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065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包括中间的后浇带区域和两侧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外墙与后浇带区域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构造柱,后浇带区域内设置有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后浇带区域外侧设置有砖砌拱形墙,砖砌拱形墙的内表面依次设置有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构造柱内侧还预留有高强螺栓,用于固定后浇带区域内侧设置的单侧模板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缩短施工工期,而且能够提前进行土方回填施工,减少由于土方不能及时回填带来对施工现场其他施工工序的影响;同时,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防水效果较好,施工工序简便。

A kind of post pouring belt structure for exterior wall of bas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ment wall structure after pouring, the basement wall pouring belt structure comprises a pouring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ment wall area and the middle of the basement wall and post pouring zone at the junction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vex shaped column structure, post pouring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area angle shaped galvanized sealing steel pouring belt; area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rick arched wall,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rick arch wall are provided with waterproof layer, waterproof coating layer and waterproof layer; the medial also reserved structural column with high strength bolts, for unilateral formwork structure pouring zone inside a fixed set after use;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but also can advance backfill construction, reduce the earthwork backfilling not timely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other constr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 waterproof effect of the back pouring belt of the basement wall is better,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地下室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设置有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的地下室不断增多,而一般后浇带区域混凝土浇筑需在两侧主体结构完成后一定时间施工,而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间隔越久也就存在越多的问题,如可能导致地下水渗入地下室,基坑土方不能及时回填造成施工场地严重拥挤,延长施工工期,对上部结构施工周期影响较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不但能够缩短施工工期,而且能够提前进行土方回填施工,减少由于土方不能及时回填带来对施工现场其他施工工序的影响;同时,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防水效果较好,施工工序简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包括中间的后浇带区域和两侧地下室外墙,所述后浇带区域为地下室外墙主体结构预留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或温度变形缝;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后浇带区域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截面长度约为地下室外墙厚度的2~3倍,宽度与地下室外墙厚度相同,构造柱内侧表面与地下室外墙内侧表面齐平;所述后浇带区域内设置有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的两端嵌入固定在所述构造柱内;所述后浇带区域外侧设置有砖砌拱形墙,所述砖砌拱形墙的内表面依次设置有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所述构造柱内侧还预留有高强螺栓,用于固定后浇带区域内侧设置的单侧模板结构,使得后浇带区域在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形成封闭区域。优选地,所述后浇带区域及构造柱结构的钢筋与两侧地下室外墙的钢筋同时绑扎固定并形成整体钢筋系统,使得后浇带区域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形成完整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体系;所述后浇带区域及构造柱结构的钢筋与两侧地下室外墙的钢筋可分为外墙竖向钢筋和外墙水平钢筋;所述构造柱结构的钢筋也可分为构造柱水平钢筋和构造柱竖向钢筋。优选地,所述后浇带区域的后浇混凝土等级应高于两侧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等级,所述后浇带区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施工。优选地,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的厚度为0.2~1mm。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护层为聚苯板保护层,防水涂膜层为聚氨酯防水涂膜层,防水卷材层为SBS改性防水卷材。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加工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绑扎地下室外墙及后浇带区域、构造柱钢筋,预留高强螺栓并绑扎固定,将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两端嵌入构造柱内部并固定好;(2)制作地下室外墙及构造柱模板并安装,完成后浇带区域两侧外墙及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施工、养护;(3)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构造柱的模板,砌筑砖砌拱形墙;(4)待砖砌拱形墙结构变形基本稳定后,在砖砌拱形墙内表面依次施做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5)回填地下室外墙外侧土方,设置安装后浇带区域内侧的单侧模板结构,通过高强螺栓将单侧模板结构两端固定安装在后浇带区域两侧的构造柱上,继续施做其他部位钢筋混凝土结构;(6)待地下室结构的伸缩、沉降或温度变形基本稳定后,浇筑后浇带区域混凝土;待后浇带区域混凝土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单侧模板结构,完成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的施工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后浇带区域设置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可达到提前防水的效果,减少抽水台班;在构造柱处外侧设置砖砌拱形墙,可提前进行土方回填,减少由于土方堆放带来的施工场地不足及对于后续施工带来的其他麻烦,加快了工程进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相对于传统平面挡土墙,砖砌拱形墙受力性能也更好;(2)通过在砖砌拱形墙内侧依次设置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等多层防水层结构,与后浇带区域设置的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形成双层防水体系,大幅提高了后浇带区域的防水效果;(3)通过设置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在满足防水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由于地下室主体结构沉降和温度变形等产生的变形而不至于破坏;(4)将后浇带区域采用单侧模板结构提前封堵,防止后浇带区域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进入大量杂物、污水等,减少二次清理工程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后浇带区域,2-地下室外墙,3-构造柱,4-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5-砖砌拱形墙,6-防水保护层,7-防水涂膜层,8-防水卷材层,9-单侧模板结构,31-高强螺栓,101-外墙竖向钢筋,102-外墙水平钢筋,301-构造柱水平钢筋,302-构造柱竖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包括中间的后浇带区域1和两侧地下室外墙2,所述后浇带区域1为地下室外墙主体结构预留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或温度变形缝;所述地下室外墙2与后浇带区域1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构造柱3,所述构造柱3的截面长度约为地下室外墙2厚度的2~3倍,宽度与地下室外墙2的厚度相同,构造柱3内侧表面与地下室外墙2内侧表面齐平;所述后浇带区域1内设置有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4,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4的两端嵌入固定在所述构造柱3内;所述后浇带区域1外侧设置有砖砌拱形墙5,所述砖砌拱形墙5的内表面依次设置有防水保护层6、防水涂膜层7和防水卷材层8;所述构造柱3内侧还预留有高强螺栓31,用于固定后浇带区域1内侧设置的单侧模板结构9,使得后浇带区域1在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形成封闭区域。具体实施中,所述后浇带区域1及构造柱3的钢筋与两侧地下室外墙2的钢筋同时绑扎固定并形成整体钢筋系统,使得后浇带区域1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形成完整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体系;所述后浇带区域1及构造柱3结构的钢筋与两侧地下室外墙2的钢筋可分为外墙竖向钢筋101和外墙水平钢筋102;所述构造柱3结构的钢筋也可分为构造柱水平钢筋301和构造柱竖向钢筋302。具体实施中,所述后浇带区域1的后浇混凝土等级应高于两侧地下室外墙2的混凝土等级,所述后浇带区域1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施工。具体实施中,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4的厚度为0.2~1mm。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水保护层6为聚苯板保护层,防水涂膜层7为聚氨酯防水涂膜层,防水卷材层8为SBS改性防水卷材。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技术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实质的替换及修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包括中间的后浇带区域和两侧地下室外墙,所述后浇带区域为地下室外墙主体结构预留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或温度变形缝;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后浇带区域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截面长度约为地下室外墙厚度的2~3倍,宽度与地下室外墙厚度相同,构造柱内侧表面与地下室外墙内侧表面齐平;所述后浇带区域内设置有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的两端嵌入固定在所述构造柱内;所述后浇带区域外侧设置有砖砌拱形墙,所述砖砌拱形墙的内表面依次设置有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所述构造柱内侧还预留有高强螺栓,用于固定后浇带区域内侧设置的单侧模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包括中间的后浇带区域和两侧地下室外墙,所述后浇带区域为地下室外墙主体结构预留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或温度变形缝;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后浇带区域交接处分别设置有外凸形构造柱,所述构造柱的截面长度约为地下室外墙厚度的2~3倍,宽度与地下室外墙厚度相同,构造柱内侧表面与地下室外墙内侧表面齐平;所述后浇带区域内设置有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所述折角形镀锌止水钢板的两端嵌入固定在所述构造柱内;所述后浇带区域外侧设置有砖砌拱形墙,所述砖砌拱形墙的内表面依次设置有防水保护层、防水涂膜层和防水卷材层;所述构造柱内侧还预留有高强螺栓,用于固定后浇带区域内侧设置的单侧模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龙徐小勇魏建光周俊周哲罗文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