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85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2:26
一种硅芯管,包括承压外管、识别组件、涤纶纤维钩编网套、穿线内管及承托组件,承压外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嵌置槽。识别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条,各识别条一一对应嵌置于各嵌置槽内。涤纶纤维钩编网套的一侧面与承压外管的内侧壁粘接。穿线内管的外侧壁与涤纶纤维钩编网套远离承压外管的一侧面粘接。承托组件包括多个承托凸条,各承托凸条间隔设置于穿线内管的内侧壁上。通过识别组件能够使用户更易对硅芯管进行识别。涤纶纤维钩编网套能够更好地束缚承压外管及穿线内管,使得硅芯管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抗开裂性能。承托组件用于承托通信线缆,进而减少穿线内管的内侧壁与通信线缆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在对通信线缆进行拖拉操作时,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芯管
本技术涉及通信线缆用保护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硅芯管。
技术介绍
硅芯管是一种内壁带有硅胶质固体润滑剂的新型复合管道,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工程造价低,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光电缆通信网络系统。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Polyethylene,HDPE)硅芯管是一种内壁带有硅胶质固体润滑剂的新型复合管道,简称硅管。由三台塑料挤出机同步挤压复合,主要原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芯层为摩擦系数较低的硅胶质固体润滑剂。广泛运用于光电缆通信网络系统。然而,现有的硅芯管仍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现有的硅芯管虽然其内管采用摩擦系数较低的硅胶质固体润滑剂,当硅芯管长度较长时,通信线缆依然会与硅芯管的内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即对通信线缆进行拖拉操作时,依然会较费时费力;其次,现有的硅芯管在收到外力挤压时,极易发生管体开裂的问题,即抗开裂性能较差;最后,现有的硅芯管在施工时,通常是多根硅芯管排列进行码放施工的,现有的硅芯管不易识别,容易造成多根硅芯管与通信线缆出现匹配失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与通信线缆产生的摩擦力较小,对通信线缆进行拖拉操作时,较省时省力,抗开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硅芯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外管,所述承压外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嵌置槽;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条,各所述识别条一一对应嵌置于各所述嵌置槽内,且各所述识别条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承压外管的延伸方向相同;涤纶纤维钩编网套,所述涤纶纤维钩编网套的一侧面与所述承压外管的内侧壁粘接;穿线内管,所述穿线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涤纶纤维钩编网套远离所述承压外管的一侧面粘接;及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多个承托凸条,各所述承托凸条间隔设置于所述穿线内管的内侧壁上,且各所述承托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穿线内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外管,所述承压外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嵌置槽;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条,各所述识别条一一对应嵌置于各所述嵌置槽内,且各所述识别条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承压外管的延伸方向相同;涤纶纤维钩编网套,所述涤纶纤维钩编网套的一侧面与所述承压外管的内侧壁粘接;穿线内管,所述穿线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涤纶纤维钩编网套远离所述承压外管的一侧面粘接;及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多个承托凸条,各所述承托凸条间隔设置于所述穿线内管的内侧壁上,且各所述承托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穿线内管的延伸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外管具有中空圆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钩编网套中的涤纶纤维线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月强刘宏黄丕和黄子奇李振良罗远良李浩平黄定辉雷明河谢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达胶管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