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33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包括:在第一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第一路进料物流(含有包括直链烷烃的第一种蜡)与第一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在平行设置的第二反应区及同样条件下,第二路进料物流(含有包括支链和/或环状烃的第二种蜡)与第二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并且在任选的一个或多个另外反应区及同样条件下,使另外的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含蜡抽余油与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在由不同馏分油或脱沥青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方面,出现了一个关于脱除润滑油基础油原料中的含蜡物质的问题。这类含蜡物质的存在是非常讨厌的,因为它使最终的润滑油具有高的倾点,从而降低或者完全失去润滑油在低温下的效用。用于此类石油馏分油脱蜡的两种一般方法是溶剂脱蜡法和催化脱蜡法。前者由于其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高,因此近期已不受欢迎。后者称作加氢脱蜡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种工艺已发展到具有全新的催化剂系列,此类催化剂在R.M.Barrer所著的《沸石的水热化学》一书中称作网硅酸盐催化剂(tectosilicate    catalyst),其中包括铝硅酸盐和硼硅酸盐等。实质上是想采用一种网硅酸盐催化剂,其孔径可使长链石蜡物质和其它含蜡物质有选择地进入网硅酸盐分子筛内部而阻止不需要加氢脱蜡的非含蜡物质进入。以原油为原料,可以在许多情况下生产各种润滑油基础油原料,通常分为:轻质高粘度指数原料(粘度指数为80~100或80~150),中质高粘度指数原料(粘度指数为250~300),重质高粘度指数原料(粘度指数为500~600),和高粘度指数光亮油的抽余油(下文称作光亮油)。所有这些原料在其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组分)之前,都必须脱蜡。-->简而言之,至今仍未发展出一种能够有选择地转化在所有被采用的石油原料中的石蜡物质或其它含蜡物质的网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催化剂组合物,以解决有选择地脱除含蜡物质的问题,并满足市场对质量指标的要求。造成这种进退两难局面的一个原因,是诸物流间含蜡物质(被看作是污染物)的差异甚大,不单有直链烷烃,而且有支链和环状结构的烃。因此,用一种孔径特别一致的催化剂去有选择地处理含在所有这类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内的含蜡物质是不可能的。1980年公布的美国专利第4,222,855号曾确定ZSM-23型或ZSM-35型催化剂比ZSM-5型催化剂更具有生产高粘度指数脱蜡油的能力。但是,该专利未能认识到或证实,ZSM-35不可能将较轻质中性油重的油料脱蜡到符合当前市场要求的倾点指标。也未能认识到或证实,这种特性是由催化剂孔径和不同粘度范围润滑油物流所含蜡分子的分子结构之间的特殊关系造成的。美国专利第4,372,839号认为,单靠ZSM-35催化剂不可能将倾点降低到非常需要的最低水平,但是这种缺陷可通过采用两种型式沸石的一般串流技术得到解决,即首先与ZSM-35铝硅酸盐接触,然后与ZSM-5铝硅酸盐接触。原先的专利权人曾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即:可以将投入加氢脱蜡装置的原料物流分开,仅取其中的一部分在加氢脱蜡装置中处理。例如,在1976年公布的Chen等人的美国专利第3,956,102号中,专利权人认为,将石油馏分分开,仅用ZSM-5型催化剂处理分开后所得诸物流中的一个,然后将未处理的物流与加氢脱蜡产物合并,制得最终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行的炼厂脱蜡过程的流程,以便-->有选择地处理并流的一种以上的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而不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将那些对某一类型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处理能力不足,而对另一类型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则显得非常有效的不同催化剂混合装填。因此,该流程可以制得多种具有极好倾点及粘度指数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所以,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将第一路进料物流(含炼厂产含有由直链烷烃组成的第一种蜡的第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在第一反应区内与选择转化上述第一种蜡的第一种加氢脱蜡催化剂接触;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将炼厂产含有带支链和/或环状烃的第二种蜡的第二路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在平行设置的第二反应区内与选择转化上述第二种蜡的第二种加氢脱蜡催化剂接触;还可以任选地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将另外的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含蜡抽余油在一个或几个另外的反应区内与加氢脱蜡催化剂接触;从上述诸反应区至少平行得到两种炼厂产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物流。应用在本选择性平行通道加氢脱蜡方法的两种型式的催化剂就是现存的在传统工艺中称为脱蜡催化剂的那些催化剂。例如,美国专利第3,702,886号公开并说明了其在加氢脱蜡中的应用的ZSM-5型分子筛。此外,还有在美国专利第4,343,692中公开的结合了至少一种从ⅥB族、ⅦB族和Ⅷ族中选出的金属的镁碱沸石。但是迄今仍未认识到:与镁碱沸石孔径近似的分子筛,不可能将某些类型原料脱蜡到合乎市场所需要的规格标准,但当将孔径近似于或大于ZSM-5的脱蜡催化剂结合到过程内的时候,则对于特殊类型原料-->的选择性平行脱蜡操作而言,将产生惊人的意外的配合效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宜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平行操作的催化加氢脱蜡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是由一种原油进料物流制备四种或四种以上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该原油进料送入压力保持在1.7巴和6.7巴(绝对)之间、塔底温度保持在232℃和399℃之间且塔顶温度保持在204℃和316℃之间的常压蒸馏塔内,以便将该原油进料分成至少一种含有重柴油和较轻的烃的轻质塔顶物流(从常压分馏装置引出),和含有比重柴油更重的烃的塔底物流(从该分馏装置引出);将上述重柴油和较轻的烃引出并送到其它炼油装置以进一步加工;将从该常压分馏塔引出的、含有比重柴油更重的烃的塔底物流送入塔顶压力保持在0.02巴和0.09巴(绝对)之间、塔顶温度保持在38℃到93℃之间、塔底压力保持在0.13巴到0.33巴(绝对)之间且塔底温度保持在316℃到399℃之间的减压分馏塔内,以得到至少四种粗润滑油工艺物流,含有ⅰ.塔顶流出的轻减压粗柴油,ⅱ.粘度指数为80~100或80~150的高粘度指数(以下简写为HVI80~100或80~150)馏分油,ⅲ.粘度指数为250~300的高粘度指数(以下简写为HVI250~300)馏分油,ⅳ.粘度指数为500~600的高粘度指数(以下简写为HVI500~600)重馏分油和ⅴ.含渣油的塔底物流;然后,将该含渣油的塔底物流送到脱沥青装置,使该渣油与溶剂接触,进行渣油脱沥青,生成富含沥青物流和脱沥青润滑油(DAO)物流;将该富含沥青物流从该脱沥青装置引出;将该脱沥青润滑油(DAO)从该脱沥青装置引出;将该HVI80~100或80~150馏分油、HVI250~300馏分油、-->HVI500~600馏分油和该DAO烃物流分别经过溶剂抽提工序,在那里分别进行溶剂抽提,并将分别得到的溶剂抽提后的HVI80~100或80~150含蜡抽余油、HVI250~300含蜡抽余油、HVI500~600含蜡抽余油和光亮油含蜡抽余油(由该DAO物流转化而来)分别输送到选择性催化脱蜡工序。此工序包括:将所述HVI80~100或80~150含蜡抽余油物流通过装有含合成镁碱沸石(至少有一种从元素周期表ⅥB族、ⅦB族和Ⅷ族选出的金属结合在该沸石内)催化剂的第一催化脱蜡区,以得到倾点低于-4℃的基本脱蜡的HVI80~100或HVI80~150物流;将溶剂抽提后的HVI250~300含蜡抽余油物流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第二催化脱蜡区,以得到倾点低于-4℃的基本脱蜡的HVI250~300润滑油,所述催化剂含有由从元素周期表Ⅵ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第一路进料物流(含第一种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其中含有包括直链烷烃的第一种蜡)与对转化上述第一种蜡具有选择性的第一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在平行设置的第二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第二路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其中含有包括支链和/或环状烃的第二种蜡)与对转化上述第二种蜡具有选择性的第二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并且在任选的一个或更多的另外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另外的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含蜡抽余油与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从上述反应区中至少得到两种炼厂产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平行物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1985-12-24 813,2141、炼厂产一种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催化脱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第一路进料物流(含第一种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其中含有包括直链烷烃的第一种蜡)与对转化上述第一种蜡具有选择性的第一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在平行设置的第二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第二路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抽余油(其中含有包括支链和/或环状烃的第二种蜡)与对转化上述第二种蜡具有选择性的第二种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并且在任选的一个或更多的另外反应区内,在含氢气体存在及加氢脱蜡条件下,使另外的炼厂产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含蜡抽余油与加氢脱蜡催化剂相接触,从上述反应区中至少得到两种炼厂产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平行物流。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进料物流,是经过分馏烃油进料物流常压蒸馏的塔底油而得到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加氢脱蜡条件包括温度在150℃和500℃之间,压力在2和200巴(绝对)之间,氢/油进料比在350和2670升(标准温度压力下)H2/升油进料之间。4、根据上面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种蜡的支链与环状烃含量小于55%(重量),其中所述的第二种蜡的支链与环状烃的含量大于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蒂芬查理斯斯蒂姆布鲁斯赫曼查理斯温奎斯特詹姆斯拉姆萨伯温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