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通过增减选自由含有氯的塑料及不含氯的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来制备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的工序;将该混合塑料在熔融下进行搅拌,且进行脱氯至该氯浓度为0.9质量%以下的工序;将该脱氯后的搅拌物冷却、固化的工序;及粉碎该固化物的工序。通过应用该方法,只要为规定的氯浓度范围,提高废塑料中的氯浓度,可促进熔融废塑料的搅拌和脱氯化氢,因此,可得到氯浓度非常低且微细的废塑料粉末。因此,可以将生活及工业活动等中废弃了的塑料作为还原剂、燃料等进行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塑料微粉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容易再利用生活或工业活动等中废弃的塑料作为还原剂或燃料等的废塑料的微粉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用作焦炭或粉煤的替代材料,已知有将废塑料吹入高炉、废料熔化炉等竖式炉或水泥窑炉等中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220589号公报中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将废塑料粒状化,利用空气输送从喷气管吹入,将废塑料作为焦炭替代品有效地利用。根据该技术,为了提高炉的水槽内的燃烧率,控制废塑料粒子的强度及粒径,可制造粒径为数mm左右的废塑料。但是,可以预料:当废塑料的粒径为数mm时,燃烧速度较慢,在将其大量吹入高炉中等时,废塑料量相对送风中的氧量的比率增大,其结果是燃烧率降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废塑料的燃烧率,需要将废塑料进一步细化。但是,利用机械力将废塑料直接粉碎而做成与粉煤大致相同的粒度,需要利用液氮进行冷却等特殊手段,成本很高。因此,如下技术方案多次被提出:在将废塑料加热而熔融后,将冷却固化了的废塑料进行粉碎并微粉化的技术;或者在溶剂或热介质中进行同样处理的技术等。-->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92469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在容器内将塑料加热到150℃以上后,除去低沸点成分,且进行冷却、固化、粉碎。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197630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11-140474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方法:在容器内将废塑料与溶剂一起在150℃以上进行混合加热,并进行粉碎。两种技术中的粉碎物的平均粒径都为1mm左右。另外,在废塑料的熔融搅拌工序使用溶剂、介质等进行脱氯的技术中,需要对使用过的溶剂、介质进行回收,或进行循环使用。或者,在废塑料的熔融搅拌工序不使用溶剂、介质等而进行脱氯的技术中,由于搅拌不充分,因此难以做成微粉,不能确保用于在高炉内大量利用的燃烧率,且不能充分用作焦炭及煤粉的替代材料。另一方面,一般来讲,多数情况下废弃了的塑料中含有聚氯乙烯之类的含氯塑料。由于含氯塑料进行加热时产生氯化氢,因此,当将其吹入竖式炉或水泥窑炉等中时,可能会腐蚀炉的材质及管道等。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粉碎技术的前处理,致力于分离除去含氯塑料。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178130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方法:将废塑料分为薄膜状合成树脂和其以外的合成树脂进行收纳、粉碎处理等后,利用湿式离心分离等将比重大的含氯塑料分离出来。在该方法中,含氯塑料的分离效率由投入的塑料的形状所控制,同时,为了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需要充分地控制比重液的物性(比重、杂质等)。由于湿式离心分离法利用与比重液的相对比重差进行分离,因此,与含氯塑料具有相同比重的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与含氯塑料一样混入重物质侧,成为分离损耗。另外,由于分离后的氯浓度低的废塑料(轻物质侧)附着有比重液,因此,需要干燥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氯量低的混合塑料微粉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提供一种含氯量低的废塑料微粉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comprising):通过增减选自由含有氯的塑料及不含氯的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来制备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的工序;将该混合塑料在熔融下进行搅拌,进行脱氯至该氯浓度为0.9质量%以下的工序;将该脱氯后的搅拌物冷却、固化的工序;及粉碎该固化物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废塑料中加入含有氯的塑料来制备该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另外,在上述任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该搅拌为利用挤压机进行的混炼。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该挤压机的前段(anterior part)除去水分,且在该挤压机的后段(posterior part)除去氯化氢。或者,优选该挤压机由多个挤压机构成,且用前段的挤压机(an anterior kneader)除去水分,用后段的挤压机(a posterior kneader)除去氯化氢。另外,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选自由该含有氯的塑料、该不含氯的塑料及该混合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为废塑料。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混合塑料微粉和/或废塑料微粉,其是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混合塑料微粉和/或废塑料微粉,-->其中,粒径为500μm以下的微粉为80质量%以上。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塑料的处理方法,其中,将上述该混合塑料微粉和/或该废塑料微粉吹入高炉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塑料的处理方法中,优选在该混合塑料微粉和/或该废塑料微粉中预先混合造粒塑料。而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废塑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废塑料中混合含氯塑料,并加热熔融将氯浓度调整为2~20质量%的混合废塑料,然后,进行冷却固化而形成固化体,且将该固化体粉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提高粉碎性的机制的模式图。图2a、图2b及图2c是利用具有旋转叶片的搅拌槽混合废塑料的状况的说明图。图3a、图3b及图3c是利用挤压机混合废塑料的状况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各种塑料的热重分析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7a是超转子的概略图。图7b是粉磨机的概略图。图7c是喷射磨机的概略图。图8是使用挤压机时对加热温度不同时的粉碎性进行比较的图。图9是对使用挤压机时和使用搅拌槽时的粉碎性进行比较的图。图10是表示每种粉碎机的500μm以下的粉碎物收率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以常态方式混入废塑料中的含氯塑料是腐蚀金属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对废塑料进行粉碎处理,优选除去含氯塑料。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将废塑料中的氯浓度调整为规定的范围,即使是不使用溶剂、介质等的体系,也容易搅拌该废塑料的熔液。其结果表明:由于在搅拌工序中促进了废塑料的脱氯,故可得到氯浓度非常低且微细的废塑料粉末。即,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许多日常组成的废塑料中,不如主动添加含氯塑料来提高氯浓度,这反而可以得到微细且氯浓度低的废塑料粉末。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氯浓度低的混合塑料微粉,所述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通过增减选自由含有氯的塑料及不含氯的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来制备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的工序;将该混合塑料在熔融下进行搅拌,进行脱氯的工序;将该脱氯后的搅拌物冷却、固化的工序;及粉碎该固化物的工序。在该制造方法中,对该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而言,通过加入或除去含有氯的塑料和/或不含氯的塑料来制备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从搅拌效率、脱氯效率及微粉化的观点来考虑,优选该氯浓度为3~20质量%,更优选为4~20质量%。另外,该脱氯工序后的混合塑料中的氯浓度,优选为0.9质量%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将废塑料作为还原剂、燃料等再利用的观点来考虑,选自由该含有氯的塑料、该不含氯的塑料及该混合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优选为废塑料。因此,下面以废塑料为对象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废塑料设定为本专利技术的对象时,对该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而言,优选在废塑料中添加含有氯的塑料和/或不含氯的塑料来制备。这是因为,从废塑料中将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通过增减选自由含有氯的塑料及不含氯的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来制备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的工序;将该混合塑料在熔融下进行搅拌,进行脱氯至该氯浓度为0.9质量%以下的工序;将该脱氯后的搅拌物冷却、固化的工序;及粉碎该固化物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8-29 247132/20051.一种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通过增减选自由含有氯的塑料及不含氯的塑料构成的族中的至少1种塑料,来制备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的工序;将该混合塑料在熔融下进行搅拌,进行脱氯至该氯浓度为0.9质量%以下的工序;将该脱氯后的搅拌物冷却、固化的工序;及粉碎该固化物的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废塑料中加入含有氯的塑料来制备该氯浓度为2~20质量%的混合塑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搅拌为利用挤压机进行的混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该挤压机的前段除去水分,且在该挤压机的后段除去氯化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塑料微粉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挤压机由多个挤压机构成,且用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沼稔,原义明,梶冈正彦,有山达郎,林明夫,高岛畅宏,寺田周雄,大垣阳二,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