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预制多功能墙面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当今的现代建筑范畴内,墙体性能对室内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市面上存在着大量普通墙体,其并不具备透光特性,致使室内采光条件不佳,室内空间常常不得不依靠人工照明,这无疑耗费了大量的电能资源。反观部分具备透光性能的墙体,虽说成功解决了室内采光难题,却又滋生出了新的麻烦。一旦光线透过这类墙体进入室内,屋内温度会迅速攀升,室内水分蒸发速度加快,进而导致湿度下降,室内原本的温湿度平衡被打破,严重影响了人们居住的舒适体验。
2、为缓解室内湿度不足的情况,人们一般会选择使用额外的插电式加湿器来提升室内湿度。但这种做法不仅会使电费支出增加,还得专门购置加湿器并寻找合适位置安置,占用了本就有限的室内空间。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湿度的提升,室内环境变得利于病原菌繁衍生长,要是不对其加以管控,居民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传统对抗病原菌的手段是喷洒杀菌剂,然而这一操作流程繁杂,购买杀菌剂也增加了生活成本,并且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对室内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不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预制多功能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墙面结构包括窗体(1)、提蒸架(2)和催化板(3);所述窗体(1)为多功能墙面结构的主体结构;所述窗体(1)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内放置清水;清水蒸发成水气后为光催化提供氢氧自由基的原料来源,并为室内提供湿度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水槽前端设置有吸光装置,并将太阳光转为热能,热能为水分蒸发提供能量;所述窗体(1)内部下侧安装有提蒸架(2);所述提蒸架(2)下部为多孔结构的板;下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提蒸架(2)下部多孔结构的板形成较多的散发途径;使得水蒸气弥散的更加均匀;水槽中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预制多功能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墙面结构包括窗体(1)、提蒸架(2)和催化板(3);所述窗体(1)为多功能墙面结构的主体结构;所述窗体(1)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内放置清水;清水蒸发成水气后为光催化提供氢氧自由基的原料来源,并为室内提供湿度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所述水槽前端设置有吸光装置,并将太阳光转为热能,热能为水分蒸发提供能量;所述窗体(1)内部下侧安装有提蒸架(2);所述提蒸架(2)下部为多孔结构的板;下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通过提蒸架(2)下部多孔结构的板形成较多的散发途径;使得水蒸气弥散的更加均匀;水槽中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提升到提蒸架(2)上部具有吸水结构的板;吸水结构的板通过吸收水分后再次蒸发使得多功能墙面结构上部充满水气,有效防止水气在下部凝结而上部水气浓度低的问题;所述催化板(3)插设在窗体(1)的一侧使得多功能墙面结构相对密封;所述催化板(3)内侧涂布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受可见光激发,并以水蒸气为原料产生氢氧自由基;所述水蒸气从催化板上部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预制多功能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上部为上板框(1.1);所述上板框(1.1)的一侧端部向下设置有卯板框(1.2);所述卯板框(1.2)的外侧开设有卯槽(1.3);所述上板框(1.1)另一侧端部向下设置有榫板框(1.4);所述榫板框(1.4)的外侧设置有长条状的榫头(1.5);所述卯板框(1.2)和榫板框(1.4)的内侧面设置有侧导板(1.6);所述侧导板(1.6)与卯板框(1.2)和榫板框(1.4)均形成可以上下插设的沟槽以有利于催化板(3)安装与拆卸;所述卯板框(1.2)和榫板框(1.4)的底部通过底板(1.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7)内侧端部向上设置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上部外侧设置有底导板(1.9);所述底导板(1.9)与连接板(1.8)形成插槽以便于催化板(3)底部插入并密封;所述连接板(1.8)内部上侧横向设置有支撑板(1.10);所述支撑板(1.10)对提蒸架(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板(1.10)上部开设有平压孔(1.11);所述平压孔(1.11)用于平衡支撑板(1.10)下部的压力;所述支撑板(1.10)的另一端向下设置有导流板(1.12);所述导流板(1.12)与底板(1.7)之间形成开口缝隙;所述导流板(1.12)用于隔绝前后的清水;所述底板(1.7)的外端部向上设置有向内弯曲弧形的集热板(1.13);所述集热板(1.13)为黑色以收集光热;所述底板(1.7)的外端部同时向上设置有透光板(1.14);所述透光板(1.14)为长条状凸透镜;所述透光板(1.14)能够将光聚焦到集热板(1.13),并形成长条状的光带;所述透光板(1.14)与集热板(1.13)之间形成保温腔(1.15);所述保温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乐,黄伟明,罗实,韦思敏,林士为,罗远辉,龚曲,刘正丹,张忻颖,张冯霖,曾振邦,何俊波,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