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煤为主的配煤用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44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瘦煤为主的配料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选定中国煤炭分类中G>20-65的瘦煤的精煤50-70%,G>65的中、强粘结性的焦煤,1/3焦煤或肥煤的精煤42-22%,制取粒度小于3mm、水分小于8%,配入加热到≥80℃煤焦油4-8%混匀后的配合料经捣固机捣固成煤饼推入常规焦炉炼焦,出炉熄焦即得铸造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生产的优质铸造焦与其他铸造焦质量相比,块焦率高,气孔率低,反应性低,反应后强度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煤在常规焦炉内炼焦工艺,尤其是以瘦煤为主配煤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铸造焦等级按GB8729-88分特级、一级和二级。用常规焦炉炼制铸造焦,按装煤方式分煤料顶装或捣固两种方法,配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中变质程度,中、强粘结性煤即主焦煤为原料。这种煤生产的铸造焦块度大,强度高、气孔率偏高。但是低灰、低硫的主焦煤在我国煤炭资源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主要用于生产冶金焦。(2)以中等变质程度、中强粘结性煤即主焦煤、肥煤为主配入石油延迟焦和石油焦粉来降低配料灰分,配入沥青以提高配料粘结性,这种配料生产的铸造焦质量很好,但由于要配入价格较贵的石油延迟焦和石油焦粉及沥青,焦炭成本高。(3)以中、高挥发分,中、强粘结性煤为主,加入瘦煤或延迟焦并配入少量焦粉以生产铸造焦。这种焦炭配入延迟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焦炭灰分。(4)以高挥发分、中、强粘结性煤为主,配入一定量的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和延迟焦粉,采用捣固炼焦法生产铸造焦。由于采用高挥发分煤,使焦炭的气孔率偏高而大于40%和焦炭反应亦偏高。总之,采用单种主焦煤用常规焦炉生产铸造焦,焦炭质量好,气孔率偏高,以中、强粘结性煤的主焦煤、肥煤为主配入焦粉可增强块度,但焦炭反应后强度偏低,配入延迟焦粉和沥青则焦炭成本高,目前尚无较好的配料方法能同时满足生产的铸造焦强度高、低反应性和块焦反应后强度高,而且焦炭气孔率<40%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弱粘结性的低灰、低硫的瘦煤为主要配料,配入中、强粘结性煤和配入少量煤焦油组成的配料经捣固成煤饼送入常规焦炉炼焦以获得优质铸造焦的生产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选定符合GB5751-88中国煤炭分类中粘结指数G>20-65的瘦煤(SM)经选煤后,制取粒度小于3mm、水分小于8%的精煤50-70%重量百分比(以下配比单位均为重量百分比),配以粒度小于3mm、水分小于8%、粘结指数G>65的中、强粘结性煤为焦煤(JM),1/3焦煤(1/3JM)或肥煤(FM)的精煤42-22%,配入加热到≥80℃煤焦油4-8%组成配料。煤焦油是先与瘦煤混匀后,再与配入的中、强粘结性煤混匀,混匀后的配合料经捣固机捣固成煤饼推入常规焦炉炼焦,焦炉火道温度为1000-1100℃,炼至焦饼中心温度达到≥950℃,出炉熄焦即得铸造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炼焦配料中不以中、强粘结性煤为主,不配石油焦粉,不配入延迟焦粉,不配沥青。生产的优质铸造焦与其他铸造焦质量相比,块度率高,气孔率低,反应性低,反应后强度高。同时由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成本较低。下面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配料为瘦煤60%,其中包括贫瘦煤20%(G≤20),焦煤14%,1/3焦煤20%,煤焦油6%。配料中煤种的粘结性瘦煤G=42,贫瘦煤G=16,焦煤G=75,1/3焦煤G=84,配煤G=48,配煤灰分Ad=6.47%,挥发分Vdaf=20.8%;煤料粒度<3mm ≥95%,水分<8%;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配料经捣固入炉,炼焦炉炉宽500mm,火道温度1000℃。炼制的铸造焦的米贡转鼓强度M40=86.9%;焦炭二次落下后筛分组成块度>80mm为83%,80-60mm为5.1%;块焦反应性Cr=23.5%,反应后强度Sar=60.1%;气孔率=35%,灰分Ad=8%,硫分=0.4%;以上指标皆达到特级铸造焦标准。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配料为瘦煤60%,焦煤22%,1/3焦煤12%,煤焦油6%;配料中煤种的粘结性同实施例1,配煤G=52,配煤灰分Ad=6.59%,挥发分Vdaf=19.7%;煤料粒度<3mm >95%,水分<8%;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配料经捣固入炉,炼焦炉炉宽500mm,火道温度t=1000℃;炼制的铸造焦的米贡转鼓强度M40=88.1%;焦炭二次落下后筛分组成块度>80mm=66.4%,80-60mm=23%;块焦反应性Cr=23.6%,反应后强度Sar=55.3%;气孔率41.4%,灰分=7.9%,硫分=0.42%;以上主要指标达到特级,一般指标达到一级。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配料为瘦煤65%,焦煤19%,1/3焦煤10%,煤焦油6%;配料中煤种的粘结性同实施例1,配煤G=50,配煤灰分Ad=6.62%,挥发分Vdaf=19.2%;煤料粒度<3mm ≥95%,水分<8%;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配料经捣固入炉,炼焦炉炉宽500mm,火道温度t=1000℃;炼制的铸造焦的米贡转鼓强度M40=87.8%;焦炭二次落下后筛分组成块度>80mm为55.04,80-60mm为31.3%;块焦反应性Cr=23.0%,反应后强度Sar=55.0%;气孔率=35.6%,灰分=7.8%,硫分=0.41%。以上指标达到特级铸造焦标准。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配料为瘦煤50%,焦煤42%,煤焦油8%。配料中煤种的粘结性同实施1,配煤G=54,配煤灰分Ad=7.9%,挥发分Vdaf=17.8%;煤料粒度<3mm ≥95%,水分<8%;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配料经捣固入炉,炼焦炉炉宽550mm,火道温度t=1000℃;炼制的铸造焦的强度M40=87%;焦炭二次落下后筛分组成块度>80mm为75.00,80-60mm为13.0%;块焦反应性Cr=23.6%,反应后强度Sar=55.3%;气孔率=34.0%,灰分=9.5%,硫分=0.48%。以上指标仅灰分达到一级铸造焦标准,其他指标皆达到特级铸造焦标准。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配料为瘦煤70%,1/3焦煤22%,煤焦油8%。配料中煤种的粘结性同实施1,配煤G=52,配煤灰分Ad=9.5%,挥发分Vdaf=21.6%;煤料粒度<3mm ≥95%,水分<6%;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配料经捣固入炉,炼焦炉炉宽550mm,火道温度t=1000℃;炼制的铸造焦的米贡转鼓强度M40=86.0%;焦炭二次落下后筛分组成块度>80mm为80.4.%,80-60mm为8.6%;块焦反应性Cr=22.6%,反应后强度Sar=55.0%;气孔率=36.0%,灰分=11.8%,硫分=0.39%。以上指标仅灰分达到二级铸造焦标准,其他指标皆达到特级铸造焦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以瘦煤为主的配料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①.配煤中的瘦煤的粘结指数G值>20-65,在配料中占50-70%;②.配煤中的中、强粘结性煤的粘结指数G值≥65,在配料中占22-42%;③.配料中的煤焦油占用4-8%;④.混匀后的配料经捣固成煤并推入宽度500-600mm的焦炉炼焦,火道温度1000-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煤料粒度<3mm≥9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煤料需要干燥到水分≤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煤焦油加热到≥80℃,先与瘦煤混匀后,再配入中、强粘结性煤混匀。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瘦煤为主的配料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选定中国煤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瘦煤为主的配料捣固炼焦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①.配煤中的瘦煤的粘结指数G值>20-65,在配料中占50-70%;②.配煤中的中、强粘结性煤的粘结指数G值≥65,在配料中占22-42%;③.配料中的煤焦油占用4-8%;④.混匀后的配料经捣固成煤并推入宽度500-600mm的焦炉炼焦,火道温度1000-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铸造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煤料粒度<3mm≥9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竹君魏伯力姚启康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