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12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注塑单元、用于对注塑后工件进行抛光操作的抛光单元及用于对抛光完成后的工件进行出料的出料单元;所述抛光单元包括抛光操作台、可转动的设于抛光操作台上的底座、设于底座内的海绵层、置于海绵层上的抛光装置及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抛光装置可在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发生变形以贴合工件外表面,抛光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光装置可发生形变,在底座左右动作的过程中,抛光装置在配合抛光工件的不同位置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保持抛光装置始终贴合在工件外表面,无需对工件进行多次、多角度的抛光,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A polish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lishing equipment, including injection unit, unit for polishing polishing operation on the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after injection of polishing after completion of discharge of the discharge unit is used; the polishing unit includes a polishing operation table, rotary table is arranged on the polishing operation base, base on the sponge layer, a sponge layer polishing device and driver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base; the polishing device can be deformed to fit the outer surface of workpiece in polishing of the workpiece, both ends of the polishing devic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eat. The polish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deformed in the base of the left and right actions, polishing device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different position with the polishing workpiece, keep polishing device always fit o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without the need for multiple, multi angle polishing, time saving, high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灯通常包括灯和灯罩,灯罩一般通过注塑直接成型,成型之后通常需要通过抛光装置对灯罩的外表面进行抛光,使其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但由于灯罩的外表面具有一定的弧度,在对其进行抛光操作时通常需要以不同的抛光倾斜角度对灯罩的外表面进行抛光,才能对整个灯罩进行良好的抛光。从而每个灯罩在加工时都需要进行多次、多角度的抛光操作,占用的时长极大,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灯罩的生产效率,费时费力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抛光效率高的抛光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操作台、可转动的设于抛光操作台上的底座、设于底座内的海绵层、置于海绵层上的抛光装置及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底部的支撑层、固设于支撑层上表面的连接层及固设于连接层上表面的抛光层;所述连接层由柔性材料制成,该支撑层可在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发生变形以贴合工件外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抛光装置设置在海绵层上,且支撑层可发生形变,当工件置于抛光装置上并且设备对工件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工件即可陷入至海绵层内,同时支撑层带动抛光层发生形变进而完全包覆在工件的外表面上,在抛光时可直接对工件的整个外表面同时进行抛光操作;相较传统的抛光设备而言,无需对工件进行多次、多角度的抛光,极大程度的缩短了抛光工艺的时长占用,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且在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抛光装置跟随底座一同转动,对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抛光操作;由于抛光装置可发生形变,即使工件的不同位置的弯曲弧度不一致,抛光装置也可在接触工件的同时变形成适应于该弧度的形状,保持抛光装置在左右动作的过程中,始终贴合在工件外表面,保证工件外表面上的每一处均被良好的抛光,抛光效果好,工件基本无需进行返工,抛光合格率高;设置了连接层,且连接层设置在支撑层的上表面上,从而连接层可对支撑层起到一定的拖拽作用,使得支撑层不会下翻,同时在连接层发生形变时,支撑层也可受到连接层的拉拽力,在连接层与海绵层的双重配合下,有效将支撑层限制在包覆在工件外表面的状态下,实现对工件外表面的良好抛光;且连接层为柔性材料制成,可带动抛光层产生良好的形变,保证抛光层与工件外表面紧密贴合,工件表面受力更为均匀,抛光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支撑层由金属制成;所述支撑层包括至少三排支撑杆,每排支撑杆均包括沿该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相邻支撑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从而每个支撑板均可以单独实现翻动,各个支撑板之间的翻转状态均可不同,更好的适应工件的外表面,特别是在对形状不规则的灯罩进行加工时,依旧可以实现抛光层与灯罩之间的紧密贴合,实现良好的抛光效果;金属制成的支撑层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抛光装置在能够形变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实现对工件表面的良好抛光。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抛光配合装置,该抛光配合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轨道、可于轨道上前后往复动作的移动臂、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臂前后移动的位移驱动件及设于轨道下方的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凹槽;所述轨道向前动作时,该轨道的前端伸至所述注塑腔上方位置,所述轨道向后动作时,该轨道的后端伸至所述出料单元上方位置;通过轨道的前后动作可使得轨道分别延伸至注塑腔上方和出料单元上方,从而工件在各个单元之间移动时,可直接通过移动臂带动其移动,实现自动化操作;且轨道仅向前动作时伸至注塑腔上方,以使移动臂移动至注塑腔位置对其内的工取出,在注塑过程中,轨道可向后动作进而离开注塑腔上方,不会对上模的的下移造成阻挡,保证注塑操作的正常进行。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臂包括移动臂本体、设于该移动臂下部的延伸部及套设于该延伸部外的吸盘;通过吸盘直接将工件吸紧在移动臂上,吸盘粘附在工件的内表面上,相较用夹具夹持工件的情况而言,工件的外表面全部裸露出来,不会存在被夹具遮挡的情况,保证工件的所有外表面均与抛光装置相接触,不会存在抛光死角;且由于吸盘粘附在工件的内表面上,在抛光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保持两者之间的连接,在抛光完成后之间将工件移动至出料单元,省去中间松开再夹持工件的时间,缩短加工的时长占用,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吸盘上设有突出于吸盘上表面的加强段,该加强段的长度为10-15cm;所述加强段具有一连接腔,所述延伸部与该连接腔为过盈配合;实现吸盘与连接臂之间的牢固连接,即使在底座高速转动对工件抛光的过程中,吸盘与连接臂也不会脱离;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良好密封,实现吸盘与工件之间的牢固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抛光装置可发生形变,在底座左右动作的过程中,抛光装置在配合抛光工件的不同位置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保持抛光装置始终贴合在工件外表面,无需对工件进行多次、多角度的抛光,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臂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操作台21、底座22、海绵层23、抛光装置24以及驱动件,所述底座22设于抛光操作台上,且可相对抛光操作台进行转动,所述驱动件为电机,与所述底座22相连,用于驱动底座22转动;所述海绵层23设置在底座内,可通过粘接与底座固连;所述抛光装置24置于海绵层上,抛光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22活动连接。如图2-3所示,上图仅为结构示意图,并非对于尺寸的具体限定,实际尺寸以实际的生产设备为准;具体的,所述抛光装置24包括底部的支撑层241、固设于支撑层上表面的连接层242及固设于连接层上表面的抛光层243;所述支撑层241由金属制成,优选为不锈钢,所述连接层242由柔性材料制成,优选为橡胶,所述抛光层243为砂纸,砂纸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连接层242上表面上;所述支撑层241为5排支撑杆4,支撑杆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底座22的左右两端铰接,以实现与底座22的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由多个支撑板41构成,这些支撑板41沿该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分布,首尾相连形成所述支撑杆4;同一排支撑杆4中相邻支撑板41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为铰接;中间排支撑杆4的支撑板41与另外两排支撑杆4的支撑板41之间也为活动连接,优选为铰接;从而支撑层241可在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发生变形以贴合工件外表面,从而包覆在工件的整个外表面上,对工件整个外表面进行抛光操作;所述连接层242通过粘合剂与所有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还包括一抛光配合装置5,该抛光配合装置5包括支架51、设于支架上的轨道52、可于轨道上前后往复动作的移动臂53、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臂前后移动的位移驱动件54及设于轨道下方的操作台55,所述操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凹槽551,该凹槽551的形状及大小均与工件相同;优选的,轨道的一端位于凹槽551上方,另一端则位于底座上方;具体的,所述位移驱动件54为无杆气缸,设于轨道上,所述移动臂53通过一气缸与无杆气缸相连,在无杆气缸的带动下沿轨道进行前后往复动作,同时可在气缸的驱动下上下动作。具体的,所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抛光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操作台(21)、可转动的设于抛光操作台上的底座(22)、设于底座内的海绵层(23)、置于海绵层上的抛光装置(24)及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24)包括底部的支撑层(241)、固设于支撑层上表面的连接层(242)及固设于连接层上表面的抛光层(243);所述连接层(242)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层(241)可在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发生变形以贴合工件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操作台(21)、可转动的设于抛光操作台上的底座(22)、设于底座内的海绵层(23)、置于海绵层上的抛光装置(24)及用于驱动底座转动的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24)包括底部的支撑层(241)、固设于支撑层上表面的连接层(242)及固设于连接层上表面的抛光层(243);所述连接层(242)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层(241)可在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发生变形以贴合工件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41)由金属制成,所述支撑层(241)包括至少三排支撑杆(4),每排支撑杆(4)均包括沿该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支撑板(41),相邻支撑板(41)之间为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晶晶李小红王建伟任海雷李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