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林专利>正文

真空抽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2588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抽气装置,包括缸筒和在缸筒内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缸筒与活塞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缸筒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的弧形外壁或者缸筒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轻便小巧,实用方便,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抽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抽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食品和药材的保存过程中,为了避免食品和药材与空气中的气体、颗粒物或细菌接触而发生腐败变质的情况,往往需要将保存食品和药材的容器进行抽真空处理,这样做首先能够除去容器中的空气、颗粒物和细菌,能够避免这些物质与食品或药材接触;其次,即使有部分残留的空气、颗粒物或细菌,在这些物质在造成食品或药材腐败时也没有足够的空气或其他消耗物质,从而能够遏制食品或药品的腐败。目前常用的抽真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加热使空气发散,然后将容器密封,待冷却后就能够使容器内的气压远远小于外部气压,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容器内形成负压,但是其负压并不是很大,不能彻底避免食物或药材的腐败,并且,加热时容器需要承受高温,容器内的食品和药材也要承受高温,对于不宜承受高温的物品是无法进行处理的。另一种是采用真空泵对容器进行抽真空,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强且适用范围广,但是,真空泵的价格较高,并且体积、重量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便便宜的真空抽气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真空抽气装置,包括缸筒和在缸筒内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缸筒与活塞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缸筒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的弧形外壁或者缸筒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口包括设置在活塞远离缸筒一端开口空腔,所述开口空腔的开口侧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开口空腔的底部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的通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缸筒远离活塞一端的抽气通孔和设置在抽气通孔外边缘的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缸筒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密闭空腔的底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缸体远离活塞的一端的设置有螺纹盲孔,所述螺栓孔内穿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螺纹盲孔配合;当所述限位螺栓的螺帽与所述开口空腔的底部接触时,所述弹簧的处于原长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为设置在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的出气凹槽,所述出气凹槽与所述变形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朝向所述抽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缸筒的底板朝向所述抽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活塞的弹簧槽和缸筒的弹簧槽内。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抽气口与容器的空气出口的向外导通的单向阀对接,当压缩活塞和缸筒时,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抽气空间变小,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拉伸活塞和缸筒时,抽气空间变大,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反复上述的动作,能够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出,使容器内形成真空。本技术的真空抽气装置仅仅依靠活塞、缸筒和密封圈的相互作用就能够实现抽真空,造价低廉;本技术的真空抽气装置的部件少,体积小,便于携带,实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真空抽气装置一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活塞和密封圈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F-F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抽气装置,包括缸筒1和在缸筒1内与所述缸筒1滑动配合的活塞2;所述缸筒1与活塞2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活塞2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活塞2的弧形外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3;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22;当所述缸筒1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3向所述变形凹槽22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1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3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3将缸筒1的弧形内壁和活塞2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出气口为设置在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的出气凹槽21,所述出气凹槽21与所述变形凹槽22连通。所述抽气口包括设置在活塞2远离缸筒1一端开口空腔,所述开口空腔的开口侧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开口空腔的底部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缸筒1远离所述活塞2的一端与活塞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所述密闭空腔的底部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缸体远离活塞2的一端的设置有螺纹盲孔,所述螺栓孔内穿设有限位螺栓7,所述限位螺栓7与所述螺纹盲孔配合;当所述限位螺栓7的螺帽与所述开口空腔的底部接触时,所述弹簧的处于原长状态。所述活塞2朝向所述抽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缸筒1的底板朝向所述抽气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活塞2的弹簧槽和缸筒1的弹簧槽内。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抽气口与容器的空气出口的向外导通的单向阀对接,当压缩活塞2和缸筒1时,所述缸筒1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抽气空间变小,所述密封圈3向所述变形凹槽22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拉伸活塞2和缸筒1时,抽气空间变大,所述缸筒1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3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3将缸筒1的弧形内壁和活塞2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反复上述的动作,能够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出,使容器内形成真空。本实施例的真空抽气装置仅仅依靠活塞2、缸筒1和密封圈3的相互作用就能够实现抽真空,造价低廉;本实施例的真空抽气装置的部件少,体积小,便于携带,实用方便。由于本实施例设置有弹簧,用手向下压缸筒1,气体放出,松开手后,弹簧的弹力会使缸筒1向上弹起,当缸筒1向上弹起时,抽气空间内的压强减小,会从容器中抽出气体,待缸筒1的运动停止后,再次按压缸筒1,如此反复,能够将容器中抽成真空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的设置以及出气口与外部的连通方式只是一种优选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出气口的设置只有这一种方式,也不代表出气口与外部的连通方式只有这一种。例如,出气口还可以选择在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放气盲孔,在活塞2内设置通孔,通孔连通放气盲孔和外部。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抽气装置,包括缸筒和在缸筒内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缸筒与活塞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缸筒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出气口为设置在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的出气盲孔,所述缸筒的侧壁内设置有连通出气盲孔和外部的通孔。所述抽气口包括设置在活塞远离缸筒一端开口空腔,所述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真空抽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和在缸筒内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缸筒与活塞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缸筒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的弧形外壁或者缸筒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和在缸筒内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的活塞;所述缸筒与活塞围成一个抽气空间;所述缸筒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所述活塞的弧形外壁或者缸筒的弧形内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环槽的弧形底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环槽远离所述抽气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变形凹槽;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所述密封圈向所述变形凹槽变形,所述出气口与抽气空间连通;当所述缸筒内的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时,外部压力将密封圈压在环槽靠近抽气空间的侧壁上,密封圈将缸筒的弧形内壁和活塞的弧形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包括设置在活塞远离缸筒一端开口空腔,所述开口空腔的开口侧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开口空腔的底部与所述抽气空间连通的通气孔。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