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客渡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639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客渡船,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位于船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凹部并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船体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两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两侧的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通过梭形结构的船体和两侧水流通道的配合,可有效降低航行阻力,提高了推进效益和经济性能;通过与水流通道对应设置的全回转推进器,优化了与船体的配合合理性,提高了操控性能,避免了碰撞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全回转推进器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car and passenger fer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 and passenger ferry, including the spindle structure of the hull, the hull bottom are position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concave and the formation of water channel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hip hu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channel; two sets of rotary propeller, propell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fore and aft, water channel and both propeller and hull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responding set, both revolving propulsor and the center line width is equal to the distance. With the spindle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hull and the water chann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ailing resistance, improv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propeller and corresponding flow channel setting, optimize the rationality and hull coordination, improving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avoid collision accident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ro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客渡船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客渡船。
技术介绍
现阶段,渡船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种缺陷:1、推进器与船体的配合不合理,航行阻力大,推进效益低,进而导致经济性能差;2、推进器与船体的配合不合理,不仅影响操控性能,而且,在航行中与它船碰撞的几率大、靠岸时与码头的碰撞几率高,大大影响了使用安全性和推进器的使用寿命;3、自身重,载重量小,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客渡船,以达到提高推进器与船体的配合性,降低航行阻力和保证使用安全性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客渡船,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位于所述船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凹部并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船体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两侧的所述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作为一种改进,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相对于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柴油机和全回转舵浆,所述全回转舵浆延伸至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柴油机与所述全回转舵浆之间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在所述船体上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柴油机和所述全回转舵浆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均设有万向节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万向节传动轴相连的联轴节。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两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的所述船体上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传动轴也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与所述传动轴、所述万向节传动轴和所述联轴节对应位置的所述船体上设有护罩。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船体的两端均铰接有跳板,所述跳板远离所述船体的一端均设有倾斜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客渡船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该车、客渡船,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位于船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凹部并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船体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两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两侧的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梭形结构的船体和两侧水流通道的配合,可有效降低航行阻力,提高了推进效益和经济性能;同时,通过与水流通道对应设置的全回转推进器,优化了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的配合合理性,不仅提高了操控性能,而且,能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进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全回转推进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两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全回转推进器与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这种结构,可优化船体的回转性能。由于两全回转推进器相对于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从而通过该方式不仅保证了全回转推进器的正常安装和运行,且不影响船体上其他设备的布置和正常工作。由于全回转推进器包括设置于船体上的柴油机和全回转舵浆,全回转舵浆延伸至水流通道内;柴油机与全回转舵浆之间设有传动轴,传动轴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在所述船体上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传动轴的两端;柴油机和全回转舵浆与传动轴之间均设有万向节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万向节传动轴相连的联轴节,从而在工作中,柴油机产生的动力依次经万向节传动轴、传动轴和另一个万向节传动轴,最后将动力传递至全回转舵浆上,结构简单,动力的传递稳定、可靠。由于两第一支撑座之间的船体上设有第二支撑座,传动轴也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座上,从而通过第二支撑座对传动轴的中部进行支撑,不仅有效保证了动力的传递,而且起到了保护传动轴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由于与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和联轴节对应位置的船体上设有护罩,从而通过护罩对转动的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和联轴节进行保护,同时也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由于跳板远离船体的一端均设有倾斜部,从而通过倾斜部与地面的接触,大大提高了该跳板远离船体的一端与地面之间的平整性,避免了跳板远离船体的一端高于地面过多,当车子、乘客进入到船体内或离开船体时,对车子造成损害或乘客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船体与全回转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全回转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A向视图;附图中,1-船体;101-内凹部;102-弧形过渡部;103-跳板;1031-倾斜部;2-全回转推进器;201-柴油机;202-全回转舵浆;203-传动轴;204-第一支撑座;205-万向节传动轴;206-联轴节;207-第二支撑座;3-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车、客渡船,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1,位于船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弧形的内凹部101,该内凹部101的两端与船体1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部102,在该内凹部101处形成水流通道,该水流通道沿船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水流通道之间的船体部分也为梭形结构;该船体1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2,两全回转推进器2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全回转推进器2与船体1两侧的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全回转推进器2与船体1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也就是说:两全回转推进器2在船体1上对角镜像设置。作为优选,两全回转推进器2相对于船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该全回转推进器2包括设置于船体1上的柴油机201和全回转舵浆202,该全回转舵浆202延伸至水流通道内;该柴油机201与全回转舵浆202之间设有传动轴203,该传动轴203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座204上,该第一支撑座204在船体1上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传动轴203的两端;位于传动轴203中部、且位于两第一支撑座204之间的船体1上设有第二支撑座207,该传动轴203也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座207上。该柴油机201和全回转舵浆202与传动轴203之间均设有万向节传动轴205,该传动轴20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万向节传动轴205相连的联轴节206;与传动轴203、万向节传动轴205和联轴节206对应位置的船体1上设有护罩3。该船体1的两端均铰接有跳板103,该跳板103通过设置于船体1上的牵引机构进行牵引,从而通过跳板103实现码头与船体1之间的过渡衔接,该牵引机构、以及牵引机构与跳板103的连接结构均为现有渡船上的常用的设备,故在此不多加赘述;该跳板103远离船体1的一端均设有倾斜部1031。该船体1上的框架均为拱形梁结构,甲板和跳板103均由高强度制造而成,进而实现该车、客渡船的自重降低、载重能力提高,同时,减轻了回转时的转动惯量。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客渡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客渡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位于所述船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凹部并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船体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两侧的所述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客渡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梭形结构的船体,位于所述船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凹部并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船体上设有两台全回转推进器,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分别设置于船头和船尾,且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两侧的所述水流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与所述船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距离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客渡船,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相对于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客渡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柴油机和全回转舵浆,所述全回转舵浆延伸至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柴油机与所述全回转舵浆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宇杜广棣叶俊倪国张海燕孙向勇黄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扬汽车轮渡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