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兆云专利>正文

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66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可与柴油煤气机发电机配套使用并可供应民用煤气和工业用煤气的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采用二个燃烧火床,组合在一个炉体内,上火床在炉子上部,气化剂和煤气同向下流动的顺向式燃烧方式,下火床在炉子底部,气化剂向上,煤向下成逆向燃烧方式。双床燃烧气化面积可增大一倍,气化率也倍增,热值2000大卡/标米+[3],焦油分解彻底,污染少,用全蒸气夹套,散热水,煤经过两个火床燃烧后灰渣含碳量低(ChZ<10%)热效率高。(*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可与柴油煤气机发电机配套使用并可供应民用煤气和工业用煤气的煤气发生炉即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现有技术中是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它只有一个燃烧火床,如水煤气炉的工作过程是间断的,约4分钟为一个周期,交替地向炉内送空气和水蒸气,送空气是为了燃烧,提高其火床温度,这时烟气是排空的,送水蒸汽是使C+H2O→CO+H2,其煤气热值可达2580大卡/标米3,但炉子热效率很低,只有50-55%。用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作气化剂的煤气发生炉,其热值较低约为1420大卡/标米3,炉子热效率可比上述高,只有70%,灰渣含炭量高,炉子热效率低,气化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气化面积可增大一倍,即气化率也倍增;热值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二种炉子的平均值可达2000大卡/标米3,达到中热值水平;焦油分解彻底,污染小;热风夹套,-->全蒸气夹套,散热少,灰渣含炭量低(ChZ<10%),热效率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一个炉体内有两个火床,具体地说,两个火床是指上火床和下火床。上火床在炉子上部,即挡煤圈7以上的煤层,其高度约0.9米。自上而下可分为新燃料层、燃料干燥层、氧化层、还原层。下火床在炉子下部,即挡煤圈7以上的煤层,其煤层高度(包括灰渣层)约1.1米。自下而上分为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外壳是一个夹套蒸汽锅炉3,炉顶上有热水箱20,炉侧有给煤绞龙2,炉子外围有热风夹套5,炉子腰部有环形煤气出口管6,夹套蒸汽锅炉3的炉底有固定炉排11,穿过其中心的水冷轴4以固定炉排11为下支承,以热水箱20的底板为上支承,在水冷轴4上紧固几个拨煤杆18及旋转炉排10,有其下端的传动装置13带动,进水管14装在水冷轴4的下端,和活接头12连接,水冷轴4上端装有出水管21,出水管21出口正对热水箱20的进口,夹套锅炉的下部有水冷壁8,水冷壁8上端连夹套锅炉3下端连接联箱17,夹套锅炉3的腰部外围有环形煤气出口管6,环抱腰部内侧以水冷壁8为依托,支承着挡煤圈7,热风夹套5在夹套锅炉3的最外围,热风夹套5的向火面在高温区敷有耐火混凝土墙19,炉侧有给煤绞龙2,其-->出煤口在炉顶热水箱20的侧面和给煤斜管1相连,夹套锅炉3外侧有热风管9,上端和热水箱20内的给煤斜管相连,下端和送风机16相连,送风机出口有两个,另一个在固定炉排11下面的灰坑中,送风机16的进口连接热风夹套5。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中的1是给煤斜管、2是给煤绞龙、3是夹套蒸汽锅炉、4是水冷轴、5是热风夹套、6是环形煤气出口管、7是挡煤圈、8是水冷壁、9是热风管、10是旋转炉排、11是固定炉排、12是活接头、13是炉排传动装置、14是进水管、15是蒸汽管、16是送风机、17是联箱、18是拨煤杆、19是耐火混凝土墙、20是热水箱、21是出水管,Ⅰ是新燃料层、Ⅱ是干馏层、Ⅲ是氧化层、Ⅳ是还原层、Ⅰ、Ⅱ、Ⅲ为上火床,Ⅴ是灰渣层,Ⅲ、Ⅳ、Ⅴ为下火床,均为自上而下。工作过程如下:炉体有夹套锅炉3支承,产生的水蒸汽可作为气化剂。夹套锅炉3外,有热风夹套5将空气加热,由送风机16送入炉内作为气化剂,煤由绞龙2从炉顶热水箱20的给煤斜管1中送入炉内,灰渣由落在固定炉排11上和旋转炉排10产生相对运动,将大块渣挤碎,落入灰坑。水冷轴4和拨煤杆18由旋转炉排10带动,一起旋转,-->可将煤层粘结塔桥破除,同时可挤碎大块灰渣并除渣入灰坑,从而保证炉子正常连续运行。冷却水由水冷轴4的下端进水管14。引入,出水    由水冷轴4上部出水管21排入炉顶热水箱20,热水箱20和夹套锅炉3有法兰密封,以防止气流外溢,并能吸收炉内辐射热。产生的煤气从炉子腰部的环形道煤气出口管6由抽风机升压排送给用户。下面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冷空气经热风夹套5加热后,混合从蒸汽管15送入适量蒸汽会合,由绞龙2送来的煤一起从炉顶的热水箱20的给煤斜管1送入炉内,煤从固定炉排11以上一直堆到距热水箱1底部300mm处,炉顶煤层和炉排上煤层两处同时点火燃烧,两处温度很快升高,达赤热状态。绞龙2中新煤连续加入,炉顶新煤层被干燥后,立即释放出挥发分和焦油热分解产物,一起下移,达高温氧化层,使该层温度进一步升高,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氧很快被耗尽,带入的水蒸汽也迅速分解。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由于旋转炉排10的旋转和固定炉排11之间的相对运动,大块渣被挤碎,落入灰坑,使炉内整个煤层下移,由于气化剂是从上而下的,故炉顶的氧化层逐渐相对向上移动(其绝对高变动不大),使赤热的炭层进入还原层,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由于还原反应是吸热的,下移的焦炭和烟气温度逐渐降低,反映速度也逐渐减慢,达炉子腰部挡煤圈5处温度约为500℃左右,从煤气出口管6被抽风机抽走。焦炭充满了下炉体,热风加温后从固定炉排11经灰渣层后到达下部焦炭的氧化层,产生剧烈燃烧,焦炭层温度迅速升高并使上层焦炭再次赤红,形成下火床的还原层,产生的水煤气也从炉腰部排出。燃烧完的灰渣由固定炉排11排入灰坑。本技术是两头热,中间冷,产气量倍增,灰渣燃烬度高,气化剂可同时从炉顶、炉底送入;煤气连续从腰部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给煤斜管1、绞龙2、夹套蒸汽锅炉3、旋转、固定炉排10、11、炉排传动装置13、进出水管14、21、热风管9、热水箱20,送风机16等组成的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其特征是在一个炉体内有两个燃烧火床,在发生炉的外围有热风夹套5,发生炉的腰部有环形煤气出口管6,靠水冷壁8支承的挡煤圈7以及以固定炉排11为下支承的水冷轴4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给煤斜管1、绞龙2、夹套蒸汽锅炉3、旋转、固定炉排10、11、炉排传动装置13、进出水管14、21、热风管9、热水箱20,送风机16等组成的双床燃烧煤气发生炉,其特征是在一个炉体内有两个燃烧火床,在发生炉的外围有热风夹套5,发生炉的腰部有环形煤气出口管6,靠水冷壁8支承的挡煤圈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兆云
申请(专利权)人:赵兆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