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312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线装置。该夹线装置(14)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2),包括:第一夹持元件(15),以固定方式布置在上部锭子部(3)上;第二夹持元件(18),相对于第一夹持元件(15)轴向可移位地安装;加载装置,借助弹簧力沿第一夹持元件(15)的方向加载第二夹持元件(18);以及卸载装置,借助离心力将第二夹持元件(18)定位在距第一夹持元件(15)一距离处。弹簧元件(17)用作加载和卸载装置,其被引导在锭子(2)的固定的下部卷绕管(16)上,在功能上结合可移位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18),弹簧元件(17)装配有离心力元件(26),其根据锭子(2)的速度来影响弹簧元件(17)的形式,并因此限定第二夹持元件(18)的位置。

Wire clamp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re clamping device. The wire clamping device (14) spindles for 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 (2), including: a first clamp element (15), arranged in a fixed manner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pindle (3); second clamping elements (18), relative to the first clamping member (15) axially displaceably mounted; loading device with the spring force along the first clamping element (15) the direction of loading second clamping elements (18); and the unloading device, the second clamping elements by means of centrifugal force (18) from the first position in the holding element (15) at a distance. The spring element (17) is used as a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which is directed at the spindle (2) fix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winding pipe (16), in the function combination can shift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second clamping elements (18), spring element (17) equipped with centrifugal force element (26), the spindle (according to the 2) the speed of impact spring element (17) form, and therefore define second clamping elements (18)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或者捻线机的锭子的夹线装置,其包括:第一夹持元件,该第一夹持元件以固定方式布置在上部锭子部上;第二夹持元件,其相对于第一夹持元件轴向可移位地安装;以及加载装置,其借助弹簧力沿第一夹持元件的方向加载第二夹持元件;以及卸载装置,其借助离心力将第二夹持元件定位成距第一夹持元件一定距离。
技术介绍
在环锭纺纱机中已知的是,在至少一个机器纵向侧生产管纱之后,首先必须执行所谓的退绕,借助退绕,环锭纺纱机的相关机器纵向侧准备好用于管纱的后续改变。在这一点上,很长一段时间的习惯做法是,在环锭纺纱机中在一个机器纵向侧上生产管纱之后,将钢领板从顶部位置较快速地移动至管纱的纺纱筒管的底部,从而纱线以较陡的螺旋形线被向下引导到管纱的表面。然后钢领板在该位置减速,其结果是纱线以多个绕圈(winding)分别绕管纱的纺纱筒管下部搁置。借助这些所谓的反绕圈(reversewinding),确保管纱的纱线用于后续进一步传输。然后钢领板再次较快速向下移动一点,移动至锭子的所谓的卷绕站并且在那里再次减速。在锭子的卷绕站的区域中纱线随后再次卷绕成多个绕圈。固定至锭子的所谓的卷绕站上的这些下部绕圈分别形成接头纱线,接头纱线需要在改变管纱之后用于将纱线进行再结合。这意味着在拉动整个管纱离开环锭纺纱机的锭子(其中纱线在反绕圈和下部绕圈之间被相应分离)并且放置新纺纱筒管之后,使得钢领板移回纺纱筒管的下部,并且接头纱线卷绕至新纺纱筒管上。这种方法的劣势为,下部绕圈仍在锭子的卷绕站上,在管纱的具体数量改变之后必须以较费力方式且通常仅不成功地从下部卷绕段移除管纱。因此,为了利于更换管纱,尤其为了避免锭子的卷绕站的复杂清洁,在过去,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提议,针对将夹线装置布置在锭子的下部绕圈区域中,这能够暂时将纱线进行固定,因而使得不必将线卷绕至锭子的下部绕圈区域。DE19807740A1描述了这种夹线装置,其布置在锭子的下部绕圈区域,其中,O形圈或者所谓的筒形弹簧用作夹线元件。利用该已知夹线装置,夹线元件将在退绕期间由钢领板提供的线暂时固定在锭子的下部绕圈区域上。因而夹线元件设计成使得无需离心力加载,其将纱线固定在下部绕圈区域上,但是通过离心力的效应稍微变形。这意味着一旦锭子已经达到一定速度,那么夹线元件稍微变宽,从而释放下部绕圈区域中的纱线。DE19807740A1中已知的夹线装置具有较简单的结构,但是在实践中还未被证明非常使人信服。从DE19628826A1已知了一种夹线装置,其包括:第一夹持元件,其可靠地附接至锭子的锭盘上;以及第二夹持元件,其相对于锭子的纵向轴线可轴向移位地安装。夹持元件借助压缩弹簧彼此压靠,压缩弹簧支承在安装成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和锭盘上,使得夹紧力矩设置在夹持元件之间。为了克服压缩弹簧的力通过移位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来打开夹线装置,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向内倾斜的锥形圈表面,其利用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限定环腔,离心力元件以可移动安装球的形式布置在环腔中。当超过锭子的阈值速度时,离心力元件施加在可移位夹持元件上的力大于压缩弹簧的弹簧力,这导致安装成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沿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打开夹线装置。如果未达到锭子的阈值速度,夹线装置移回夹紧位置,在夹紧位置中两个夹持元件的端面彼此压靠。此外,布置在安装成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的端面上的肩部接合在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的端面上的相应环形凹槽中,以相对于夹紧间隙封闭环腔。该类型夹线装置的劣势为,尽管布置有肩部以及相关联的环形凹槽,但是不能够防止线头进入环腔,其结果是可移动地布置于其中的球变为至少局部地被阻碍,这通常导致显著恶化夹紧装置的功能。在EP0292856A1和/或EP0358032A1中也描述了一种夹线装置,它们均包括固定的且可垂直移动的夹持元件。可移动的夹持元件包括具有锥形刀片的开口环,锥形叶片被调节至筒形壳体的锥形镗孔。这意味着开口锥形环圈置于筒形壳体的镗孔的锥形表面上,因此被向上朝着固定的夹持元件推动。启动锭子时,在离心力的效应下该环加宽并且向下拉动可移动夹持元件,由此移除夹持元件之间的夹紧效应,释放保持在夹持元件之间的纱线。已知夹线装置不仅具有较复杂的结构,而且还对污垢较敏感。由于它们的故障敏感性,在实践中尚未有效地执行上述已知夹线装置。从DE102006022484A1、DE102008058655A1和/或EP2530041A1还已知了自动操作的夹线装置,它们安装在纺纱机或者捻线机的锭子的下部绕圈区域中,这能够使得不必要将下部绕圈材料施加至锭子的卷绕站。根据DE102006022484A1的夹线装置,其布置在纺纱机或者捻线机的锭子的上部锭子部上,其具有:例如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轴向可移位地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其能够通过弹簧力压靠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以及离心力元件,其呈可移动地安装的球的形式。可移位地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能够被离心力元件克服压缩弹簧的弹簧力地以以下的力加载:该力试图将可移位地安装的夹持元件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定位,使得在夹持元件之间产生夹紧力。夹线装置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布置以及引导离心力元件,并且布置在夹紧装置的与第一夹持元件相反的一侧。加载第二夹持元件的压缩弹簧布置在安装部以及第二夹持元件的止动表面之间。在DE102008058655A1中描述的夹线装置本质上是上述夹线装置的发展。该改进的夹线装置具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半壳,离心力元件布置于其中并且在其中被引导。半壳的一半布置在可移位地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上,而相应的对应半壳的另一半布置在固定基底元件上。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的半壳也相应装备有相对于水平倾斜的滑道,基底元件的对应半壳相应设置有水平滑道。此外,可移位的第二夹持元件的半壳的、相对于水平倾斜的滑道设计成,使得从可移位夹持元件的半壳沿上部锭子部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与从基底元件沿可移位夹持元件的半壳的方向相比,它们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而且在EP2530041A1中描述的夹线装置通常具有:固定的第一夹持元件;以及相对于第一夹持元件可移位地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其被螺旋弹簧形式的加载元件沿第一夹持元件的方向加载。此外,此处卸载元件还设置成可移动安装球的形式,其借助离心力加载第二夹持元件,并且确保夹线装置从特定锭子速度打开并且释放纱线。为了在操作期间防止污垢到达卸载元件的支承点,下部卷绕管还设置有止动表面,第二夹持元件在夹线装置的打开状态中放置在该止动表面上。上述夹线装置已经证明或多或少是有效的,但是尤其由于它们的离心力元件设计为可移动安装的球,因此仍较对污垢敏感。这意味着已知的夹线装置存在许多改进的空间(关于提供尽可能长期正确的操作而无任何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在上述类型的夹线装置的基础上改善已知的夹线装置,这意味着增加这种夹线装置的使用寿命,尤其进一步降低夹线装置吸引污垢的趋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夹线装置实现,在夹线装置中,弹簧元件用作加载以及卸载装置,弹簧元件在锭子的固定安装的下部卷绕管上被引导,并且功能上与可移位地安装的第二夹持元件结合,其中,弹簧元件装配有离心力元件,离心力元件根据锭子的速度影响弹簧元件的形式,并因此限定第二夹持元件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夹线装置的设计与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夹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纱机或者捻线机的锭子(2)的夹线装置(14),该夹线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元件(15),该第一夹持元件以固定方式布置在上部锭子部(3)上;第二夹持元件(18),该第二夹持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轴向可移位地安装;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借助弹簧力沿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的方向加载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以及卸载装置,该卸载装置借助离心力将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定位在距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一距离处,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7)被用作加载和卸载装置,所述弹簧元件(17)被引导在所述锭子(2)的固定的下部卷绕管(16)上并且在功能上与可移位安装的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接合,其中,所述弹簧元件(17)装配有离心力元件(26),所述离心力元件(26)根据所述锭子(2)的速度来影响所述弹簧元件(17)的形式,并因此限定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9 DE 102016007041.21.一种用于纺纱机或者捻线机的锭子(2)的夹线装置(14),该夹线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元件(15),该第一夹持元件以固定方式布置在上部锭子部(3)上;第二夹持元件(18),该第二夹持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轴向可移位地安装;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借助弹簧力沿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的方向加载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以及卸载装置,该卸载装置借助离心力将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定位在距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一距离处,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17)被用作加载和卸载装置,所述弹簧元件(17)被引导在所述锭子(2)的固定的下部卷绕管(16)上并且在功能上与可移位安装的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接合,其中,所述弹簧元件(17)装配有离心力元件(26),所述离心力元件(26)根据所述锭子(2)的速度来影响所述弹簧元件(17)的形式,并因此限定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线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7)被设计为板簧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线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卷绕管(16)包括支承装置(24),在组装状态中,被预紧的所述弹簧元件(17)以支承边缘(25)接合至所述支承装置(24)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线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力元件(26)被连接至所述弹簧元件(17),使得所述离心力元件低于所述锭子(2)的特定速度水平地枢转至所述下部卷绕管(16)的安装部(27)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线装置(14),其特征在于,当被预成型的所述弹簧元件(17)加载的所述离心力元件(26)枢转至所述下部卷绕管(16)的所述安装部(27)中时,所述第二夹持元件(18)定位成支承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15)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线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力元件(26)借助形状配合连接,例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施陶登迈尔约瑟夫·温特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