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66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4:26
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包括半上内圈和半下内圈,半上内圈和半下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半上内圈的上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下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上滚道;所述外圈中部向内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下滚道,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形成具有圆弧倒角的主推力矩滚道空间,主推力矩滚道空间内设置上钢球,所述上钢球与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四个倒角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四条上钢丝,且内外两侧的上下两条上钢丝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上保持架;其下端对称设置有反推力矩滚道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小了轴承的安装空间,降低了相互接触的摩擦损耗,提高了旋转速度和旋转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回转支承材料用合金结构钢,整体重,滚动体和滚道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提速慢,体积也很大,而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使用的回转支承安装空间狭小,要求载荷不大、质量轻并且提速快而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就是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很小,维修更换方便及成本低廉,同时又具有回转支承的基本功能、能承受轴向及径向负载,也能承受一定的倾覆力矩,所以,钢丝滚道轴承在一定的使用场合下,能够完全替代普通轻型回转支承,达到普通回转支承不能达到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质量轻、提速快、旋转灵活平稳、及使用寿命长的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包括半上内圈和半下内圈,半上内圈和半下内圈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半上内圈的上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下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上滚道;所述外圈中部向内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下滚道,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形成具有圆弧倒角的主推力矩滚道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1),其特征是:所述内圈包括半上内圈(2)和半下内圈(3),半上内圈(2)和半下内圈(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所述半上内圈(2)的上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下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上滚道;所述外圈(1)中部向内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下滚道,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形成具有圆弧倒角的主推力矩滚道空间,主推力矩滚道空间内设置上钢球(4),所述上钢球(4)与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四个倒角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四条上钢丝(5),且内外两侧的上下两条上钢丝(5)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上保持架(6);所述半下内圈(3)的下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钢丝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1),其特征是:所述内圈包括半上内圈(2)和半下内圈(3),半上内圈(2)和半下内圈(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所述半上内圈(2)的上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下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上滚道;所述外圈(1)中部向内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下滚道,上滚道与下滚道之间形成具有圆弧倒角的主推力矩滚道空间,主推力矩滚道空间内设置上钢球(4),所述上钢球(4)与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四个倒角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四条上钢丝(5),且内外两侧的上下两条上钢丝(5)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上保持架(6);所述半下内圈(3)的下部分外侧向外延伸,其上端面形成主推力矩滚道空间的下滚道;所述外圈(1)中部向内延伸部分的下端面形成反推力矩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改伟张卫东黄清印王世荣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隆达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