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自动清洗机以及建筑清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350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一种建筑自动清洗机以及建筑清洗系统,属于建筑清洁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行走单元、第二行走单元、真空泵单元、第一驱动单元、鼓风单元以及清洗单元。第一行走单元和第二行走单元分别安装有吸盘。真空泵单元控制连接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件安装在第一行走单元上,第二驱动件安装在第二行走单元上。鼓风单元用于风干幕墙。清洗单元包括储液箱、喷液头以及滚刷,滚刷安装在第一行走单元上。该建筑自动清洗机在清洗过程中能够行走在幕墙上,在行走时完成对幕墙的清洗,自动化程度高,清洗时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且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自动清洗机以及建筑清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清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自动清洗机以及建筑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许多高层建筑的兴起,以玻璃幕墙为代表的幕墙结构逐渐演绎成华丽的“城市外衣”,由此而产生繁重的玻璃幕墙清洗任务,并且有许多国家对玻璃幕墙的清洗要求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人们为了突出一座城市的特色,越来越奇特的建筑结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使得清洗的难度成倍增加,有的甚至还采用传统的清洗方法。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对幕墙进行清洗时至少存在如下缺点:目前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样机搭建、机构设计和控制系统构建等问题上,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样机,研究成果各具特色,但总体的来说研究工作依然处于样机的研究和实验阶段,其关键技术与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的采用传统的清洗方式,需要人工利用吊索在幕墙上进行擦洗,这种清洗方式劳动强度高,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自动清洗机,以改善传统的幕墙清洗时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清洗系统,以改善传统的幕墙清洗时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自动清洗机以及建筑清洗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走单元,所述第一行走单元的行走端安装有第一吸盘,第二行走单元,所述第二行走单元的行走端安装有第二吸盘,真空泵单元,所述真空泵单元用于选择性的使所述第一吸盘处产生负压或者所述第二吸盘处产生负压,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行走单元上,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有鼓风机以及送风管道,所述鼓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鼓风机,所述送风管道的出风端安装有设置有多个通风孔的均风箱,以及清洗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走单元,所述第一行走单元的行走端安装有第一吸盘,第二行走单元,所述第二行走单元的行走端安装有第二吸盘,真空泵单元,所述真空泵单元用于选择性的使所述第一吸盘处产生负压或者所述第二吸盘处产生负压,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行走单元上,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有鼓风机以及送风管道,所述鼓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送风通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鼓风机,所述送风管道的出风端安装有设置有多个通风孔的均风箱,以及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储液箱、喷液头以及滚刷,所述滚刷安装在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喷液头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喷液头位于所述滚刷的沿所述第二行走单元行进方向的前方,所述出风端位于所述滚刷的沿所述第二行走单元的行进方向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丝杠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具有第一电机的第一丝杠主体,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螺接于所述第一丝杠主体上的滑动螺母,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上,所述滑动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二行走单元,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使所述滑动螺母沿所述第一丝杠主体往复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行走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行走单元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以及第二锥形齿、曲柄以及连杆,所述第一锥形齿安装于所述第一丝杠主体,所述第二锥形齿通过超越离合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所述第二锥形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曲柄安装在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第二锥形齿的端部,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曲柄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滚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自动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自动清洗机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面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令所述第二行走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行走单元运动使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智甘远雁张烈平曹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