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36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双煤锁,气控锥形阀,无级调速炉箅传动等先进结构,加煤排灰采用微机实现程序自控,具有气化强度高,能气化碎煤,结构简祬,密封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与老炉型相比,节能和避免环境污染及实现煤气站的自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体发生装置类,是对目前常压固定床发生炉的改进。Weuman-Gacusha    Gas    producers介绍了美国DraUo公司开发的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结构,它是由加煤、搅拌及其传动机构,气化炉体(包括炉篦及其传动机构)和排灰机构组成。加煤机构是由煤仓、给煤箱及料管组成,从煤仓向给煤箱加煤及从给煤箱经料管向炉内加煤均由圆盘阀控制。这种加煤机构因煤仓及给煤箱的容积很大,且料管较长,故使炉体庞大(炉体总高约14米),增加了基建投资费用。另外由于圆盘阀的阀座与阀盘之间的间隙很小(小于0.05mm),机械加工和安装误差很难保证要求,因此,在圆盘阀使用中煤气会泄漏,加之在正常工作时,给煤箱和料管的阀门是常通的,大量的煤气会进入煤仓,致使外泄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害人身健康。搅拌机构有一中空水冷式的搅拌横杆,杆上焊有很多耙爪,因其工作时置于煤层之中,温度较高,故常常发生变形或漏水,影响煤气炉的正常工作。炉篦传动机构是由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连杆机构,使棘爪推动大齿轮实现间歇运动,这种传动方式对炉况的适应性差。同时棘爪易损坏,会造成仃炉故障。排灰机构采用的是上、下两道插板阀控制,因插板阀密封差因而会有大量的蒸汽,灰粉外泄,不仅影响煤-->气炉的气化效果,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Weuman-Gacusha煤气炉的缺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常压式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机构是在煤仓的下部装一个滚筒阀,滚筒阀和两个并接的煤锁连接,他们之间有锥形阀,每个煤锁的下部分支出两个加料管,每个煤锁与加料管之间有一个锥形阀,提高了密封性能。滚筒阀由外壳、阀体、插管组成,为了防止粉煤进入滚筒与外壳之间的间隙而挤死滚筒阀,故阀体是置于外壳之中的一个两端带锥度的圆柱筒体,插管在阀体上部,套装在滚筒阀入口的内孔处,插管的法兰与外壳相联接。所述的炉篦传动机构是采用了直流调速电机带动伞齿轮的传动机构,可以根据炉内的气化情况实现无级调速。所述的搅拌机构是将原有的一个横杆改为两个安装高度不同的水平浆叶,并在垂直转轴上设置一些垫环,以调节浆叶伸入炉内的高度,适应不同煤种的搅拌深度。搅拌浆叶的断面可为钝角三角形。所述的排灰机构是在上灰斗与灰箱之间装有锥形阀,在灰箱下部装设翻板控制阀,翻板控制阀是由旋转托架、锥形阀及执行元件组成,锥形阀装在旋转托架上,托架与执行元件相连接,执行元件可以是气缸。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加煤和排灰两个系统。加煤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加料管上的电接点温度计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滚筒阀以及三个锥形阀的控制元件相接而成的自动控制装置。排灰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炉篦传动轴端的转数计数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灰锁上阀、下阀的执行元件相接而成的自动控制装置。电接点温度计可以是热电偶温度计。执行元件可以是气缸。本技术由于加煤和排灰采用了锥形阀控制,因此炉子的密封性能好,不但保证了炉压稳定,提高气化强度而且大大改善了环境。由于采用了双煤锁结构,使料管减短炉体总高减少,从而节省了建设投资,同时新型的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还具有炉篦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以及加煤和排灰的自动控制。因此新型的煤气发生炉结构紧凑,经济合理,密封可靠,不污染环境,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特征还可以结合附图通过一个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加煤机构及其自控装置:燃料煤从煤仓〔1〕通过滚筒阀〔2〕进入并接的两个煤锁〔4〕,在滚筒阀与煤锁的连接处设置一个锥形阀,称作煤锁上阀〔3〕来控制煤的加入,滚筒阀是由插管〔2-1〕阀体〔2-2〕外壳〔2-3〕组成,在入口处增设插管,因此粉煤不易进入外壳与阀体之间,假使有少量粉煤进入间隙,又由于阀体做成带锥度的圆柱形筒体,粉煤也会顺利落下,不致造成卡死滚筒的现象。进入煤锁的燃料煤分别经两个锥形煤锁下阀〔5〕,可经四根加料管〔6〕进入炉内。在正常工作时,滚筒阀与煤锁的三个锥形阀均处于关闭位置。比时煤锁中-->加满了煤,当气化炉需要加煤时,首先打开两个煤锁下阀,煤就通过四根料管进入炉内并充满料管,然后关闭两个煤锁下阀。上述的加煤过程可以是自动控制,自控装置是靠设在加料管上的热电偶,由于炉内的煤被气化,料层下降,煤气进入料管内,使之温度上升,当温度升至某一给定值时,热电偶发出信号,给可编程序控制器(PC)然后PC通过执行元件-气缸打开煤锁下阀,开始向料管内加煤,加煤到给定时间后,PC指令煤锁下阀关闭,然后PC指令煤锁上阀、滚筒阀相继打开,即向煤锁内加煤,煤锁加满煤后(用给定时间控制)相继关闭滚筒阀和煤锁上阀,完成了一个加煤周期。排灰机构及其自控装置:在上灰斗〔11〕与灰箱〔13〕之间装设一个锥形阀称作灰箱上阀〔12〕,它用来控制灰渣由上灰斗进入灰箱。在灰箱的下部还设置翻板阀、即灰箱下阀来控制灰渣的排放。翻板阀是由气缸〔16〕、旋转托架〔15〕、锥阀〔14〕组成,锥形阀安装在旋转托架上,托架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自控装置是靠设在炉篦传动轴端的转数计数器发出信号,通过(PC)来控制灰锁上阀与下阀的开与关来完成自动排灰的。由于气化用煤确定后,炉篦每转一周的排灰量是一定的,按照灰斗的有效容积就可确定出炉篦转几转后需要排灰,将这一炉篦转数作为定值输入可编程序控制器(PC),通过转数计数器测得给定转数后,由PC发出信号,同时启动出灰皮带及振动器控制灰锁上、下阀的开与关实现自动排灰。炉篦传动机构是由直流调速电机〔9〕-->经过减速器驱动伞齿轮〔10〕带动炉篦〔8〕转动,可以实现无级调速满足气化工艺的要求。搅拌机构是在垂直转轴上〔7-1〕上增加一个垫环〔7-2〕,来调节浆叶〔7-3〕的高度,适应不同煤种的搅拌深度,水平浆叶装在转轴下端,是两个不同高度的为钝角三角形截面的浆叶。图面说明:1——煤仓        2——滚筒阀2-1——插管        2-2——阀体2-3——外壳        3——煤锁上阀4——煤锁        5——煤锁下阀6——料管        7——搅拌器7-1——转轴        7-2——垫环7-3——浆叶        8——炉篦9——调速电机        10——伞齿轮11——上灰斗        12——灰箱上阀13——灰箱        14——灰箱下阀15——旋转托架        16——汽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由加煤、搅拌、炉篦传动、排灰机构以及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机构是在煤仓下部装设一个滚筒阀,滚筒阀和两个并接的煤锁连接,他们之间有锥形控制阀,每个煤锁的下部分支出两个加料管,煤锁与加料管之间有锥形控制阀,炉篦传动机构是采用了直流调速电机带动伞齿轮的传动机构,搅拌机构有两个安装高度不同的水平浆叶,在垂直转轴上设置垫环,排灰机构是在上灰斗与灰锁之间装设锥形控制阀,(灰锁上阀)在灰锁下部装设翻板控制阀(灰锁下阀)加煤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加料管上的电接点温度计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滚筒阀以及三个锥形阀的执行元件相接而成的自动控制装置,排灰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炉篦传动轴端的转数计数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灰锁上阀、下阀的执行元件相接而成的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由加煤、搅拌、炉篦传动、排灰机构以及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煤机构是在煤仓下部装设一个滚筒阀,滚筒阀和两个并接的煤锁连接,他们之间有锥形控制阀,每个煤锁的下部分支出两个加料管,煤锁与加料管之间有锥形控制阀,炉篦传动机构是采用了直流调速电机带动伞齿轮的传动机构,搅拌机构有两个安装高度不同的水平浆叶,在垂直转轴上设置垫环,排灰机构是在上灰斗与灰锁之间装设锥形控制阀,(灰锁上阀)在灰锁下部装设翻板控制阀(灰锁下阀)加煤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加料管上的电接点温度计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滚筒阀以及三个锥形阀的执行元件相接而成的自动控制装置,排灰的控制装置是将设在炉篦传动轴端的转数计数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又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强王成雯董恒毅张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型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