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532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包括两单梯与工作台,两单梯相对于工作台轴向对称设置于工作台底端;工作台底端还设置有升降吊钩,两单梯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以及横杆;两单梯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两单梯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臂以及调节槽,调节槽上设置有固定销孔,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为伸缩杆且其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上方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固定销孔相匹配;两单梯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该电力施工抢修梯能够自动调节高度与角度,同时能够实现工具升降移动,回收方便,占地面积小,在夜间工作时,具有识别效果与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抢修设备
,尤指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多次引发输电线路倒杆断线事故,常造成大面积停电,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电力施工或维修过程中,由于电线杆有一定高度,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爬行维修施工,这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配带上梯子。由于不同的施工地点要求的梯子的摆放角度也不一致,现有双梯往往只能叉开一个角度,不能调节,使用不便;同时,需要高空作业时,需要携带高梯,由于高梯太长,携带不方便;此外,由于线路经常是在不固定时间出现问题,特别是夜间检修更加困难,攀爬不安全。再者,现有的电力施工梯需要施工人员长时间站在梯子顶端进行作业,容易造成脚底不适,体力不支,增加了工作强度,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需要施工人员多次上下梯子,同样增加了工作强度,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该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以调整两单梯之间夹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实现,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包括两单梯与工作台,两单梯相对于工作台轴向对称设置于工作台底端;工作台底端还设置有升降吊钩,两单梯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以及横杆,横杆设置于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且横杆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两单梯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横向拉伸杆以及调节装置,两单梯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臂以及调节槽,调节槽上设置有固定销孔,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为伸缩杆且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上方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固定销孔相匹配;两单梯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具体地说,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施工情况通过设置于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调节两单梯长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伸缩调节器属于现有技术,然而,现有电力施工梯亦能达到伸缩调节,故本技术图中并未示出)调节完毕后,通过固定销穿插于固定销孔内且穿过设置于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上的若干通孔加以固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安全性更高,电力施工梯不易松动;高度调节完毕之后,通过设置于两单梯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实现角度调节,使其角度调节为该高度下最稳定角度,通常采用45°作为支撑角度,由于两单梯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使其设备在固定过程中,进一步得到稳固,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强,最后,由于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使其在夜间工作时便于识别;升降吊钩的设置在于使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如需添加新设备无需再次进行攀爬,减小工作人员体力消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摩擦面且横杆之间设置有转轴,在使用结束后,只需要将电力施工梯进行收缩,同时拆除工作台与底座,最后将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向中心位置挤压收缩,使得横杆向内收缩,便于回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单梯上还设置有若干照明孔,在夜间使用过程中,若干照明孔能够辅助其他照明设备,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攀爬,降低安全隐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为凹槽,工作台台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在工作中,如若遇到雨水天气,则能进行排水,防止工具受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臂设置于两单梯上方位置处,支撑臂与两单梯之间通过旋转杆进行固定连接,在工作时,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环境需求,自行调节支撑臂旋转至适当位置,工作时,可以将手臂放置于支撑臂上方进行工作,相对的减轻手臂负重,节省体力支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自动调节高度与角度,同时能够实现工具升降移动,回收方便,占地面积小,在夜间工作时,具有识别效果与照明效果,因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便于广泛推广普及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之单梯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之横杆结构示意图(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包括两单梯2与工作台1,两单梯2相对于工作台1轴向对称设置于工作台1底端;工作台1底端还设置有升降吊钩8,两单梯2包括左固定杆2a、右固定杆2b以及横杆3,横杆3设置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且横杆3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13;两单梯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横向拉伸杆10以及调节装置9,两单梯2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臂7以及调节槽6,调节槽6上设置有固定销孔6a,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为伸缩杆且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11,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固定销孔6a相匹配;两单梯2底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5。具体地说,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施工情况通过设置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调节两单梯2长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伸缩调节器属于现有技术,然而,现有电力施工梯亦能达到伸缩调节,故本技术图中并未示出)调节完毕后,通过固定销穿插于固定销孔6a内且穿过设置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的若干通孔加以固定,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安全性更高,电力施工梯不易松动;高度调节完毕之后,通过设置于两单梯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实现角度调节,使其角度调节为该高度下最稳定角度,通常采用45°作为支撑角度,由于两单梯2底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5,使其设备在固定过程中,进一步得到稳固,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强,最后,由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11使其在夜间工作时便于识别;升降吊钩8的设置在于使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如需添加新设备无需再次进行攀爬,减小工作人员体力消耗。所述横杆3上设置有摩擦面且横杆3之间设置有转轴12,在使用结束后,只需要将电力施工梯进行收缩,同时拆除工作台1与底座4,最后将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向中心位置挤压收缩,使得横杆3向内收缩,便于回收。所述两单梯2上还设置有若干照明孔2c,在夜间使用过程中,若干照明孔2c能够辅助其他照明设备,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攀爬,降低安全隐患。所述工作台1为凹槽,工作台1台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在工作中,如若遇到雨水天气,则能进行排水,防止工具受潮。所述支撑臂7设置于两单梯2上方位置处,支撑臂7与两单梯2之间通过旋转杆7a进行固定连接,在工作时,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环境需求,自行调节支撑臂7旋转至适当位置,工作时,可以将手臂放置于支撑臂7上方进行工作,相对的减轻手臂负重,节省体力支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包括两单梯(2)与工作台(1),两单梯(2)相对于工作台(1)轴向对称设置于工作台(1)底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底端还设置有升降吊钩(8),两单梯(2)包括左固定杆(2a)、右固定杆(2b)以及横杆(3),横杆(3)设置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且横杆(3)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13);两单梯(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横向拉伸杆(10)以及调节装置(9),两单梯(2)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臂(7)以及调节槽(6),调节槽(6)上设置有固定销孔(6a),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为伸缩杆且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11),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内部设置有伸缩调节器,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固定销孔(6a)相匹配;两单梯(2)底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下方设置有防滑锯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抢修梯,包括两单梯(2)与工作台(1),两单梯(2)相对于工作台(1)轴向对称设置于工作台(1)底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底端还设置有升降吊钩(8),两单梯(2)包括左固定杆(2a)、右固定杆(2b)以及横杆(3),横杆(3)设置于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且横杆(3)两端均设置有固定件(13);两单梯(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横向拉伸杆(10)以及调节装置(9),两单梯(2)上方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臂(7)以及调节槽(6),调节槽(6)上设置有固定销孔(6a),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为伸缩杆且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上方设置有荧光粉涂层(11),左固定杆(2a)与右固定杆(2b)内部设置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太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华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