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271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该结构底层局部布有摇晃构件,该摇晃构件左部和右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和/或,该摇晃构件前部和后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该摇晃构件刚接有伸臂梁,伸臂梁搁置于基础顶上,且约束伸臂梁与基础相对侧滑,使结构底层刚度弱化并形成可局部摇晃的结构体系;摇晃构件受周围结构推动时发生摇晃,并牵连其所支撑的各支撑柱或墙抬起、落下和上下相对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结构具备自减振功能,并有效提升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抗震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途径,一是提高结构自身抵抗地震的能力途径,如发展高性能材料、构件和结构体系等;二是振动控制减小结构地震激励响应途径,如设置消能阻尼器耗能减振,及基础隔振等。耗能减振和隔振等在实践中并不一定泾渭分明,工程中的振动控制往往同时蕴含这两个概念和技术措施。现有技术出现一种针对性放松结构内外约束弱化某些特定部位,以达到结构振动控制的效果。例如天然橡胶支座隔振基础、框架-摇摆核心筒等,此时结构或内部常呈现接近刚体模态的变形,低阶阶自振周期较大幅度变大,通常这类结构称为摇摆结构。进一步地,可在弱化部位附设耗能元件,实践隔振与耗能减振联合应用,同时减小弱化部位地震变形;或在构件连接部位用施加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替代刚性连接,既放松约束又在结构变形过程中产生滞回耗能,同时增强结构稳定性和使结构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相比于传统结构,摇摆结构较大幅度减少地震对结构的能量输入,具有自减振和自复位能力等;但摇摆结构刚度弱化部位的地震变形较大,往往包含结构或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底层局部布有摇晃构件,该摇晃构件左部和右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和/或,该摇晃构件前部和后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该摇晃构件刚接有伸臂梁,伸臂梁搁置于基础顶上,且约束伸臂梁与基础相对侧滑,使结构底层刚度弱化并形成可局部摇晃的结构体系;摇晃构件受周围结构推动时发生摇晃,并牵连其所支撑的各支撑柱或墙抬起、落下和上下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底层局部布有摇晃构件,该摇晃构件左部和右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和/或,该摇晃构件前部和后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该摇晃构件刚接有伸臂梁,伸臂梁搁置于基础顶上,且约束伸臂梁与基础相对侧滑,使结构底层刚度弱化并形成可局部摇晃的结构体系;摇晃构件受周围结构推动时发生摇晃,并牵连其所支撑的各支撑柱或墙抬起、落下和上下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晃构件呈V字形,其两上端部分别支撑上部的支撑柱或墙,且其两上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摇晃构件下端刚接有所述伸臂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晃构件顶部与底层楼盖通过第二横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地震倒塌的自减振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丰黄铮梅蔡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