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外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9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合外墙结构,其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保温层,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互平行间隔排列布置,其间隔形成现浇区域,该保温层位于第一墙体和现浇区域之间,并与第一墙体整体面接触,叠合外墙结构具有贯穿第一、第二墙体的横纵交错布置的分布钢筋,第一、第二墙体彼此相互对置的一面设有露筋槽,露筋槽从第一、第二墙体底端起始向上竖直延伸,第一墙体的露筋槽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保温层,纵向布置在第一、第二墙体内的至少一部分分布钢筋位于露筋槽形成的槽形空间内。露筋槽的作用是使现浇区纵向钢筋外露,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同时提高底部抗剪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其强度好承载力高,整体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外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叠合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叠合墙结构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结构中,其包括两片间隔排列的墙体,两片墙体之间排布有横纵交错的多道钢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完整的预制墙体结构。但是,现有的这种叠合墙体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现浇墙体结构的承载力尤其是抗剪力不够理想;2、现浇墙体的整体性和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力更好的叠合外墙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合外墙体结构,其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保温层,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互平行间隔排列布置,其间隔形成现浇区域,该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墙体和现浇区域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墙体整体面接触,所述叠合外墙结构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横纵交错布置的分布钢筋,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彼此相互对置的一面设有露筋槽,露筋槽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底端起始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一墙体的露筋槽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所述保温层,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内的至少一部分分布钢筋位于所述露筋槽形成的槽形空间内。进一步地,露筋槽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布钢筋位于该露筋槽形成的槽形空间内。进一步地,露筋槽数量与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分布钢筋数量相等,其长度与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高度相等,所述保温层被所述第一墙体的露筋槽纵向整体分隔,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所述分布钢筋整体位于所述露筋槽形成的槽形空间内。进一步地,叠合外墙结构还包括被夹设在所述现浇区域内的多个预制支撑体,该多个预制支撑体在所述现浇区域内分散排布,形成预制支撑体阵列。进一步地,预制支撑体为柱状支撑体。进一步地,柱状支撑体竖向排布在所述现浇区域内,形成多道相互平行的柱状支撑体列。进一步地,柱状支撑体的下端被构造出用于排出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气泡的导流结构。优选地,叠合内墙结构底部还设有支腿柱,该支腿柱位于所述现浇区域内。优选地,支腿柱底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叠合内墙结构还设有与该定位孔相配合的调平构件。优选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调平构件为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螺栓,或为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螺杆,该螺杆底部具有调节支脚。本技术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其第一墙体、第二墙体设有若干个露筋槽,第一墙体的露筋槽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所述保温层,露筋槽内的纵向钢筋相对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外露,使该墙体结构内在露筋槽处裸露的纵向钢筋与下层墙体顶端纵向裸露的钢筋搭接,现浇时使上下层墙体相连接,提高整体强度;同时露出的纵向钢筋和现浇混凝土直接握裹,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有效增强现浇墙体的承载力,并且使保温层更紧密地与第一墙体相贴合。混凝土料灌入露筋槽形成的凸起构造加强了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增强了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现浇墙体的防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的仰视图。图中: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保温层4.现浇区域5.分布钢筋6.露筋槽7.预制支撑体8.导流结构9.支腿柱10.定位孔11.调平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2、3,本技术提供的叠合外墙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保温层3,该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相互平行间隔排列布置,其间隔形成现浇区域4,该保温层3位于第一墙体1和现浇区域4之间,并与第一墙体1整体面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选择第一墙体1和保温层3的接合方式,如保温层3与第一墙体1整体相粘接,或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将第一墙体1和保温层3一体设置,叠合外墙结构具有贯穿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的横纵交错布置的分布钢筋5,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彼此相互对置的一面设有露筋槽6,露筋槽6从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底端起始向上竖直延伸,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所述保温层3,即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槽体更深,其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相对于第二墙体2的露筋槽6更大,纵向布置在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内的至少一部分分布钢筋5位于所述露筋槽6形成的槽形空间内。露筋槽6的作用在于,第一,露筋槽6内的纵向钢筋相对于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外露,使该墙体结构内在露筋槽6处裸露的纵向钢筋与下层墙体顶端纵向裸露的钢筋搭接,现浇时使上下层墙体相连接,提高整体强度;同时露出的纵向钢筋和现浇混凝土直接握裹,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有效增强现浇墙体的承载力。第二,露筋槽6和埋入该露筋槽6内的钢筋形成现浇墙体与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保温层3的抗剪键,尤其位于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穿过保温层3,其槽体更深,使现浇墙体向第一墙体1方向凸起的部分更多,防止现浇墙体与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之间产生相对滑移的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增强现浇墙体的承载力。第三,位于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穿过保温层3,现浇墙体与第一墙体1形成对保温层3的咬合紧固结构,使保温层3更紧密地与第一墙体1相贴合。第四,混凝土料灌入露筋槽6形成的凸起构造加强了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增强了墙体机构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现浇墙体的防水能力。该露筋槽6横截面的具体形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是半圆形或多边形(如矩形或梯形)等。露筋槽6的数量可以根据纵向贯穿现浇区域4的钢筋数量灵活调整,优选如本技术提供的附图1所示,露筋槽6数量与纵向布置在第一墙体1的钢筋数量相等。露筋槽6的长度可以是第一、第二墙体高度的1/4或1/3,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露筋槽6长度与第一、第二墙体高度相一致。此时,纵向布置在第一、第二墙体中的钢筋整体位于露筋槽6形成的空间内,保温层3被露筋槽6整体分隔成若干块。叠合墙在现场浇筑时往往需要灌满两片墙体之间的空间,工序上费时,且现场施工时间紧张,工序简陋,浇筑成的墙体品质难以保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叠合外墙结构还包括被夹设在所述现浇区域4内的多个预制支撑体7,该多个预制支撑体7在所述现浇区域4内分散排布,形成预制支撑体7阵列。在现场浇筑时,只需要浇筑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之间除预制支撑体7以外的剩余的现浇区域4,即通过减小现场浇筑的空间来节约浇筑时间。预制支撑体7可以在工厂中预制而成,品质较现场浇筑相比更容易掌控,具有良好的强度,使得内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预制支撑体7的形状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如本实施例并参照图1所示该预制支撑体7为柱状,其竖向排布在所述现浇区域4内。预制支撑体7总共三行,其第一、第三行预制支撑体7数目为三个,第二行为两个并在竖直方向位置与第一、第三行的预制支撑体7相互错开,形成错位平行阵列布置。具有如上设置的预制支撑体阵列优点在于,错位后形成的现浇区域4类似地构成了弯曲的浆料通道,使得墙体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连接成整体,整体强度更高。其效果相较于连续平行阵列排布的预制支撑体阵列更佳。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会因为材料本身的缺陷,或是浇筑工艺的缺陷的原因产生气泡,这些气泡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残留在混凝土表面,少量的气泡会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叠合外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建筑外墙体的叠合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叠合外墙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保温层(3),该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相互平行间隔排列布置,其间隔形成现浇区域(4),该保温层(3)位于所述第一墙体(1)和现浇区域(4)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墙体(1)整体面接触,所述叠合外墙结构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横纵交错布置的分布钢筋(5),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彼此相互对置的一面设有露筋槽(6),该露筋槽(6)从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底端起始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所述保温层(3),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内的至少一部分分布钢筋(5)位于所述露筋槽(6)形成的槽形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外墙体的叠合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叠合外墙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和保温层(3),该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相互平行间隔排列布置,其间隔形成现浇区域(4),该保温层(3)位于所述第一墙体(1)和现浇区域(4)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墙体(1)整体面接触,所述叠合外墙结构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横纵交错布置的分布钢筋(5),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彼此相互对置的一面设有露筋槽(6),该露筋槽(6)从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底端起始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沿其正面投影方向贯通所述保温层(3),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内的至少一部分分布钢筋(5)位于所述露筋槽(6)形成的槽形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露筋槽(6)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多边形,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布钢筋(5)位于该露筋槽(6)形成的槽形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露筋槽(6)数量与纵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的所述分布钢筋(5)数量相等,其长度与所述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高度相等,所述保温层(3)被所述第一墙体(1)的露筋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石海青李洋倪特福张建君曹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