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片结构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48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流片结构,包括集流盘、卷芯;集流盘的一面中部设有朝远离集流盘的方向凸起的点底位,集流盘设有点底位的一面上共设有九个点接位,三个点接位为一组,九个点接位呈“Y”形设置,点接位相对于集流盘呈内凹状,点接位与点底位间隔设置,集流盘的边缘设有垂直于集流盘的折边,折边的朝向与点底位的凸起方向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集流盘上设置呈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流片结构及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集流片结构及使用该集流片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种新能源电芯也应运而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续航和电池组寿命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这对单体电芯也就有了很大要求。对于目前高倍率圆柱型锂电电池来讲,普遍存在电芯温度高,针刺有等安全性能低的问题,特别是高温天气,大倍率放电,电芯因欧姆内阻和化学内阻产热在电芯内部积累,导致电芯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因高温导致电芯容量衰减,加剧电芯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电芯散热能力因散热面积较小,大倍率放电时,电池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失,导致电芯内部活性物质分解产热,严重会造成电池起火爆炸。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流片结构及使用该集流片的锂电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流片结构,旨在减少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加速热量的散发,避免电池起火爆炸,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盘、卷芯;所述集流盘的一面中部设有朝远离所述集流盘的方向凸起的点底位,所述集流盘设有所述点底位的一面上共设有九个点接位,三个点接位为一组,九个所述点接位呈“Y”形设置,所述点接位相对于所述集流盘呈内凹状,所述点接位与所述点底位间隔设置,所述集流盘的边缘设有垂直于所述集流盘的折边,所述折边的朝向与所述点底位的凸起方向一致。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卷芯内设有卷芯孔,所述卷芯孔与所述点底位对应并配合。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为金属材质制成。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材质为铜。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每组所述点接位之间的夹角为120
°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的外表面上还设有镀层。
[0011]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流片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集流片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集流盘上设置呈120
°
角线性自内中外分布的点接位,实现电流的分散,进而减少大电流因连续通过同一端面而产生较多的热能,同时通过将集流盘与电池外壳焊接使整个电池外壳作为负极,从而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提升热量散发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集流盘与卷芯的组合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10、集流盘;101、点底位;102、点接位;103、折边;11、卷芯;111、卷芯孔;112、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流片结构100,主要用于减少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加速热量的散发,避免电池起火爆炸,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
[001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

图2所示,集流片100包括:集流盘10,集流盘10的一面中部设有朝远离集流盘10的方向凸起的点底位101,便于在点底时点底针限位,同时使点焊区能更好的其他结构接触,集流盘10设有点底位101的一面上还设有若干点接位102,若干点接位102呈“Y”形设置,点接位102相对于集流盘10呈内凹状,便于与其他结构焊接时,满足焊接强度的要求,其中,点接位102共设有九个,三个为一组,成“Y”字形设置在集流盘10上,用于分散电流,集流盘10的边缘设有垂直于集流盘10的折边103,折边103的朝向与点底位101的凸起方向一致,集流盘10的边缘还设有一圈垂直于集流盘10的折边103,该折边103用于和其他结构连接,该折边103的朝向与点底位101凸起的方向相一致。
[0020]在本实施例中,集流片结构100,还包括卷芯11,所卷芯11的一端与集流盘10连接,卷芯11内设有卷芯孔111,卷芯孔111与所述点底位101对应并配合。
[0021]进一步的,卷芯11的内部设有一个与点底位101相配合并对应的卷芯孔111,卷芯11放置于集流盘10上时,卷芯孔111套设于点底位101凸起的外侧上,从而使点底针通过该卷芯孔111将点底位101与卷芯11连接,卷芯11的端部边缘则与集流盘10的折边103通过激光焊接一起,然后在通过将集流盘10与外壳112点焊连接一起,使整个外壳112作为负极端,从而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使得电芯在大倍率工作时电芯内部的热量能及时传递到电芯端面及外壳112,热量通过外壳112快速散发,进而提升热量的散发效率。
[0022]进一步的,集流盘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通过简单的冲压工艺即可完成塑形,结构简单,降低工序生产控制难度,且在设备要求不高的情景下可以大批量完成生产,其中金属材质首选铜,铜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减少了电流产热,且提高热量的传导速度,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
[0023]进一步的,因电解液具备腐蚀性,为避免集流盘10被腐蚀损坏,通过在集流盘10的外侧上设有一层镀层,该镀层通过电镀液镀镍,从而提升集流盘10的耐腐蚀性能。
[0024]进一步的,相邻的两组点接位102之间的夹角为120
°
,使激光焊点亦呈120
°
角线自内中外三圈分布,达到实现分散电流的效果,减少大电流因连续通过同一端面而产生大量的热能。
[0025]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
所述的集流片结构。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万向轮结构,通过在集流盘10上设置呈120
°
角线性自内中外分布的点接位102,实现电流的分散,进而减少大电流因连续通过同一端面而产生较多的热能,同时通过将集流盘10与电池外壳112焊接使整个电池外壳112作为负极,从而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提升热量散发效率。
[0027]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盘、卷芯;所述集流盘的一面中部设有朝远离所述集流盘的方向凸起的点底位,所述集流盘设有所述点底位的一面上共设有九个点接位,三个点接位为一组,九个所述点接位呈“Y”形设置,所述点接位相对于所述集流盘呈内凹状,所述点接位与所述点底位间隔设置,所述集流盘的边缘设有垂直于所述集流盘的折边,所述折边的朝向与所述点底位的凸起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卷芯内设有卷芯孔,所述卷芯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官陈浩峰梁向龙胡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