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3418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蓄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在电价低谷时蓄冷,在峰值及平时段放冷;在蓄冷阶段,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关闭,整个水池内的水都通过充分对流循环蓄冷;在放冷阶段,第三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关闭,利用整个水池中的水循环来放冷;补充供冷阶段,当整个水池中的水温度上升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并启动制冷主机系统,此时,通过小容量缓冲水池中的水循环补充供冷。本方案涉及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效益高、控制阀门少、投资小、操控技术难道小、水流量控制要求低。

Streamlining high efficiency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its working method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storage cooling system,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simple and efficient water storage system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efficient chilled water storage system in cold storage in low price, the peak value and the usual period of cold storage; in the first stage, the control valve is opened, the second control valve is closed, the entire pool of water through the fully convective circulation in cold storage; third stage control valve is opened, the fourth control valve closed, use the pool water circulation to cool; supplemental cooling stage, when the entire pool of water temperature rise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closing the first control valve and the third control valve, open the second and fourth control valve control valve and start the chiller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 small buffer pool in water circulation supplementary cooling. The schem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table in performance, high in efficiency, less in control valves, small in investment, small i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low in water flow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蓄冷系统
,具体涉及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背景水蓄冷技术主要是利用峰谷电价差,低谷时蓄冷、峰及平时段放冷,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水是自然界常见物质中比热最大、且资源丰富的物质,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响应国家号召,合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中国文献公开了很多种水蓄冷、冰蓄冷方案,其中水蓄冷方案包括小流量大温差的斜温层式、管路连接复杂的迷宫式等;采用以上方式的缺点在于:系统复杂、转换阀门多、循环水泵多、投资大、运行程序控制点位多、操作难道大、水流量控制要求非常高等;尤其是还要装有大量的布水器,且布水器的分水均匀度调试的难度相当大,比例调节阀门和变频水泵控制都要经过DDC或PLC综合分析,且还难以完成控制到最佳工作状态;冰蓄冷方案更是要求选用双工况制冷主机、防止冰的反常膨胀损坏蓄水池、同样还需融冰均匀、保障融冰时水滞留的时间、温度要求精确,以及氯化钠低温盐水等装置。另外还导致放冷同时又蓄冷和放冷时又旁通直供冷的不良现象,制冷主机在有效放冷阶段不能彻底退出停止运行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针对错峰用电,利用峰谷电价差,低谷时蓄冷、峰值及平时段放冷,降低空调或制冷系统运行费用;通过简化系统工况转换、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常规的蓄冷方案投资成本,达到具有蓄冷、放冷、边蓄冷边放冷、及补充(或称维持)供冷的多种主要条件工况,并保证在峰值及平时段放冷量不足的情况下,又能极大程度上满足直冷的方式,且具有设备投资少、系统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技术难度小等优点,为国家节约更多的能源,具有广阔发展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包括水池、制冷主机系统、未端或板换、循环泵组、控制阀门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水池包括混水池、中间水池和缓冲水池,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连通,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连通,所述缓冲水池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所述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通过回水管道,均连通至所述混水池以及所述缓冲水池顶部位置;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混水池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缓冲水池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为手动阀或电动阀。优选地,连接第一控制阀处的管路和连接第三控制阀处的管路均固定设置于混水池顶部位置。优选地,连接第二控制阀处的管路和连接第四控制阀处的管路均固定设置于缓冲水池上部位置。优选地,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优选地,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优选地,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为半开式水槽,或者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孔,或者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上设有若干个分支管路,形成喷洒。优选地,还包括定时控制器和安装于所述中间水池中的温度传感器;定时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电性连接;当定时控制器处在白天触点接通、串联接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触点接通,则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实现通知人工转换阀门和启动制冷主机系统,或者实现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三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打开,并启动制冷主机系统的自动转换控制和运行。优选地,一个容器在其中间加装挡板形成底部连通的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优选地,若干个容器,通过底部和顶部间隔连通,形成如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相同的连通方式。一种上述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的工作方法,在电价低谷时蓄冷,在峰值及平时段放冷;在蓄冷阶段,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关闭,整个水池内的水都通过充分对流循环蓄冷;在放冷阶段,第三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关闭,利用整个水池中的水循环来放冷;补充供冷阶段,当整个水池中的水温度上升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并启动制冷主机系统,此时,通过小容量缓冲水池中的水循环补充供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针对错峰用电,利用峰谷电价差,低谷时蓄冷、峰值及平时段放冷,降低空调或制冷系统运行费用;通过简化系统工况转换、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常规的蓄冷方案投资成本,达到并满足具有蓄冷、放冷、边蓄冷边放冷、以及补充(或称维持)供冷的各种条件工况,并保证在峰值及平时段放冷量不足的情况下,又能极大程度上满足直冷的方式,根据设计保温蓄冷水池的容量和放冷的供需冷量,可以在放冷时段完全退出制冷主机、冷却泵组、冷冻泵组、冷却水塔运行,而且在蓄冷运行时段,主机可满负荷运行、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不需变频、不需控制流量、冷却水塔夜晚冷却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定时控制器白天常闭触点和中间水池中温度控制器水温上升后接通的触点信号,连接至制冷主机外接远程启动控制,来完成启动制冷泵组及制冷主机系统全自动工作。真正具有设备投资少、系统简单、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技术难度小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池、制冷主机系统、未端或板换、循环泵组、控制阀门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水池包括混水池5、中间水池6和缓冲水池7,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连通,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连通,所述缓冲水池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8连接制冷主机,所述缓冲水池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9连接未端或板换,所述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通过回水管道,均连通至所述混水池以及所述缓冲水池顶部位置;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混水池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1和第三控制阀3,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缓冲水池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2和第四控制阀4,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为手动阀或电动阀。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第一控制阀处的管路10和连接第三控制阀处的管路10均固定设置于混水池顶部位置。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第二控制阀处的管路和连接第四控制阀处的管路均固定设置于缓冲水池上部位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本专利技术中,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为半开式水槽,或者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孔,或者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上设有若干个分支管路,形成喷洒。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定时控制器和安装于所述中间水池中的温度传感器;定时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报警器电性连接;当定时控制器处在白天触点接通、串联接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触点接通,则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实现通知人工转换阀门和启动制冷主机系统,或者实现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三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打开,并启动制冷主机系统的自动转换控制和运行。本专利技术中,一个容器在其中间加装挡板形成底部连通的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本专利技术中,若干个容器,通过底部和顶部间隔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包括水池、制冷主机系统、未端或板换、循环泵组、控制阀门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包括混水池、中间水池和缓冲水池,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连通,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连通,所述缓冲水池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所述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通过回水管道,均连通至所述混水池以及所述缓冲水池顶部位置;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混水池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缓冲水池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为手动阀或电动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包括水池、制冷主机系统、未端或板换、循环泵组、控制阀门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包括混水池、中间水池和缓冲水池,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连通,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连通,所述缓冲水池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所述制冷主机以及未端或板换通过回水管道,均连通至所述混水池以及所述缓冲水池顶部位置;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混水池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位于管路上靠近所述缓冲水池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为手动阀或电动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一控制阀处的管路和连接第三控制阀处的管路均固定设置于混水池顶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二控制阀处的管路和连接第四控制阀处的管路均固定设置于缓冲水池上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池和所述中间水池之间底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和所述缓冲水池之间顶部位置采用通孔、隙缝或管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路为半开式水槽,或者位于所述混水池上部的两条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振海制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