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全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86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涉及液体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灌装直管、出液管以及防溅外罩,所述灌装直管的上端经一密封盖密封,灌装直管连通通液管,且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密封盖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有密封塞,所述出液管的上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密封塞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且密封塞上端的直径小于出液管上端的直径,密封塞下端的直径大于出液管下端的直径,出液管的下端设置成出液直管段,所述防溅外罩套设在出液直管段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
本技术涉及液体灌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
技术介绍
液体灌装机是用于将液体分装至瓶中的重要设备,饮料、洗发水、汽车发动机防冻液、变速箱油等等液体的生产过程中,均需要使用灌装设备进行灌装成瓶然后再出售。现有液体灌装机通常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将液体灌装进不同高度的瓶子,灌装头与瓶口之间的距离不好调节;2、灌装时液体容易溅出,滴在工作台面上、瓶口或瓶身上,影响包装质量以及台面整洁;3、灌装头与开关控制机构相距太远,此间蓄积的液体影响灌装精度,也容易发生滴落现象;4、瓶口与灌装头之间定位不准或者瓶子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液体灌装在瓶外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以解决现有液体灌装机灌装时液体容易溅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灌装直管、出液管以及防溅外罩,所述灌装直管的上端经一密封盖密封,灌装直管连通通液管,且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密封盖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有密封塞,所述出液管的上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密封塞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且密封塞上端的直径小于出液管上端的直径,密封塞下端的直径大于出液管下端的直径,出液管的下端设置成出液直管段,所述防溅外罩套设在出液直管段外。作为优选地,所述出液直管段外设置外螺纹,防溅外罩内设置相应的内螺纹,防溅外罩与出液直管段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作为优选地,所述出液直管段的出口处设有筛网。作为优选地,所述防溅外罩由上端的连接部和下端的防溅部组成,防溅外罩经连接部套设在出液直管段外,防溅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且防溅部底部内圆周边缘向内翘起,形成防滴落沟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拉杆控制密封塞堵塞或放开出液管,控制灌装头的开启与闭合;设置的防溅外罩能防止液体灌装时溅出而滴在工作台面上、瓶口或瓶身上,进而影响包装质量以及台面整洁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灌装头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灌装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灌装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出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防溅外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夹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上板;2、下板;3、支脚;4、支撑杆;5、储液桶;51、进液管;52、活塞杆;53、活塞;6、气缸;7、定心杆;8、连杆;9、固定板;10、滑竿;11、滑动底板;12、夹瓶结构;121、弧形部;122、直板部;123、连接横梁;124、定心轴;125、同步控制盒;126、同步齿轮组;127、第一连接板;128、第二连接板;129、支撑弹簧;13、伸缩导向杆;14、灌装头;14a、灌装直管;141、拉杆;142、出液管;142a、出液直管段;143、防溅外罩;143a、防滴落沟槽;144、密封塞;145、筛网;15、通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如图1所示的液体灌装机,包括工作台、储液桶5、灌装机构以及用于控制灌装状态的灌装控制机构,所述工作台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和下板2之间经四根支撑杆4相固定,所述下板2的滑动底板经四根支脚3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储液桶5固定在上板1和下板2之间,储液桶5上连有延伸至管内的进液管51和通液管15,所述进液管51上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灌装机构由灌装头14以及灌装头控制机构组成,所述灌装头14与通液管15相连,如图2所示,所述灌装头控制机构包括竖直设置滑竿10、固定在滑竿10上端的固定板9以及固定板9下方沿滑竿10上下滑动的滑动底板11,所述固定板9与滑动底板11之间还设有竖直设置的伸缩导向杆13,所述灌装头14固定在固定板9上,所述滑动底板11上固定有夹瓶结构12,所述夹瓶结构12位于灌装头14的正下方,所述滑动底板11与下板2之间连有一根弹簧。液体灌装机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经进液管51进入储液桶5,再经通液管15流入灌装头14中,最终经灌装头14流入瓶中,本实施例设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瓶口与灌装头14距离的调节,同时距离调节过程中还不能使得瓶口与灌装头14之间发生偏移,以保证瓶口始终对准灌装头14,本实施例中,安装瓶子是在保持滑动底板11下压的状态进行,夹瓶结构12夹紧瓶子后,慢慢放开滑动底板11,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瓶口与灌装头14相抵拢,自动实现距离调节操作,伸缩导向杆13的设置使得距离调节过程中,固定板9与滑动底板11之间始终不发生偏移,即使得瓶口与灌装头14之间不发生偏移,瓶口始终对准灌装头14。实施例2进一步对液体灌装机进行改进,解决因灌装头与开关控制机构相距太远引起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所述灌装控制机构包括气缸6以及设在储液桶5内部的活塞53,所述活塞53上连有延伸至储液桶5上方的活塞杆52,所述气缸6与活塞杆52相连,所述活塞杆52的上端连有一根连杆8,所述连杆8的端部连有竖直设置的拉杆141,所述拉杆141的下端连有向下堵塞灌装头14的密封塞144,连杆8上连有固定在上板1上的定心杆7,其中,连杆8分别与活塞杆52、定心杆7、拉杆141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连杆8随着活塞杆53的上下移动绕定心杆7与连杆8的连接点转动,从而控制密封塞144的上下移动。本实施例改进点的工作原理为:需要灌装时,安装好瓶子,打开气缸6,气缸6拖动活塞杆52向下移动,此时连杆8连接在活塞杆52的这端随着向下,连杆8的另一端则向上翘起,带动拉杆141、密封塞144向上,使得密封塞144不堵塞灌装头14从而释放灌装头14;同时,活塞杆52向下带动活塞53给储液桶5中的液体施加压力,保证流出速度,待灌装到一定量时,通过气缸6控制活塞杆52和活塞53慢慢回升,密封塞144慢慢堵塞灌装头14,在液体压力以及流出通道变化的情况下,液体流出速度下降,直至灌装结束,最后密封塞144完全堵塞灌装头14,还能把最后的液体挤出,通过对气缸6移动情况的设置,能有效保证灌装精度,还能避免灌装头14中蓄积的液体滴落;气缸6控制活塞杆52和活塞53回升过程中,储液桶5内液体压力下降,液压作用下,进液管51上设置的单向进液阀开启,对储液桶5补充液体;当缸6控制活塞杆52和活塞53下压过程中,储液桶5内液体压力增大,液压作用下,进液管51上设置的单向进液阀闭合,防止储液桶5中的液体回流。实施例3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改进的液体灌装机灌装头,所述灌装头1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灌装直管14a、出液管142以及防溅外罩143,所述灌装直管14a的上端经一密封盖密封,灌装直管14a连通通液管15,且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密封盖的拉杆141,所述拉杆141的下端连有密封塞144,所述出液管142的上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密封塞144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且密封塞144上端的直径小于出液管142上端的直径,密封塞144下端的直径大于出液管142下端的直径,出液管142的下端设置成出液直管段142a,所述防溅外罩143套设在出液直管段142a外。所述出液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灌装直管(14a)、出液管(142)以及防溅外罩(143),所述灌装直管(14a)的上端经一密封盖密封,灌装直管(14a)连通通液管(15),且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密封盖的拉杆(141),所述拉杆(141)的下端连有密封塞(144),所述出液管(142)的上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密封塞(144)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且密封塞(144)上端的直径小于出液管(142)上端的直径,密封塞(144)下端的直径大于出液管(142)下端的直径,出液管(142)的下端设置成出液直管段(142a),所述防溅外罩(143)套设在出液直管段(142a)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液体飞溅的液体灌装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灌装直管(14a)、出液管(142)以及防溅外罩(143),所述灌装直管(14a)的上端经一密封盖密封,灌装直管(14a)连通通液管(15),且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密封盖的拉杆(141),所述拉杆(141)的下端连有密封塞(144),所述出液管(142)的上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密封塞(144)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且密封塞(144)上端的直径小于出液管(142)上端的直径,密封塞(144)下端的直径大于出液管(142)下端的直径,出液管(142)的下端设置成出液直管段(142a),所述防溅外罩(143)套设在出液直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全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