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晶专利>正文

表面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1918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抛光装置,该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振动组件及磨料容器。减震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减震件,振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磨料容器包括托盘和环形凹槽;其中,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杆与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凹槽连接;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杆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凹槽连接。上述表面抛光装置,可以实现对零件的表面抛光的目的,并且在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的作用下降低了加工过程中工件间的碰撞频繁,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寿命,表面抛光时间短,有效地降低成本造价。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The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includes a damping base, a vibration component and a abrasive container. The damping base comprises a seat body, a support plate and a shock absorber, vibrat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 telescopic cylinder, connecting rod, a first drive rod, a drive rod, the adjusting rod second first and two lever, abrasive container includes a tray and an annular groove; wherein, the first end of the drive rod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a first driv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annular groove;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the adjusting rod and the drive rod second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second, second driv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annular groove. The surface polishing device,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olishing the surface of the parts, and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and two adjusting rod function was reduc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between the workpiece frequently, improve the life of workpiece surface polishing, short tim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表面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光饰机就是给工件进行抛光和去毛刺等表面处理的机器。现有的振动光饰机在工作时,都是由安装在振动光饰机容器上的振动电机来带动装有工件和磨块的容器在特定的振幅和频率下振动,运动过程中由于工件和磨块的质量、形状和所处位置的差异,迫使磨块对工件产生碰撞、滚压和微量磨削,从而实现对工件去毛刺、倒棱及表面光整加工。然而,现有的振动光饰机的震动源均为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安装在容器底部,不仅影响容器的振幅,而且增多了容器与底座之间弹簧的数量与规格,进一步增大了振动光饰机的造价。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工件间碰撞频繁,工件较容易损坏,效果不好,振动电机的功率较大,能耗较高,提高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振动电机安装在容器底部,影响容器的振幅,增多了容器与底座之间弹簧的数量与规格,增大了造价,加工过程中工件间碰撞频繁,工件较容易损坏,效果不好,振动电机的功率较大,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表面抛光装置。一种表面抛光装置,该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振动组件及磨料容器。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减震件,所述座体通过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中部区域,所述磨料容器包括托盘和环形凹槽,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托盘设置有环形收容空间,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环形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末端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凹槽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凹槽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凹槽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座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为弹簧、压簧、扭簧或者拉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为中空的圆柱体硅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气缸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气缸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区域。上述表面抛光装置,通过在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组合装配的作用下带动环形凹槽周期性往复升降,可以带动环形凹槽内的零件和磨料一起振动,进而实现对零件的表面抛光的目的,并且在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的作用下降低了加工过程中工件间的碰撞频繁,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寿命,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零部件的倒角、去毛刺和改善表面粗糙度,表面抛光时间短,有效地降低成本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表面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表面抛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表面抛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表面抛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表面抛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例如,一种表面抛光装置,该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振动组件及磨料容器。减震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减震件,座体通过减震件与支撑板连接;振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伸缩气缸设置在支撑板上,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连杆的中部区域,磨料容器包括托盘和环形凹槽,托盘设置在座体上,托盘设置有环形收容空间,环形凹槽设置于环形收容空间中,且第一驱动杆的末端及第二驱动杆的末端分别与环形凹槽铰接;其中,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的转动设置在托盘上,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杆与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凹槽连接;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调节杆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凹槽连接。请参阅图1,例如,一种表面抛光装置10包括减震底座110、振动组件120以及磨料容器130。减震底座110用于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使用时放置在工作台上或者放置在地面上。振动组件120设置在减震底座110和磨料容器130之间,其输出端与磨料容器130连接,用于使磨料容器130产生振动。磨料容器130用于放置待加工的零件和磨料。待加工的零件和磨料在磨料容器130振动时相互接触,彼此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实现对零件的光饰处理的目的。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减震底座110包括座体111、支撑板112及减震件113。座体111通过减震件113与支撑板112连接。例如,座体111为圆柱体。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减震件,所述座体通过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中部区域,以及磨料容器,所述磨料容器包括托盘和环形凹槽,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托盘设置有环形收容空间,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环形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末端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凹槽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凹槽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凹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座体、支撑板及减震件,所述座体通过所述减震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伸缩气缸、连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中部区域,以及磨料容器,所述磨料容器包括托盘和环形凹槽,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托盘设置有环形收容空间,所述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环形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末端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环形凹槽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张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