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856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2:2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凹点网点,将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凸点网点。通过凹点网点比凸点网点减少到达反射片的光线,提高暗点区域的亮度,解决了画面入光侧的萤火虫现象以及画面暗角不良,且相对于在导光板入光侧形成锯齿状来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提高了画面的亮度,降低了异物白点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向低功耗和低成本发展,背光模组上所用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越来越少,相邻两个LED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大。参照图1,示出了传统导光板形成暗角和萤火虫现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导光板11的入光侧有光源12,包括光源120、光源121、光源122、光源123、光源124、光源125、光源126、光源127、光源128、光源129,在相邻两个光源之间易形成暗区,与光源相对应处形成亮区,导致萤火虫现象,且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没有光源,易形成暗角,如图1所示,在光源120和光源121之间形成暗区B,与光源120相对应处形成亮区A,在导光板11的入光侧边缘没有光源,易形成暗角C。目前,通过在导光板入光侧形成锯齿状来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参照图2,示出了目前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12为光源,在导光板21的入光侧使用刀头快速切割形成锯齿状,通过打散导光板入光侧的光线来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在专利技术人应用在先技术时,发现在先技术对于在导光板入光侧形成锯齿状来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其改善效果不佳,光线在导光板入光侧被打散,使得部分光能损失,造成画面的亮度降低,且通过刀头快速切割的加工工艺在导光板入光侧形成锯齿状,极易导致导光板异物和背光异物白点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分布有凹点网点,在对应所述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分布有凸点网点。优选地,所述凹点网点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凸起。优选地,所述暗点区域为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区域和/或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无光源的区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上述的导光板。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凹点网点,将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凸点网点。通过凹点网点比凸点网点减少到达反射片的光线,提高暗点区域的亮度,解决了画面入光侧的萤火虫现象以及画面暗角不良,且相对于在导光板入光侧形成锯齿状来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提高了画面的亮度,降低了异物白点不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传统导光板形成暗角和萤火虫现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目前改善暗角和萤火虫现象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凸点网点的光路图;图5示出了凹点网点的光路图;图6示出了导光板上凹点网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导光板上凹点网点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分布有凹点网点,在对应所述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分布有凸点网点。如图3所示,导光板31的入光侧有光源12,包括光源120、光源121、光源122、光源123、光源124、光源125、光源126、光源127、光源128、光源129,在对应光源12形成的暗点区域312、313和314内分布有凹点网点,在对应光源12形成的亮点区域311内分布有凸点网点。其中,亮点区域为导光板中与任意一个光源相对应的区域,暗点区域为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区域和/或导光板的入光侧边缘无光源的区域。所述光源可以为LED,导光板也可描述为LGP(LightGuidePlate,导光板)。应该注意的是,导光板31的亮点区域不仅仅包括图3中所示的311,还包括与任意一个光源相对应的亮点区域,如图3中光源121对应的亮点区域,光源122对应的亮点区域等;导光板31的暗点区域不仅仅包括图3中所示的312、313和314,还包括任意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区域,如图3中光源121与光源122之间的区域,光源122与光源123之间的区域等。其中,导光板31中的区域313和314也可称为暗角。参照图4,示出了凸点网点的光路图。如图4所示,12为光源,31为导光板,41为分布在导光板上的凸点网点,51为反射片,光源12发出的光线进入到导光板31中,经导光板31出光面(图4中导光板的上表面)时,由于光源发出的入射光有各个角度,会折射出部分光线(图4中未标出),剩下的全反射光线传播至导光板31分布的凸点网点41时,全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扩散,一部分直接反射出导光板31,一部分折射到反射片51,再经反射片51反射至导光板31中,由于凸点网点41高出导光板31,导光板31和反射片51之间有一定高度的间隙,光线在凸点网点41向各个方向发生扩散时,凸点高出导光板部分的区域光线在导光板31和反射片51形成的间隙间传播,造成较多光能的损失。故在导光板上的亮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凸点网点,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亮点区域的亮度。参照图5,示出了凹点网点的光路图。如图5所示,12为光源,31为导光板,42为分布在导光片上的凹点网点,51为反射片,光源12发出的光线进入到导光板31中,经导光板31出光面时,由于光源发出的入射光有各个角度,会折射出部分光线(图5中未标出),剩下的全反射光线传播至导光板31上分布的凹点网点42时,全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扩散,几乎所有光线均被反射出去,光能损失较小,提高了暗点区域的亮度。结合图4和图5,导光板上分布的凹点网点比凸点网点减少到达反射片的光线,通过在导光板上的暗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凹点网点,在亮点区域内设计形成有凸点网点,提高了暗点区域的亮度,并在定程度上降低了亮点区域的亮度,解决了画面入光侧的萤火虫现象以及画面暗角不良。其中,萤火虫现象是指在画面入光侧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参照图6,示出了导光板上凹点网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51为反射片,在导光板31上分布有凹点网点421,凹点网点向导光板内凹陷。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上分布的凹点网点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凸起。参照图7,示出了导光板上凹点网点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51为反射片,在导光板31上分布有凹点网点422,每个凹点网点的周围形成有一圈环状凸起,使得分布有凹点网点的导光板不会完全与反射片贴附,解决了完全贴附导致的吸附现象,消除吸附现象导致的画面明暗不均。具体的,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分布有凹点网点,在对应所述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分布有凸点网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对应光源形成的暗点区域内分布有凹点网点,在对应所述光源形成的亮点区域内分布有凸点网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点网点的周围形成有环状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点区域为相邻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