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266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为外径向端部逐步减小的锥形,在利用该连接件进行粘接时,先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连接件两端,再继续将聚烯烃导管套于连接件两端,使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位于连接件与聚烯烃导管之间,然后加热实现粘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件可以用于粘接不同规格(内径)的聚烯烃导管,实现一件多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进行粘接,得到的粘接层厚度均匀、密封性能优异、粘接部位稳定,避免了因热熔胶粘度太大难以喷涂或涂抹施胶的困境,并且,粘接过程可以与灭菌过程同步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粘接领域,尤其涉及医用聚烯烃导管的粘接,特别地,涉及一种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塑料工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聚氯乙烯成本低,综合性能优良,一直是用量最大的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用高分子材料。但是,近年来对聚氯乙烯的大量研究表明,聚氯乙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减少危害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开始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材质。特别是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生理惰性,除此之外,医用聚丙烯能经受医用器械的各种消毒处理,如环氧乙烷消毒处理、高压水蒸汽蒸煮灭菌以及高能电子束辐照灭菌。由于聚烯烃材料安全无毒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用领域,发展速度极快。但是,聚烯烃医用材料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聚烯烃是非极性聚合物,其表面能低,在常温下没有有效的溶剂,造成其难以进行溶解粘接,而且医学应用要求粘接胶层既符合生物医学安全性指标,又要耐受灭菌过程的苛刻工艺条件。中国专利CN103374312A提供了一种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聚烯烃粘接树脂,该树脂可粘接聚乙烯等材料,但是其配方中含有有毒的硅烷偶联剂,不能用作医用材料的胶粘剂。中国专利CN104479594A提供了一种粘接非极性材料用的热熔胶,该热熔胶对聚丙烯材料的粘接强度较低,不能实现粘接目标。美国专利US20020039623A1提供了一种可喷雾聚烯烃热熔胶,该热熔胶粘度较低,高温条件下可喷雾施胶,但该热熔胶的熔融温度低于水蒸气灭菌温度,在灭菌过程中会导致胶层熔融脱离,不能达到粘接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粘接医用聚烯烃导管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特殊结构的连接件和一种具有特殊组份的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连接件的两端,再将聚烯烃导管套于连接件的两端,使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位于连接件与聚烯烃导管之间,然后进行加热,中间的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熔化实现粘接,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具体如下:(1)一种连接件,用于聚烯烃导管间的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1和接口部2,其中,所述接口部2设置于主体1的两端,且为外径向端部逐步减小的锥形,在主体1和接口部2内为中空的内腔3;(2)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件,其中,接口部2的外壁与连接件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为1~30°,优选为3~10°,更优选为5°,所述内腔呈圆筒形。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具体如下:(3)利用上述(1)或(2)所述的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步骤2、再将聚烯烃导管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使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位于聚烯烃导管与连接件之间,步骤3、加热进行粘接,完成粘接后冷却固化;(4)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5)根据上述(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6)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软化点为120℃~140℃,和/或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熔点为120℃~140℃,和/或所述卤化丁基橡胶选自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中的一种或两种,和/或所述改性蒙脱土为聚乙二醇改性蒙脱土,其目数为100目~600目,优选为200~500目,更优选300~400目,和/或所述抗氧剂优选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7)根据上述(4)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呈筒状,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经挤出机进行挤出吹膜、然后切割得到;(8)根据上述(4)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直径大于连接件的内腔的内径,小于连接件的主体的外径,和/或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长度为连接件的接口部2长度的1/4~1,优选为1/3~2/3,和/或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厚度为10~500μm,优选为20~100μm,更优选为50μm;(9)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加热温度为120~150℃,优选地,加热温度为120~140℃,更优选地,于121℃水蒸气灭菌过程中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3)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用于粘接医用聚烯烃导管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示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主体2-接口部3-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其中,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聚烯烃导管间的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1和接口部2;其中,所述接口部2设置于主体1的两端,且为外径向端部逐步减小的锥形,接口部2的端部为圆滑过渡,同时,在主体1和接口部2内为中空的内腔3。其中,在本专利技术中,接口部的锥形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口径导管的连接,即一种连接件可以用于若干种不同直径的导管的粘接,并且既可满足相同口径导管的粘接又可满足不同口径导管的粘接,减少了导管管径不一致时需要更换连接件的麻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内腔3为直的圆筒形。其中,内腔采用直的圆筒形结构,这样可保证液体过流截面积损失少,降低流量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接口部2的外壁与连接件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30°。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口部2的外壁与连接件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10°。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口部2的外壁与连接件轴心之间的夹角为5°。其中,在本专利技术中,接口部的锥化程度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关键点,因为合适的锥化程度能够保证套接导管时接口部与导管之间有适宜的接触粘接面积,实现充分粘合。具体地,当夹角小于1°时,其近乎于无锥化程度,当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其上,导管随后套于其上后,可能导致热塑性聚合物薄膜滑动,从而减小接触面积或使粘接层不稳定,而锥形结构由于其逐渐加大的外径避免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滑动,并且,当聚烯烃导管偏粗或偏细时,聚烯烃导管与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及连接件之间均能紧密贴合;当夹角大于30°时,会造成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和导管套入接口部时,有效接触面过小,粘接强度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采用医用级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采用精密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连接件的用途,其中,所述连接件用于聚烯烃导管的粘接,尤其用于医用聚烯烃导管之间的粘接。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一方面所述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步骤2、再将聚烯烃导管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使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位于聚烯烃导管与连接件之间;步骤3、加热进行粘接,完成粘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件,用于聚烯烃导管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1)和接口部(2);其中,所述接口部(2)设置于主体(1)的两端,且为外径向端部逐步减小的锥形;在主体(1)和接口部(2)内为中空的内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件,用于聚烯烃导管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1)和接口部(2);其中,所述接口部(2)设置于主体(1)的两端,且为外径向端部逐步减小的锥形;在主体(1)和接口部(2)内为中空的内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接口部(2)的外壁与连接件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30°,优选为3~10°,更优选为5°,所述内腔呈圆筒形。3.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粘接聚烯烃导管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热塑性聚合物薄膜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步骤2、再将聚烯烃导管套于连接件两端的接口部(2)上,使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位于聚烯烃导管与连接件之间;步骤3、加热进行粘接,完成粘接后冷却固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的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农罗鑫郑萌石淑先夏宇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