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20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曲模具,包括:彼此相向的上模和下模;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朝向所述下模的一侧;凹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凹模具有载件台,用于放置工件,在所述载件台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凸模;旋转凹模,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上,并且所述旋转凹模具有整形口,所述整形口从所述开口露出,并朝向所述凸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弯曲模具在使用时,工件防止在载件台上,凸模下移与凹模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第一个弯折工序,继续下移与旋转凹模实现第二个弯折工序,实现一副模具上实现两个工序,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冲次成本及人力成本。同时不需两次定位,提高工件的精度。

Bend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ing die,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die opposite; punch is fixed on the upper die towards one side of the lower mold; the concave die is fixed on the lower die toward the upper die side of the concave die with carrier Taiwan, is used for placing workpieces, on the carrier table has an opening, the opening toward the punch; rotating die,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lower mold, and the rotary die with plastic mouth, the mouth of the plastic from the opening show, and faces the convex die. The bending di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 use, to prevent the workpiece carrier in Taiwan, punch down and die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irst corner of the workpiece folding process, and rotary die down to achieve the second bending proces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wo step to achieve a mold, save the cost of mold development, impact time cost and manpower cost. At the same time, no two positioning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曲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曲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2所示,在“U”形件的一边在形成弯折结构的工件0,一般采用弯曲工艺来完成。该工艺第一个工序利用弯曲模将工件0弯曲成“U”形(如图1所示),第二个工序将工件0旋转90度,利用另一副弯曲模,将工件0弯曲成型。现有技术制造工件需要两副模具才能完成,模具开发成本高,且冲次成本及人力成本高;并且,两次成形,需要两次定位,易产生定位误差导致工件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曲模具,实现一副模具上实现两个工序,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冲次成本及人力成本。同时不需两次定位,提高工件的精度。本技术的弯曲模具,包括:彼此相向的上模和下模;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朝向所述下模的一侧;凹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凹模具有载件台,用于放置工件,在所述载件台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凸模;旋转凹模,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上,并且所述旋转凹模具有整形口,所述整形口从所述开口露出,并朝向所述凸模。如上所述的弯曲模具,其中,还包括:弹簧,设置在所述旋转凹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如上所述的弯曲模具,其中,所述上模由上模座和凸模固定座组成;所述下模由下模座和凹模固定座组成。如上所述的弯曲模具,其中,所述载件台上具有为所述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器。如上所述的弯曲模具,其中,所述凸模的朝向所述下模的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旋转凹模的所述整形口与所述弯折部匹配。如上所述的弯曲模具,其中,所述凸模位于所述旋转凹模的旋转轴的一侧,并且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旋转轴的方向。本技术的弯曲模具在使用时,工件防止在载件台上,凸模下移与凹模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第一个弯折工序,继续下移与旋转凹模实现第二个弯折工序,实现一副模具上实现两个工序,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冲次成本及人力成本。同时不需两次定位,提高工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工件形状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弯曲模具的示意图;图4到图6为本申请弯曲模具工作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0-工件;1-上模;3-凸模;4-载件台;5-定位器;6-凹模;7-旋转凹模;9-弹簧;10-下模;11-上模座;12-凸模固定座;101-下模座;102-凹模固定座;41-开口;71-整形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公开一种弯曲模具,参见图3,包括:上模1和下模10,上模1和下模10彼此相对设置,并且,至少上模1可以向下模10移动,以实现合模。上模1上具有凸模3,该凸模3朝向下模10,可以知晓其设置在上模1朝向下模10的一侧,相应的,下模10上具有凹模6,凹模6朝向上模1,即设置在下模10朝向所述上模1的一侧。凸模3和凹模6彼此相对,在合模是实现对工件0的第一个工序。凹模6具有载件台4,如图4所示,用于放置工件0,在载件台4上具有开口41(参见图4),开口41朝向所述凸模3,该开口41在合模时与上述凸模3实现配合,对工件0进行第一个弯折工序(如图5,示出了第一个弯折工序),一般的,该开口41内壁为竖直的,可将工件0弯折成“U”形结构。同时,下模10还具有旋转凹模7,转动地设置在下模10上,并且旋转凹模7具有整形口71,所述整形口71从所述开口41露出,并朝向所述凸模3,合模时,工件0在凸模3和凹模6上的开口41实现第一个弯折工序,然后随着合模的继续(上模1向下模10移动),凸模3与整形口71实现匹配,对工件0实现第二个弯折工序(参见图6,为第二个弯折工序)。优选的,还包括:弹簧9,设置在所述旋转凹模7和下模10之间。在上模1和下模10离模后,能够使旋转凹模7复位。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模1由上模座11和凸模固定座12组成,凸模固定座12固定在所述上模座11的底部(朝向下模10的一侧),凸模3固定在凸模固定座12上;下模10由下模座101和凹模固定座102组成,凹模固定座102设置在下模座101顶部(朝向上模1的一侧),凹模6设置在凹模固定座102上,而旋转凹模7可以设置在凹模固定座102上,也可以形成在凹模6上,或者还可以在凹模固定座102于凹模6结合处之间,只要能保证凸模3在和凹模6的开口41实现第一个工序后,能够顺利的与整形口71配合即可。简单的理解,可以将凹模6的开口理解为实现第一个弯折工序的部件,旋转凹模7的整形口71为实现第二个弯折工序的部件。载件台4上具有为工件0进行定位的定位器5,该定位器5可以为定位销,或者定位螺栓。凸模3的顶端具有弯折部,该顶端即凸模3朝向下模10的一端,该弯折部与整形口71匹配,二者配合,实现第二个弯折工序。优选的,凸模3位于旋转凹模7的旋转轴的一侧,并且弯折部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实现凸模3在下降时,与旋转凹模7的整形口71匹配后,带动旋转凹模7旋转,实现第二次弯折工序。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弯曲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相向的上模(1)和下模(10);凸模(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1)朝向所述下模(10)的一侧;凹模(6),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10)朝向所述上模(1)的一侧,所述凹模(6)具有载件台(4),用于放置工件,在所述载件台(4)上具有开口(41),所述开口(41)朝向所述凸模(3);旋转凹模(7),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10)上,并且所述旋转凹模(7)具有整形口(71),所述整形口(71)从所述开口(41)露出,并朝向所述凸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相向的上模(1)和下模(10);凸模(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1)朝向所述下模(10)的一侧;凹模(6),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10)朝向所述上模(1)的一侧,所述凹模(6)具有载件台(4),用于放置工件,在所述载件台(4)上具有开口(41),所述开口(41)朝向所述凸模(3);旋转凹模(7),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模(10)上,并且所述旋转凹模(7)具有整形口(71),所述整形口(71)从所述开口(41)露出,并朝向所述凸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9),设置在所述旋转凹模(7)和所述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林凡李辉高双明李昂徐肖陈世涛丁文军赖荣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