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822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26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端子及遮蔽片,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舌板,各排端子均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上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上下对齐,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对搭接端子,各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两排端子中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搭接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接触,使电连接器在传输大电流时的散热更加迅速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传输大电流的正反插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参照中国专利技术公开的第CN105024197A号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包括下接地端子和下电源信号端子。该下接地端子和下电源信号端子均为整体加宽设置,该下接地端子的接地部需从接地基体向下撕裂成型形成,该下电源信号端子的电源信号部亦是从电源信号基体向下撕裂成型形成。但是,由于连接器的各端子在横向方向的宽度均较小,下接地端子和下电源信号端子上撕裂成型接地部和电源信号部散热面积较小,散热形成较差。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在传输大电流时更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端子及遮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两排端子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于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各排端子均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上下对齐,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对搭接端子,各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所述两排端子中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所述搭接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接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绝缘件,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分别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内,所述上端座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端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夹持槽及两个第二夹持槽,所述两个第二夹持槽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槽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且共同形成夹持空间,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中相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共同露出于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两个电源端子夹持于各所述夹持空间内。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搭接端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结构,所述搭接端子的前端部分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中相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舌板的各表面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为反向对称设置且分别排列在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所述上排端子中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十二个端子位置中的第四和第九的位置,所述上排端子均进一步包括依序位于所述十二个端子位置中的第一、第三、第六、第七及第十二的位置上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一对信号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二接地端子的固持部的宽度均大于其他端子的固持部的宽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固持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抵靠部,所述下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固持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抵接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压接触并进行焊接固持。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遮蔽片进一步包括彼此分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板体,所述一对搭接端子位于所述两个板体之间,各所述板体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及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接触及上排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接触,各所述板体进一步包括凹口,所述抵靠部和所述抵接部穿过所述凹口以相互固持。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遮蔽壳体为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围设形成一插接空间的若干侧壁、位于所述插接空间的若干抵持片及抵持块,所述若干抵持块位于所述抵持片的后方且靠近所述遮蔽壳体的尾部,所述基座定义有前端面及与前端面相对应的后端面,所述抵持片向后抵持于所述前端面,所述若干抵持块共同向前抵持所述后端面,所述若干抵持块与所述基座干涉配合。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支架及防水胶板,所述金属支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台阶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遮蔽壳体焊接固持,所述台阶部进一步包括若干焊接脚,所述台阶部向前抵持所述基部的后端面,所述台阶部通过所述焊接脚焊接于所述遮蔽壳体表面以稳定固持,所述防水胶板于所述遮蔽壳体的抵持片的后端进行液态防水胶液填充从而密封所述抵持片后端的插接空间从而形成所述防水胶板。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制造方法,第一步骤,提供固持有上排端子的上端座、提供固持有下排端子的下端座,令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分别具有一对第一电源端子,且令上排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上下对齐;第二步骤,提供一对搭接端子并令其固持于所述上端座与下端座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步骤,提供遮蔽片并将遮蔽片夹持于所述上端座与下端座之间从而形成端子模组,且各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所述两排端子中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所述搭接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一对搭接端子分别将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两两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搭接在一起,从而增大了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中相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的散热面积,使所述电连接器在传输大电流时的散热更加迅速和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移除绝缘件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移除绝缘本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的A-A线的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的B-B线的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排布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端子模组200绝缘本体20基座21前端面211后端面212舌板22上端座31第一基座311第一舌板312第一夹持槽3121下端座32第二基座321第二舌板322第二夹持槽3221绝缘件33第三基座331第三舌板332上排端子41下排端子42接触部43固持部44焊接部45第一电源端子461延伸部462第二电源端子463第一接地端子471第二接地端子472加宽部48抵靠部491抵接部492遮蔽片5板体51凹口511焊脚52遮蔽壳体6抵持片61抵持块62固持脚63凸部64插接空间600金属支架7主体部71台阶部72焊接脚73接地脚74防水胶板8搭接端子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3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且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请参照图1至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端子及遮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两排端子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于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各排端子均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上下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对搭接端子,各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所述两排端子中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所述搭接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端子及遮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两排端子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于舌板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各排端子均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所述上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上下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对搭接端子,各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所述两排端子中上下对齐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之间,从而令各所述搭接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绝缘件,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分别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内,所述上端座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端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夹持槽及两个第二夹持槽,所述两个第二夹持槽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槽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且共同形成夹持空间,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中相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共同露出于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搭接端子在上下方向上被所述两个电源端子夹持于各所述夹持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端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结构,所述搭接端子的前端部分夹持于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中相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各表面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为反向对称设置且分别排列在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所述上排端子中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十二个端子位置中的第四和第九的位置,所述上排端子均进一步包括依序位于所述十二个端子位置中的第一、第三、第六、第七及第十二的位置上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一对信号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一、二接地端子的固持部的宽度均大于其他端子的固持部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固持部设有向外突出的抵靠部,所述下排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张彩云晏辉如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