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08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包括矩形框架和金属防护网,矩形框架为中空结构,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矩形框架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设有多个第二插销孔,且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矩形框架内、围绕金属防护网的外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挂钩;金属防护网包括封边和金属网,金属网的外周通过金属扁螺旋丝连接有封边,围绕封边的外周等间距穿接有多个挂环,挂环与挂钩数量相等,且挂环与挂钩一一对应挂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能够减缓各种冲击力对防护网的影响,很好的保护施工场地,并且防护网上的各部件均可拆卸,安装、使用、搬运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
技术介绍
目前,道路和桥梁施工中,为了防止行人及车辆对施工场地的影响,同时也为了防止施工场内的机械、物料等对场外环境的影响,施工场的外围一般设置防护网来进行保护。防护网一般采用搭建支撑结构,并在支撑结构的外围设置安全网来作为防护的形式,一方面,这种结构的防护网不可重复利用,用过一次后基本上就会废弃,造成使用成本过高,另一方面,由于防护网大多采用尼龙绳编结而成,因此其耐重力冲击的性能较差,不仅难以避免防护网外人群以及车辆碰撞对其造成损坏,还不能避免防护网内物料被风吹动对其碰撞造成的损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网耐冲击力性能较差,容易损坏,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包括矩形框架和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内的金属防护网,所述矩形框架为由内壁、中空层以及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所述矩形框架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销孔,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销孔,且所述第一插销孔和所述第二插销孔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所述矩形框架内、围绕所述金属防护网的外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金属防护网包括封边和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外周通过金属扁螺旋丝连接有封边,围绕所述封边的外周等间距穿接有多个挂环,所述挂环与所述挂钩数量相等,并且所述挂环与所述挂钩一一对应挂接。优选的,所述消能材料为轻质木材、聚氨酯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砂浆、橡胶粒或强芯毡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封边由金属扁螺旋丝和弹簧钢直丝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金属网由弹簧丝编织成。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的底侧固设有多个地锚。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的任意一个侧边上还设置有荧光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通过设置带有空心层的矩形框架,并在矩形框架内填充消能材料来减缓各种撞击带来的冲击力对防护网的影响,此外,本技术还在矩形框架内设置金属防护网,依靠金属防护网独特的结构来进一步减缓各种撞击对防护网造成的破坏,从而能够很好的保护施工场地,并延长防护网的实用寿命。2)本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的矩形框架和金属防护网通过挂钩和挂环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更换,还有利于搬运。3)本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通过多个防护网活动连接成环形保护圈,能够自由调节保护范围,并且由于可拆卸成单个防护网,搬运和使用均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的金属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的矩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矩形框架,2-金属防护网,3-第一插销孔,4-第二插销孔,5-挂钩,6-封边,7-金属网,8-挂环,9-地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具体如图1-4所示,包括矩形框架1和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内的金属防护网2,所述矩形框架1为由内壁、中空层以及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所述矩形框架1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销孔3,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销孔4,且所述第一插销孔3和所述第二插销孔4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所述矩形框架1内、围绕所述金属防护网2的外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挂钩5;所述金属防护网2包括封边6和金属网7,所述金属网7的外周通过金属扁螺旋丝连接有封边6,围绕所述封边6的外周等间距穿接有多个挂环8,所述挂环8与所述挂钩5数量相等,并且所述挂环8与所述挂钩5一一对应挂接。优选的,所述消能材料为轻质木材、聚氨酯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砂浆、橡胶粒或强芯毡中的一种。本技术中,矩形框架1为由内壁、中空层以及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且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如轻质木材、聚氨酯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砂浆、橡胶粒或强芯毡等,消能材料填充在中空层内,一方面能够增加矩形框架1的重量,使其更为稳固的固定在地上,另一方面能够减缓行人、车辆、建筑材料等对矩形框架1的冲击力,从而使其不会变形损坏。优选的,所述封边6由金属扁螺旋丝和弹簧钢直丝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金属网7由弹簧丝编织成。本技术中,矩形框架1内设置有金属防护网2,金属防护网2的外周设置有由金属扁螺旋丝和弹簧钢直丝编织成的封边6,由于金属扁螺旋丝和弹簧钢直丝结合在一起相对于单独的一种来说,能够更好的减缓撞击在其上的各种冲击力,并且在冲击力消失后恢复原状,所以将其设置成金属防护网2的封边6,一方面能够在金属框架1受到冲击的时候,将受到的冲击力传递到封边6,封边6消解掉冲击力后使金属框架1恢复原状不变形,另一方面还能阻止冲击力对设置于封边6内的金属网7的影响。金属网7由弹簧丝编织成的,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施加于其上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整个金属防护网2,使其不受破坏。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框架1的内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挂钩5,封边6的外周穿接有多个挂环8,挂环8与挂钩5的数量相等,挂环8与挂钩5挂接,从而将金属防护网2与矩形框架1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由于矩形框架1和金属防护网2是通过挂环8与挂钩5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当金属防护网2因为使用时间长有损坏时,可以随时将其拆下进行修补,修补好后再将其重新安装在矩形框架1上。此外,在工程开始或结束,需要搬运材料用具时,将金属防护网2从矩形框架1下拆下,可以减轻防护网的重量,便于搬运。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框架1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销孔3,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销孔4,且第一插销孔3和第二插销孔4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在使用的时候,将单个的防护网通过插销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形的保护圈,将施工现场圈在保护圈内,从而对道路或桥梁施工现场进行保护,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一个防护网的第二插销孔4通过插销与相邻的另一个防护网的第一插销孔3连接在一起,后面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能够对整个保护圈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到圈外人群或车辆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1的底侧固设有多个地锚9。本技术在矩形框架1与地面平行且靠近地面的一个侧边上固设有多个地锚9,通过地锚9将防护网固定在地面上,使其能够承受各种冲击力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1的任意一个侧边上还设置有荧光条。本技术在矩形框架1的任意一个侧边上还设置有荧光条,这是为了在夜间的时候能够提醒行人和车辆避绕施工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中,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1)和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内的金属防护网(2),所述矩形框架(1)为由内壁、中空层以及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所述矩形框架(1)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销孔(3),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销孔(4),且所述第一插销孔(3)和所述第二插销孔(4)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所述矩形框架(1)内、围绕所述金属防护网(2)的外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挂钩(5);所述金属防护网(2)包括封边(6)和金属网(7),所述金属网(7)的外周通过金属扁螺旋丝连接有封边(6),围绕所述封边(6)的外周等间距穿接有多个挂环(8),所述挂环(8)与所述挂钩(5)数量相等,并且所述挂环(8)与所述挂钩(5)一一对应挂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1)和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1)内的金属防护网(2),所述矩形框架(1)为由内壁、中空层以及外壁组成的双层中空结构,所述中空层内填充有消能材料,所述矩形框架(1)与地面垂直的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插销孔(3),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插销孔(4),且所述第一插销孔(3)和所述第二插销孔(4)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相对,所述矩形框架(1)内、围绕所述金属防护网(2)的外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挂钩(5);所述金属防护网(2)包括封边(6)和金属网(7),所述金属网(7)的外周通过金属扁螺旋丝连接有封边(6),围绕所述封边(6)的外周等间距穿接有多个挂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张晓诚澎海斌王力段英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政一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