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847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其包括若干个受控对象、与受控对象对应的若干个检测节点以及中心综合控制器;受控对象为空气净化设备,受控对象设置在地铁站厅或站台内的立柱上;检测节点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讯模块,控制模块与受控对象连接,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通讯模块与中心综合控制器连接。本申请具有如下特点:检测节点可反馈控制后的空气状态,实现自动闭环控制;对多变量输入,实现综合控制;实现对空气净化数据的历史记录;中心综合控制器对各检测节点的数据综合处理,并进行点对点控制,各节点之间互不干扰,整个控制系统更科学也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地铁车站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中针对空气净化的系统控制方案,多采用集中式系统控制方案,被控区域仅靠几个测点的取值进行反馈控制,对站厅、站台等高大空间内颗粒物分布情况以及相应的控制效果并不能达到控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受控对象、与所述受控对象对应的若干个检测节点以及中心综合控制器;其中,所述受控对象为空气净化设备,所述受控对象设置在地铁站厅或站台内的立柱上;所述检测节点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受控对象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中心综合控制器连接。进一步,所述处理器模块和中心综合控制器均为PLC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为空气净化器变频器;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PM2.5检测传感器、CO2检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TVOC检测传感器;所述通讯模块为以太网接口板;处理器模块通过模拟量输入单元接收各传感器模块的检测数据;所述空气净化器变频器与处理器模块通过串口连接。进一步,所述中心综合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显示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受控对象所设置的立柱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具有如下特点:检测节点可反馈控制后的空气状态,实现自动闭环控制;对变量输入,实现综合控制;实现对空气净化数据的历史记录;中心综合控制器对各检测节点的数据综合处理,并进行点对点控制,各节点之间互不干扰,整个控制系统更科学也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受控对象的正面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受控对象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受控对象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受控对象和传感器模块与圆柱体形立柱贴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受控对象和传感器模块与长方体形立柱贴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技术全面和完整,并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如图1-3所示,本技术了的受控对象,该受控对象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部正面设置有进风口2,进风口2上方的壳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初级过滤网4、进风机组3、次级过滤网6、出风机组7和设置在壳体1正面的若干个出风口10。进风口2上设置有百叶窗和过滤网,百叶窗设置在过滤网的前方。次级过滤网6和出风机组7之间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滤后处理模块5,滤后处理模块5为臭氧过滤网,其作用是通过吸附反应的方式去除次级过滤网6过滤后产生的少量臭氧。初级过滤网4下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配电箱12。次级过滤网6为过滤式过滤网或静电吸附式过滤网。出风机组7上方和初级过滤网4下方的壳体内均设置有颗粒物检测装置9。壳体1的前面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上,此时,进风机组和出风机组等均可采用前面板拆卸式检修。壳体1的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个侧面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上,此时,进风机组和出风机组等均可采用侧抽式检修。壳体1为长方体或与圆柱形柱体相适配的弧形柱体;其安装形式为贴附式安装,一般贴矩形结构柱安装,并替代对应面的装修外立面。如为圆形结构柱,按柱的1/4形式制作,然后拼接;壳体1的高度一般在3m,适用于高大空间的结构柱,由地面至吊顶下;壳体1的厚度尽量控制在20cm以内,减少安装占用尺寸,壳体1的宽度按结构柱装修外尺寸确定。壳体1的前面板上设置有显示模块及操作面板8;壳体1的后部上下方均设置有与柱体连接的连接构件11,通过连接构件11将壳体1安装在柱体上。优选地,本申请的次级过滤网6为等级为F7或F8的袋式过滤器。如图4-5所示,本申请的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与车站站厅和站台内的立柱13对应,即每根立柱13对应一组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均贴合设置在立柱1的表面。受控对象14与立柱13相接触的一面与立柱13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当立柱13为长方体形时,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分别设置在立柱1相邻的两个侧面。当立柱13为圆柱体形时,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分别设置在立柱13相邻的两个四分之一圆弧面上。受控对象14和传感器模块15均设置立柱13的中部。本申请的传感器模块15可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其可实时显示所处位置的控制颗粒物浓度,当浓度超标时打开受控对象14,反之,关闭受控对象14;该过程可人为操作,也可以通过电气化控制系统来自动控制。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受控对象、与受控对象对应的若干个检测节点以及中心综合控制器;其中,受控对象为空气净化设备,受控对象设置在地铁站厅或站台内的立柱上;检测节点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受控对象连接,用于控制受控对象的开启与关闭,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处位置的空气质量信息,该信息经处理器模块处理后或者直接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中心综合控制器;控制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通讯模块与中心综合控制器连接。处理器模块和中心综合控制器均为PLC控制器;控制模块为空气净化器变频器;传感器模块包括PM2.5检测传感器、CO2检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TVOC检测传感器;通讯模块为以太网接口板;处理器模块通过模拟量输入单元接收各传感器模块的检测数据;空气净化器变频器与处理器模块通过串口连接。中心综合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显示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本申请的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地铁站台或站厅等高大空间的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分区域综合控制。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1)在受控对象(即空气净化设备)的作用区域设置检测节点,检测节点的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检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经过单节点处理器模块简单处理后通过通讯模块传输给中心综合控制器;2)中心综合控制器将收到的整个空间内多个区域检测节点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后,制定控制策略,协调做出针对各个检测节点的控制信号,并一一发送至检测节点的控制模块,从而实现对受控对象的控制;3)中心综合控制器在制定控制策略的同时,不断的接受检测节点反馈过来的实时检测数据,并不断调整控制策略,从而使控制系统的效果达到最优;4)数据存储服务器对检测结果和相应控制策略进行存储,并对存储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进一步优化系统算法。5)人机交互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整个系统各个节点及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可以作为人为干预控制系统的窗口。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应该理解为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技术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受控对象、与所述受控对象对应的若干个检测节点以及中心综合控制器;其中,所述受控对象为空气净化设备,所述受控对象设置在地铁站厅或站台内的立柱上;所述检测节点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受控对象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中心综合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受控对象、与所述受控对象对应的若干个检测节点以及中心综合控制器;其中,所述受控对象为空气净化设备,所述受控对象设置在地铁站厅或站台内的立柱上;所述检测节点包括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受控对象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均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中心综合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模块和中心综合控制器均为PLC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柯峰李强刘垚张海波徐秋健张岩朱浩鹏罗欣宋鹏飞罗景李境泽宁纪超张曼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