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基墙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基墙内侧设置有通风层,通风层外设置内装饰层,所述通风层具有从基墙底部到基墙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进风口水平设置,风机设置在进风口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上设置有上风板和下风板,上风板与下风板形成60-120°的夹角,上风板和下风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与蓄电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墙体内设置通风层,既能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又能在需要时使通风层内空气流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为了开展节能建设,要求建筑工程必须采取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及改建建筑物一般采用外墙外保温设计方案,在外墙面粘贴或喷涂保温材料,要求保温材料必须全部覆盖外墙除孔洞的所有部位。设置保温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但在炎热夏天就会出现以下问题:热天当傍晚来临时,室外温度已经很凉爽时,室内还是像烤炉一样闷热,即使有空调,只要一关闭空调,就又开始热。究其原因,主要是墙体白天在太阳作用下,内部已经很热,即使到晚上,墙体温度还是无法下降,特别是有外保温层的墙体,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解决现有的墙体在夏天无法降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基墙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基墙内侧设置有通风层,通风层外设置内装饰层,所述通风层具有从基墙底部到基墙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进风口水平设置,风机设置在进风口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上设置有上风板和下风板,上风板与下风板形成60-120°的夹角,上风板和下风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与蓄电池连接。进一步地,出风口上设置有圆弧形引风板。进一步地,内装饰层上开有连通通风层的换气口,换气口上设置有换气口盖板。进一步地,保温层为三层复合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砂浆层、钢丝网层和聚苯颗粒保温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墙体内设置通风层,既能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又能在需要时使通风层内空气流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2、进风口上设置有上风板和下风板,上风板与下风板形成60-120°的夹角,可以增大迎风面积,从而增大通风量。3.上风板和下风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与蓄电池连接。可以在白天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储存起来,在晚上为风机供电,加强通风层内的空气流通降温。4、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圆弧形引风板,既能使风形成流动,又能防止风从风道底部反灌。5、进风口水平设置,风机设置在进风口与风道的交汇处。可以在需要增强空气流动时打开风机强制引风,而且设置在交汇处,可以降低风流的阻力。6、内装饰层上开有连通通风层的换气口,换气口上设置有换气口盖板。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换气口盖板,使风灌入房间内部,增强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基墙,2-保温层,3-内装饰层,4-通风层,5-进风口,6-上风板,7-下风板,8-风机,9-出风口,10-圆弧形引风板,11-换气口,12-换气口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1,基墙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2,基墙1内侧设置有通风层4,通风层4外设置内装饰层3。所述通风层4具有从基墙1底部到基墙1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8,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 5,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 9,进风口 5水平设置,风机8设置在进风口 5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 5上设置有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风板6与下风板7形成60°的夹角,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8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上风板6的上表面和下风板7的上表面,这样就能实现两个方向都最大限度的被太阳光照射。实施例2 如图1所示,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1,基墙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2,基墙1内侧设置有通风层4,通风层4外设置内装饰层3。所述通风层4具有从基墙1底部到基墙1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8,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 5,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 9,进风口 5水平设置,风机8设置在进风口 5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 5上设置有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风板6与下风板7形成120°的夹角,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8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上风板6的上表面和下风板7的上表面,这样就能实现两个方向都最大限度的被太阳光照射。出风口 5上设置有圆弧形引风板10。圆弧形引风板10固定在出风口 5上沿,并逐渐弧形过度到地面。形成一种既能出风,又能防止风反灌的结构。实施例3 如图1所示,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1,基墙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2,基墙1内侧设置有通风层4,通风层4外设置内装饰层3。所述通风层4具有从基墙1底部到基墙1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8,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 5,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 9,进风口 5水平设置,风机8设置在进风口 5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 5上设置有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风板6与下风板7形成120°的夹角,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8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上风板6的上表面和下风板7的上表面,这样就能实现两个方向都最大限度的被太阳光照射。出风口 5上设置有圆弧形引风板10。圆弧形引风板10固定在出风口 5上沿,并逐渐弧形过度到地面。形成一种既能出风,又能防止风反灌的结构。内装饰层3上开有连通通风层4的换气口 11,换气口 11上设置有换气口盖板12。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换气口盖板12,使风灌入房间内部,增强降温效果。实施例4 如图1所示,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基墙1,基墙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2,基墙1内侧设置有通风层4,通风层4外设置内装饰层3。所述通风层4具有从基墙1底部到基墙1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8,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 5,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 9,进风口 5水平设置,风机8设置在进风口 5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 5上设置有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风板6与下风板7形成120°的夹角,上风板6和下风板7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8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上风板6的上表面和下风板7的上表面,这样就能实现两个方向都最大限度的被太阳光照射。出风口 5上设置有圆弧形引风板10。圆弧形引风板10固定在出风口 5上沿,并逐渐弧形过度到地面。形成一种既能出风,又能防止风反灌的结构。内装饰层3上开有连通通风层4的换气口 11,换气口 11上设置有换气口盖板12。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换气口盖板12,使风灌入房间内部,增强降温效果。保温层2为三层复合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砂浆层、钢丝网层和聚苯颗粒保温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墙,基墙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基墙内侧设置有通风层,通风层外设置内装饰层,所述通风层具有从基墙底部到基墙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进风口水平设置,风机设置在进风口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上设置有上风板和下风板,上风板与下风板形成60-120°的夹角,上风板和下风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与蓄电池连接。2.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墙,基墙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基墙内侧设置有通风层,通风层外设置内装饰层,所述通风层具有从基墙底部到基墙顶部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机,风道顶部设置进风口,风道底部设置出风口,进风口水平设置,风机设置在进风口与风道的交汇处,进风口上设置有上风板和下风板,上风板与下风板形成60‑120°的夹角,上风板和下风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风机与蓄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