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291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禁系统,包括壳体、盖体以及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电子锁、按键以及读卡器,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按键和读卡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壳体上自上而下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摄像头以及与摄像头电连接的存储器,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控制器设于第三容纳腔内,电子锁设于第四容纳腔内,第二控制器设于第五容纳腔内,按键和读卡器设于第六容纳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禁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门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种智能门禁系统应运而生。传统的智能门禁系统一般由控制器、识别模块和声光报警器组成,识别模块对进入者进行识别验证,识别失败则报警。但是传统的智能门禁系统只进行单一识别,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如采用指纹开锁的门禁系统,如果用户的指纹被不法分子盗取,不法分子就能够使用盗取的指纹随意进入用户的家里。公开号为CN20313397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开门者不能开启的门禁系统,主要包括门、电子锁、控制器、电池模块,还包括识别模块、指纹模块和血压心率检测模块,开门者开启门禁时需要首先进行指纹模块验证,合法验证后再进行识别模块的识别验证,同时进行血压心率检测模块的检测,其一不合法,门禁系统开启程序自动关闭。上述方案通过多种识别,解决了上述非法盗取识别信息的问题,但是识别模块增多,一方面单个模块损坏的可能性也增多,容易出现用户自己也开不了门的情况,另一方面造成安装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能够确保有效工作且安装方便的门禁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门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禁系统,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盖体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电子锁、按键以及读卡器,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所述按键和读卡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自上而下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所述开口朝向盖体,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摄像头以及与摄像头电连接的存储器,所述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控制器设于第三容纳腔内,电子锁设于第四容纳腔内,第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禁系统,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盖体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电子锁、按键以及读卡器,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所述按键和读卡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与电子锁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自上而下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所述开口朝向盖体,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摄像头以及与摄像头电连接的存储器,所述指纹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控制器设于第三容纳腔内,电子锁设于第四容纳腔内,第二控制器设于第五容纳腔内,按键和读卡器设于第六容纳腔内,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摄像头匹配的第一窗口,所述盖体与第二容纳腔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良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融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