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602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封头、内筒、下封头和搅拌轴,其特征在于:内筒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上夹套与内筒上半部分之间设有螺旋形上导流板,由此构成上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上夹套外壁上设有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的上冷却进水口和上冷却出水口;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的外壁上焊接有下夹套,下夹套与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之间螺旋形下导流板,由此构成下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下夹套外壁上设有与下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的下冷却进水口和下冷却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聚合釜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A large volume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rge volume of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speed reducer, head, cylinder, head and a stirring shaft,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nner part of the cylinder wall is welded on the upper jacket on the jacket and the inner cylin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piral deflector thus, a spiral cooling channel, on the jacket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and the spiral cooling water inlet cooling water and cooling water out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ylinder; a lower part and a lower hea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welding under the jacket tube and inner jacket lower part and a lower head between the spiral under the guide plate, thus forming spiral shaped cooling channels, the jacket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and the lower spiral cooling water inlet cooling water and cooling water outlet connection. By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mixing and heat exchange, the utility model strengthens the stirring effect of the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kettle, strengthens the material flow and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thereby improving the output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he single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的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属于化工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丙烯聚合釜是制备聚丙烯的化工设备。在现有技术中,丙烯聚合釜大多为双螺带搅拌系统,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消耗功率较大。而且丙烯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对于本体聚合,由于丙烯浓度高,反应激烈,因此撤热是控制好反应的关键。撤热效果与换热结构紧密相关,传统的换热结构一般是指形管,物料流动和换热能力一般,对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形成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其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聚合釜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上封头、内筒、下封头和搅拌轴,所述内筒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下封头,内筒、上封头和下封头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顶部设有上凸缘,机架固定在上凸缘上,机架上安装电机和减速器;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上夹套与内筒上半部分之间设有螺旋形上导流板,上夹套、内筒上半部分和螺旋形上导流板构成上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上夹套下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进水口,在上夹套上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出水口,所述上冷却进水口和上冷却出水口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的外壁上焊接有下夹套,所述下夹套与内筒下半部分和下封头之间螺旋形下导流板,下夹套、内筒下半部分、下封头和螺旋形下导流板构成下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下夹套下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进水口,在下夹套上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出水口,所述下冷却进水口和下冷却出水口与下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上夹套与下夹套之间通过夹套隔圈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内部设有至少一组U形换热管,所述U形换热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内筒内壁上,至少一组U形换热管在内筒内壁上周向均布;所述U形换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板,内管、外管和螺旋导流板构成螺旋流道;所述U形换热管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螺旋流道一端连通,螺旋流道另一端与内管一端连通,内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设置在所述内筒和上夹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冷却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为下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器包括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单螺带搅拌桨叶和直搅拌桨,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固定在搅拌轴下端,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固定在搅拌轴上部,所述直搅拌桨固定在搅拌轴下部且位于双螺旋带搅拌桨叶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通过第一双横梁支架和第二双横梁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第一双横梁支架和第二双横梁支架一下一上地固定在搅拌轴下端且相互垂直,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底部螺带,所述底部螺带下端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的横梁外端固定连接,底部螺带上端与第二双横梁支架的横梁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通过单横梁支架和第三双横梁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若干个单横梁支架等间距固定在搅拌轴上部,所述第三双横梁支架设置最上方的单横梁支架的上方且固定在搅拌轴上,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包括一根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螺带,单螺带搅拌桨叶下端与第二双横梁支架的横梁端部固定连接,单螺带搅拌桨叶上端与第三双横梁支架的横梁端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双横梁支架包括夹壳和两根横梁,所述夹壳箍抱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两根横梁固定在所述夹壳外壁上,两根横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横梁为截面自内端向外端逐渐变小的变截面梁;所述第二双横梁支架和第三双横梁支架的结构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相同,所述单横梁支架与第一双横梁支架的区别仅在于少了一根横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的底部的竖撑板,所述竖撑板的所述横梁底边自内端向外端逐渐向上倾斜,横梁底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带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3~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螺带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夹套底部与下凸缘连接处设计有挠性结构;所述内筒的测温口处设计有挠性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聚合釜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搅拌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第一双横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大容积丙烯聚合釜主要由电机1、减速器2、联轴器3、机架4、轴封5、上凸缘6、上封头7、内联轴器8、出水管9、进水管10、搅拌轴11、内筒12、上夹套13、螺旋形上导流板14、上冷却进水口15、下夹套16、螺旋形下导流板17、U形换热管18、支撑架19、下封头20、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直搅拌桨22、下凸缘23、下冷却进水口24、测温口25、单螺带搅拌桨叶26、下冷却出水口27、夹套隔圈28、上冷却出水口29、第一双横梁支架30、第二双横梁支架31、单横梁支架32、第三双横梁支架33、夹壳34和横梁35等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内筒12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7、下封头20,内筒12、上封头7和下封头20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7顶部设有上凸缘6,机架4固定在上凸缘6上,机架4上安装电机1和减速器2;所述搅拌轴11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11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11上安装有搅拌器。如图1所示,所述内筒12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13,上夹套13与内筒12上半部分之间设有螺旋形上导流板14,上夹套13、内筒12上半部分和螺旋形上导流板14构成上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上夹套13下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进水口15,在上夹套13上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出水口29,所述上冷却进水口15和上冷却出水口29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内筒12下半部分和下封头20的外壁上焊接有下夹套16,所述下夹套16与内筒12下半部分和下封头20之间螺旋形下导流板17,下夹套16、内筒12下半部分、下封头20和螺旋形下导流板17构成下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下夹套16下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进水口24,在下夹套16上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出水口27,所述下冷却进水口24和下冷却出水口27与下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上夹套13与下夹套16之间通过夹套隔圈28密封连接。本技术中,所述内筒12内部设有六组U形换热管18,所述U形换热管18通过支撑架19固定在内筒12内壁上,六组U形换热管18在内筒12内壁上周向均布;所述U形换热管18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板,内管、外管和螺旋导流板构成螺旋流道;所述U形换热管18上连接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9,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1)、减速器(2)、上封头(7)、内筒(12)、下封头(20)和搅拌轴(11),所述内筒(12)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7)、下封头(20),内筒(12)、上封头(7)和下封头(20)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7)顶部设有上凸缘(6),机架(4)固定在上凸缘(6)上,机架(4)上安装电机(1)和减速器(2);所述搅拌轴(11)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11)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11)上安装有搅拌器;所述内筒(12)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13),在上夹套(13)下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进水口(15),在上夹套(13)上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出水口(29),所述上冷却进水口(15)和上冷却出水口(29)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搅拌器包括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单螺带搅拌桨叶(26)和直搅拌桨(22),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固定在搅拌轴(11)下端,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26)固定在搅拌轴(11)上部,所述直搅拌桨(22)固定在搅拌轴(11)下部且位于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上方;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26)包括一根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螺带(26.1);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底部螺带(21.1),所述底部螺带(21.1)下端与第一双横梁支架(30)的横梁(35)外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夹套(13)与内筒(12)上半部分之间设有螺旋形上导流板(14),上夹套(13)、内筒(12)上半部分和螺旋形上导流板(14)构成上螺旋形冷却水道,所述内筒(12)下半部分和下封头(20)的外壁上焊接有下夹套(16),所述下夹套(16)与内筒(12)下半部分和下封头(20)之间设置有螺旋形下导流板(17),下夹套(16)、内筒(12)下半部分、下封头(20)和螺旋形下导流板(17)构成下螺旋形冷却水道,在下夹套(16)下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进水口(24),在下夹套(16)上端外壁上设有下冷却出水口(27),所述下冷却进水口(24)和下冷却出水口(27)与下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上夹套(13)与下夹套(16)之间通过夹套隔圈(28)密封连接;所述螺带(26.1)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3~19°;所述底部螺带(21.1)上升螺旋面的螺旋升角为10°;所述下夹套(16)底部与下凸缘(23)连接处设计有挠性结构;所述内筒(12)的测温口(25)处设计有挠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积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1)、减速器(2)、上封头(7)、内筒(12)、下封头(20)和搅拌轴(11),所述内筒(12)的上下端分别密封焊接上封头(7)、下封头(20),内筒(12)、上封头(7)和下封头(20)组成密封的釜体;所述上封头(7)顶部设有上凸缘(6),机架(4)固定在上凸缘(6)上,机架(4)上安装电机(1)和减速器(2);所述搅拌轴(11)竖直设置在釜体中心,搅拌轴(11)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11)上安装有搅拌器;所述内筒(12)上半部分的外壁上焊接有上夹套(13),在上夹套(13)下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进水口(15),在上夹套(13)上端外壁上设有上冷却出水口(29),所述上冷却进水口(15)和上冷却出水口(29)与上螺旋形冷却水道连通;所述搅拌器包括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单螺带搅拌桨叶(26)和直搅拌桨(22),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固定在搅拌轴(11)下端,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26)固定在搅拌轴(11)上部,所述直搅拌桨(22)固定在搅拌轴(11)下部且位于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上方;所述单螺带搅拌桨叶(26)包括一根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螺带(26.1);所述双螺旋带搅拌桨叶(2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具有上升螺旋面的底部螺带(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政伟石淼郭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