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779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及自管体两端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而成的两个头部;管体具有连接两端的缝隙并开设有多个大冲孔及多个小冲孔;多个大冲孔沿缝隙均匀间隔分布且缝隙穿过每个大冲孔;多个小冲孔每两个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分别位于缝隙的两侧,多组小冲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头部具有与缝隙相连接的钩状收口,钩状收口的宽度随着与缝隙距离的增加而变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
技术介绍
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管具有以下功能:(1)起到支撑卷芯内部的作用,防止卷芯在充放电循环极片厚度反弹后卷芯向内部扩张,导致内部卷芯松弛;(2)起到导气导热、排气排热的作用,尤其是极端情况下,盖帽开启后,中心管能迅速将电池内部的气体和烟雾等排出,防止排气不良导致爆炸;(3)起到保护卷芯的作用,点焊负极耳的时候会产生高温,如果没有中心管保护,卷芯中心的隔膜等可能会被烫伤。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中心管没有缝隙或者缝隙太窄使电解液从卷芯内部横向扩散渗透的速率太慢,导致下液困难;中心管的缝隙太宽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插中心管的机器卡机,因为缝隙太宽的中心管容易两两嵌套在一起从而影响生产。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设有缝隙且能够避免两两嵌套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及自所述管体两端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而成的两个头部;所述管体具有连接两端的缝隙并开设有多个大冲孔及多个小冲孔;多个大冲孔沿所述缝隙均匀间隔分布且所述缝隙穿过每个大冲孔;多个小冲孔每两个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分别位于所述缝隙的两侧,多组小冲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头部具有与所述缝隙相连接的钩状收口,所述钩状收口的宽度随着与所述缝隙距离的增加而变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呈中空的圆柱状,每个头部呈中空的圆台状且所述头部远离所述管体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管体相连接一端的直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呈长方形且一对长边平行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冲孔呈圆形且多个大冲孔的圆心位于所述缝隙的一对短边的中点线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冲孔呈圆形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以所述缝隙的一对短边的中点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冲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小冲孔的数量为八个,每个大冲孔位于相邻的两组小冲孔的中间。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钩状收口与所述缝隙相连接一端的宽度对应于所述缝隙的宽度;位于两个头部的两个钩状收口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的宽度控制在0.4±0.1mm;所述大冲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小冲孔的直径为1.0mm。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由厚度为0.15mm的SUS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的有益效果在于:透气性好,能够缩短注液后的下液时间从而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能够有效避免中心管之间两两嵌套的情况;此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100,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10及自所述管体10两端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而成的两个头部20。具体的,所述管体10呈中空的圆柱状,每个头部20呈中空的圆台状且所述头部20远离所述管体10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20与所述管体10相连接一端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0具有连接所述管体10两端的缝隙11并开设有多个大冲孔12及多个小冲孔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11呈长方形且一对长边平行于所述管体10的中心轴。所述大冲孔12及所述小冲孔13均呈圆形且所述大冲孔12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冲孔13的直径。多个大冲孔12沿所述缝隙11均匀间隔分布且所述缝隙11穿过每个大冲孔12。多个小冲孔13每两个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13分别位于所述缝隙11的两侧,多组小冲孔13同样呈均匀间隔分布。具体的,多个大冲孔12的圆心位于所述缝隙11的一对短边的中点线上;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13以所述缝隙11的一对短边的中点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冲孔1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小冲孔13的数量为八个,每个大冲孔12位于相邻的两组小冲孔13的中间。进一步的,每个头部20具有与所述缝隙11相连接的钩状收口21,所述钩状收口21与所述缝隙11相连接一端的宽度对应于所述缝隙11的宽度,并且所述钩状收口21的宽度随着与所述缝隙11距离的增加而变窄。进一步的,位于两个头部20的两个钩状收口21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100采用厚度为0.15mm的SUS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缝隙11的宽度控制在0.4±0.1mm;所述大冲孔12的直径为1.2mm;所述小冲孔13的直径为1.0mm。本实施方式获得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100适用于32650圆柱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所述大冲孔12与所述小冲孔13均是从所述管体10的外面向里面冲制,使毛刺位于所述管体10的内部,不影响外表面的光滑程度。同时,对本实施方式获得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100进行强度测试的结果也符合标准。本技术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的有益效果在于:透气性好,能够缩短注液后的下液时间从而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能够有效避免中心管之间两两嵌套的情况;此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总质量。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及自所述管体两端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而成的两个头部;所述管体具有连接两端的缝隙并开设有多个大冲孔及多个小冲孔;多个大冲孔沿所述缝隙均匀间隔分布且所述缝隙穿过每个大冲孔;多个小冲孔每两个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分别位于所述缝隙的两侧,多组小冲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头部具有与所述缝隙相连接的钩状收口,所述钩状收口的宽度随着与所述缝隙距离的增加而变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及自所述管体两端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而成的两个头部;所述管体具有连接两端的缝隙并开设有多个大冲孔及多个小冲孔;多个大冲孔沿所述缝隙均匀间隔分布且所述缝隙穿过每个大冲孔;多个小冲孔每两个为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小冲孔分别位于所述缝隙的两侧,多组小冲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头部具有与所述缝隙相连接的钩状收口,所述钩状收口的宽度随着与所述缝隙距离的增加而变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中空的圆柱状,每个头部呈中空的圆台状且所述头部远离所述管体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管体相连接一端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呈长方形且一对长边平行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冲孔呈圆形且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通吴传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