线路板504,所述线路板504表面圆环状,所述线路板504电连接执行器505,所述执行器505表面为圆形,所述执行器505底部表面设有引脚506,所述引脚50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引脚506表面直径为0.8cm,所述引脚506共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引脚506间距为1.2cm,所述引脚506电连接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整体高度为32cm,所述扶手3上下端夹角为72°,所述差速传动箱4宽度为24cm,所述支撑板6左右两边相互平行,所述牵引轮7中部为圆柱体结构。本专利所说的转换器501是指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的装置,所述执行器505接收控制信号并对受控对象施加控制运行作用的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在牵引轮7上缠绕上电缆,接着启动驱动电机2,让驱动电机2运行带动差速传动箱4将动力传至牵引轮7上,让牵引轮7转动,带动电缆移动,且因装置上安装有感应装置5,它是通过感应头503感应外界转动状态,接着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至转换器501上,然后经转换器501将感应到的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传至执行器505上来控制受控对象,使其当无电缆进入时自动停止转动电机的工作,避免驱动电机在无人状况下持续空运行,造成设备烧毁,有效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工作压力,缩短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底架1、驱动电机2、扶手3、差速传动箱4、感应装置5、支撑板6、牵引轮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其结构包括底架(1)、驱动电机(2)、扶手(3)、差速传动箱(4)、感应装置(5)、支撑板(6)、牵引轮(7),所述底架(1)整体为中部镂空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架(1)左右两边相互平行且相等,所述底架(1)内四角为90°,所述底架(1)长度为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后端设有扶手(3),所述扶手(3)呈V型状,所述扶手(3)表面直径为3cm,,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差速传动箱(4),所述差速传动箱(4)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差速传动箱(4)高度为34cm,所述所述差速传动箱(4)设在底架(1)后端左侧,所述差速传动箱(4)侧表面与支撑板(6)底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6)为上窄下宽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顶部为半圆状,所述支撑板(6)高度为86cm,长度为16cm,所述支撑板(6)上端侧表面设有感应装置(5),所述感应装置(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牵引轮(7),所述牵引轮(7)为两端宽中部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直径为50cm,所述牵引轮(7)两端间距为30cm;所述感应装置(5)由转换器(501)、外壳(502)、感应头(503)、线路板(504)、执行器(505)、引脚(506)组成,所述转换器(501)设在外壳(502)上,所述外壳(50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502)表面直径为5.5cm,所述外壳(502)宽度为4cm,所述外壳(502)表面设有感应头(503),所述感应头(503)表面为圆形,所述感应头(503)电连接线路板(504),所述线路板(504)表面圆环状,所述线路板(504)电连接执行器(505),所述执行器(505)表面为圆形,所述执行器(505)底部表面设有引脚(506),所述引脚(506)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引脚(506)表面直径为0.8cm,所述引脚(506)共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引脚(506)间距为1.2cm,所述引脚(506)电连接驱动电机(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的牵引器,其结构包括底架(1)、驱动电机(2)、扶手(3)、差速传动箱(4)、感应装置(5)、支撑板(6)、牵引轮(7),所述底架(1)整体为中部镂空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架(1)左右两边相互平行且相等,所述底架(1)内四角为90°,所述底架(1)长度为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后端设有扶手(3),所述扶手(3)呈V型状,所述扶手(3)表面直径为3cm,,所述驱动电机(2)电连接差速传动箱(4),所述差速传动箱(4)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差速传动箱(4)高度为34cm,所述所述差速传动箱(4)设在底架(1)后端左侧,所述差速传动箱(4)侧表面与支撑板(6)底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6)为上窄下宽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顶部为半圆状,所述支撑板(6)高度为86cm,长度为16cm,所述支撑板(6)上端侧表面设有感应装置(5),所述感应装置(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牵引轮(7),所述牵引轮(7)为两端宽中部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牵引轮(7)两端表面直径为50cm,所述牵引轮(7)两端间距为30cm;所述感应装置(5)由转换器(501)、外壳(502)、感应头(503)、线路板(5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钦
申请(专利权)人:郑建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