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116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该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含有30~100%的椰炭纤维。制作方法包括:1)将椰炭片研磨成粉末,制成纺织用椰炭短纤维;2)将椰炭短纤维进行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将混合纤维松解;3)将纤维梳理成束状,再梳理成单根纤维,然后将由单根纤维构成的纤维网铺网,形成厚纤维网;4)对厚纤维网进行预湿、预轧、水刺,采用间隔型水针板对纤网进行正反多道低压水刺,再经过抽吸或轧干,最后经过烘干、成卷,制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刺吸附护理材料能够解决常规美容护理材料含炭量不高、吸附性与贴肤性不佳、使用不方便以及生产中存在的纤维损伤、碳粉损失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水刺非织造材料是纤维经由机械梳理成网后,再经过高压微细水流喷射,使纤维相互缠结、抱合,从而使纤维网得以加固并具有一定的强力而得到的非织造布,其特点是:手感柔软、蓬松、高吸湿性、有一定的吸油效果,大多用于个人护理、民用清洁、医用卫生材料等领域。由于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各自优良的性能以及考虑到成本、加工工艺等问题,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成为了水刺非织造技术中的常用纤维,而由这两种纤维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随着水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水刺非织造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非织造材料的安全、绿色环保、有益身心等性能。一种竹炭面膜及其制备工艺(申请号:201210426417),公开了一种竹炭面膜,是由50%的竹碳纤维,50%粘胶,将竹碳奈米粉植入长丝纤维喷丝工艺中,均匀分布于功能层之每一根长丝纤维中,竹炭具有多孔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质量坚硬,并且竹炭的多孔质六角形结构含有丰富接口因子,能够去除毛细孔污垢、促进新陈代谢,导出以达清洁毛孔,深层净化,洗净效果好。竹炭面膜(申请号200610157437)涉及一种竹炭面膜,由水配以功能性美容物质制成,该功能性美容物质包括纳米改性竹炭粉、金属螯合物和功效原料;其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水为50%~80%;金属螯合物为1%~5%;纳米改性竹炭粉为10%~20%;功效原料为10%~30%。该面膜可有美白、保湿、淡斑、抗皱、抗敏、控油或祛痘的功效。该面膜可清理堵塞的毛孔,使皮肤更易达到美容效果,且具有天然保健的功能。一种备长炭面膜布(申请号:201620747317.6)公开了一种备长炭面膜布的结构,包括基布,所述基布包括防渗层、与防渗层粘合的载液层及与载液层粘合的渗液层,所述基布还包括与人体五官的眼、口、鼻配合的穿孔及分别设置在与额头、太阳穴、下巴和鼻翼位置的穿孔,本技术具有深层清洁、强力补水、去黄美白、延缓衰老、释放负离子、抗击雾霾辐射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备长炭粉末吸附能力超强,具有红外线发射能力及负离子净化能力,本技术采用的吸附层能够更加深入皮肤毛孔皮沟,洁净肌肤、平衡控油,使得面膜载液层及渗液层一起作用于皮肤,护理效率高。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带有功能性的水刺非织造材料,如竹炭纤维水刺材料、备长炭纤维水刺材料等,用于个人美容护理领域。在这些产品中,有些虽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普遍存在炭含量不高(只有2~3%含炭量)、材料吸附性不强、材料贴肤效果不佳等问题,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人护理材料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面膜产品在加工中将竹炭颗粒加入到精华液中,但这种面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竹炭颗粒会不断脱落,并有被人体吸入的风险,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研究表明,椰炭纤维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是由于黑椰炭纤维材料含碳量高,有较多炭粉颗粒附着在纤维表面,大大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纤维与设备摩擦大,纤维损伤大,尤其是在纤维梳理和水刺加工时,纤维和炭粉流失严重(经测定纤维损失达10%,炭粉损失达40%-50%)。由于黑椰炭纤维材料微孔较多,纤维比表面积大,空气容易进入,故纤维非常蓬松,在梳理过程中,造成飞花较多,梳理成网不匀,道夫粘棉,转移纤网困难。纤维过于蓬松在经过水刺预湿后,纤网中含有空气较多,会导致水刺缠结效果差。流失的椰炭颗粒进入水刺系统,不仅造成水质变差,轻者会影响产品质量,重者会损伤设备。还会造成生产利用率低,生产稳定性差,炭粉的损失会造成原本纤维具有的强吸附性、发射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等功能的减弱。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市场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发一种高含炭量,吸附性与贴肤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使用方便,无安全风险并且生产中炭流失少的个人护理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水刺吸附护理材料能够解决常规美容护理材料含炭量不高、吸附性与贴肤性不佳、使用不方便以及生产中存在的纤维损伤、碳粉损失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含有重量百分比为30~100%的椰炭纤维。本专利技术采用椰炭纤维作为原材料,椰炭纤维是椰壳通过浸泡、敲打、除杂、晾晒,最终提取椰壳的纤维质,将椰壳经1200℃高温,生成活性炭,经纳米技术研磨后再与聚酯或粘胶混合制成椰炭母粒,最终制成椰炭纤维。椰炭纤维的优点:a、椰炭分子呈六角形结构,炭质紧密、密度大、空隙多,在同等目数下,椰炭微孔表面积是竹炭的4倍以上,具有比竹炭更加超强的吸附能力。b、椰炭纤维截面呈四叶草型,而竹炭纤维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所以相同规格下,椰炭纤维比竹炭纤维拥有更大的表面积,这赋予了椰炭纤维比竹炭纤维更好的吸附性及吸湿散湿性能。同时有实验证明,分别将椰炭纤维及竹炭纤维置于氨气袋中进行消臭性能试验,竹炭纤维对氨的吸附性有22.73%-30.65%,而椰炭纤维对氨的吸附性有35%,表明椰炭纤维的吸附性更好。c、椰炭纤维具有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起到蓄热保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竹炭纤维红外线发射率有87%,椰炭纤维红外线发射率却高达90%以上。d、椰炭纤维来源于生长于地面上的椰壳,故椰炭基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而竹炭中却含有。e、椰炭纤维还可以向空气中发射高浓度负离子,有益人体健康。且椰炭纤维具有抗菌性。作为优选,所述椰炭纤维中含有3000目以上的超细椰炭粉末,所述超细椰炭粉末的重量百分含量≥5%。作为优选,所述椰炭纤维为椰炭人造纤维素纤维或椰炭合成纤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椰炭人造纤维素纤维为椰炭粘胶纤维;所述椰炭合成纤维为椰炭涤纶纤维。作为优选,所述水刺吸附护理材料采用水刺非织造工艺制成,单位面积质量为25~80g/m2。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椰炭片研磨成超细椰炭粉末,然后与合成纤维原料熔融混合或与人造纤维素纤维混合,抽丝后制成纺织用椰炭短纤维。2)将椰炭短纤维送入开包机进行初步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将混合纤维送入精开松机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成小块或束状,并去除纤维中的杂质。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纤维通过管道喂入梳理机中,通过梳理机上的短针齿磨光针布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将束状纤维梳理成单根纤维,然后将由单根纤维构成的纤维网送入交叉铺网机,通过铺网帘将单层纤维网铺叠在一起,形成均匀的厚纤维网。4)将厚纤维网经过牵伸机后进行预湿、预刺;对经预刺后的纤网进行预轧,进一步排除纤网中的空气,降低纤网厚度;将经预轧后的纤网进入水刺机,采用间隔型水针板对纤网进行正反多道低压水刺,再经过抽吸或轧干控制材料的含水率,最后经过烘干、成卷,制成水刺非织造吸附护理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步骤4)中,采用预轧及多道低压水刺工艺。为了减少水刺工序中椰炭颗粒的流失,本专利技术在预刺后增加一组轧干辊,采用低压对纤网进行预轧,以将纤网中的空气挤压出来,降低纤网厚度,同时使纤网中仍然保存部分水,从而使纤网仍然保持预刺后缠结效果。在水刺工序,本专利技术采用多个水刺头配合并用低压对纤网进行加固,以尽量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及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比为30~100%的椰炭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比为30~100%的椰炭纤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椰炭纤维中含有3000目以上的超细椰炭粉末,所述超细椰炭粉末的重量百分含量≥5%;所述水刺吸附护理材料采用水刺非织造工艺制成,单位面积质量为25~80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椰炭纤维为椰炭人造纤维素纤维或椰炭合成纤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刺吸附护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椰炭人造纤维素纤维为椰炭粘胶纤维;所述椰炭合成纤维为椰炭涤纶纤维。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水刺吸附护理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椰炭片研磨成超细椰炭粉末,然后与合成纤维原料熔融混合或与人造纤维素纤维混合,抽丝后制成纺织用椰炭短纤维;2)将椰炭短纤维送入开包机进行初步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将混合纤维送入精开松机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成小块或束状,并去除纤维中的杂质;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纤维通过管道喂入梳理机中,通过梳理机上的短针齿磨光针布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将束状纤维梳理成单根纤维,然后将由单根纤维构成的纤维网送入交叉铺网机,通过铺网帘将单层纤维网铺叠在一起,形成均匀的厚纤维网;4)将厚纤维网经过牵伸机后进行预湿、预刺;对经预刺后的纤网进行预轧,进一步排除纤网中的空气,降低纤网厚度;将经预轧后的纤网进入水刺机,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