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92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组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包括机架、连杆机构及风机单元,机架设有用于容设风机单元的收容腔,连杆机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风机单元装设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反转动连杆机构即可实现风机单元进入或移出收容腔,大大方便风机单元在运输过程中和工作时进行位置转换,从而提升送风空调机组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组配件
,尤其公开了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利用空调机组进行送风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提升空调机组的送风效率,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将空调机组的风机设置在外部,待空调机组安装固定完成后,空调机组的风机即可位于预定的送风通道内,进而实现送风效率的提升。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将空调机组的主体与风机分开包装,待运输到现场后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这一处理方式使得整个空调机组的运输与装配都极为繁琐,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提升送风空调机组的使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包括机架、连杆机构及风机单元,机架设有用于容设风机单元的收容腔,连杆机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风机单元装设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风机单元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机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风机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彼此交叉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第二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连杆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机架还装设有位于收容腔内的固定板,两个第一连杆的一端、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板。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板的一端,两个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风机单元的一端,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固定板的另一端,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风机单元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机架还装设有制冷单元,制冷单元位于收容腔的上方。优选地,所述机架呈中空长方体状,机架由多个金属板连接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正反转动连杆机构即可实现风机单元进入或移出收容腔,大大方便风机单元在运输过程中和工作时进行位置转换,从而提升送风空调机组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机单元容设在收容腔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风机单元移出收容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机架11—收容腔12—固定板13—制冷单元2—连杆机构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3—风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包括机架1、连杆机构2及风机单元3,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容设风机单元3的收容腔11,本实施例中,收容腔11位于机架1的下端,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收容腔11亦可设置在机架1的上端,连杆机构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1上,即连杆机构2可以相对机架1转动,风机单元3装设在连杆机构2的另一端上。本技术通过正反转动连杆机构2即可实现风机单元3进入或移出收容腔11,实际使用时,将本技术的风机安装结构与送风空调机组的主体直接安装在一起,当需要运输送风空调机组时,使用者转动连杆机构2,转动的连杆机构2连带风机单元3进入到收容腔11内,缩小送风空调机组的体积,方便运输,同时也避免风机单元3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坏;待送风空调机组移动的预定位置后,再反向转动连杆机构2,将风机单元3从收容腔11内移出到机架1的外部,使得风机单元3移动到所需的送风通道内,提升送风空调机组的送风效率;本技术大大方便风机单元3在运输过程中和工作时进行位置转换,当风机单元3移出到机架1外部时,亦可方便对风机单元3进行维护。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单元3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机构2的另一端上,即风机单元3亦可相对连杆机构2发生转动,方便对风机单元3所在的实际位置进行改变,使得使用者可以尽可能将风机单元3摆放到实际所需的位置。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连杆机构2包括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均大致呈长条状,第一连杆21的一端、第二连杆22的一端均铰接在机架1上,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均铰接在风机单元3上。当使用者转动连杆机构2时,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均相对机架1转动,进而连带风机单元3相对机架1转动,从而将风机单元3移入到收容腔11内或者从收容腔11内移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彼此交叉设置,即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构成的形状大致呈“X”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的数量、第二连杆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2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连杆2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连杆22均位于两个第一连杆21之间。第一连杆21的一端、第二连杆22的一端与机架1的连接点均为固定转动点,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与风机单元3的连接点均为自由转动点,第一连杆21可以绕第一连杆21与机架1之间的固定转动点转动,第二连杆22可以绕第二连杆22与机架1之间的固定转动点转动,正向或反向转动连杆机构2,即可将风机单元3在运输过程中和工作时进行位置转换。所述机架1上还装设有位于收容腔11内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大致呈平板装,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处于竖直状态,即固定板12与水平面大致垂直,连杆机构2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板12上,即两个第一连杆21的一端、两个第二连杆22的一端均铰接在固定板12上。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机架1作为一个独立的组件,将固定板12、连杆机构2及风机单元3共同作为一个独立的风机组件,大大方便风机组件的拆装与维护。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均铰接在固定板12的一端上,两个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均铰接在风机单元3的一端上,两个第二连杆22的一端均铰接在固定板12的另一端上,两个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均铰接在风机单元3的另一端上。在风机单元3的转动过程中,尽量确保风机单元3的两端受力均衡,使得风机单元3可以平稳地转动。所述机架1上还装设有制冷单元13,制冷单元13位于机架1的内部,制冷单元13位于收容腔11的上方,当然,制冷单元13也位于风机单元3的上方。在送风空调机组的使用过程中,制冷单元13产生冷空气,风机单元3将冷空气抽出进而完成对外界的送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整体轮廓大致呈中空的长方体状,机架1由多个金属板连接而成,例如,机架1可以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使得机架1在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亦可确保机架1具有较轻的重量。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连杆机构及风机单元,机架设有用于容设风机单元的收容腔,连杆机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风机单元装设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连杆机构及风机单元,机架设有用于容设风机单元的收容腔,连杆机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风机单元装设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单元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杆机构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机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风机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彼此交叉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空调机组的风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第二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竑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