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087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3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壳体(1)上的导通部(2)的电缆密封装置。对此,电缆(20)或软管穿过导通部(2)被引入壳体(1)中并且借助两个密封环(10、11)密封。由于密封环(10、11)的直径不同,因此这些密封环借助轴向力沿径向扩张或被压缩,并且使电缆(20)相对于壳体(1)环境密封地被密封。作用到密封环(10、11)上的轴向力通过可旋拧的压力元件(3)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缆密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电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在导通部的区域中需要这种密封装置,以便对引入壳体中的电缆或软管进行密封,以防止例如灰尘、污物和湿气这样的环境影响。这些环境影响不应在导通部区域中侵入壳体。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多种用于电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对此,大多是通过密封环、密封片或专门构造的密封装置来密封电缆。由专利文献DE8700327U1已知一种用于对塑料绝缘的高压电缆用的电缆导通部进行密封的轴封类型的装置。对此,该装置具有多件式的密封体、轴封构件和具有螺纹环的受压件。在专利文献US3258520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作电气配件的导通部并且具有两个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彼此间隔开地布置。视导通部和电缆而定,密封装置为此构造得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复杂以及昂贵地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对电缆和软管的密封,其中应使用尽可能标准化的密封元件,以维持较低的额外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该电缆和软管被引入到壳体中并应该在壳体处受到密封。该密封装置由在壳体处的导通部和压力元件形成。压力元件可在导通部端部处旋拧到壳体上或旋入壳体中。为此,壳体和压力元件配设有彼此匹配的螺纹。压力元件优选构造为环,其中,压力元件具有中心开口,电缆或软管可通过该中心开口穿过压力元件。在压力元件被旋入或旋拧上的情况下,压力元件的开口和导通部彼此齐平,使得电缆或软管可穿过压力元件和导通部被引入壳体中。在导通部的端部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压力面。第一压力面面对压力元件。在压力元件上设有同样为环形的第二压力面。第二压力面面对壳体和第一压力面。由此在第一压力面和第二压力面之间形成压力区域。该压力区域根据压力元件旋拧/旋入到壳体上的尺寸来改变。在压力区域中布置有两个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也就是所谓的O型环。对此,第一密封环的直径小于第二密封环。但是在此,第一密封环的内径不大于第二密封环的外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环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小于壳体的导通部。但是第二密封环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位大于导通部。适宜地将第二密封环尺寸设置为,其带有微小应力地被安置在穿过导通部引入壳体中的电缆或软管上。第一密封环带有微小应力地被安置在第一压力面和第二压力面之间的压力区域中。通过进一步地将压力元件旋拧/旋入到壳体上,使得压力面进一步彼此接近并且压力区域变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经由第一压力面和第二压力面彼此压靠。由于密封环的直径不同,因此密封环会经由它们的外表面彼此相对偏移(偏转)。这导致第一密封环的径向伸展以及第二密封环的径向压缩。由于第二密封环被压缩以及第一密封环被拉伸,因此它们相互密封以及环境密封地相对于压力面、电缆/软管和导通部被密封。在一种特殊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两个压力面不是彼此平行的,而是彼此成角度地布置。由此可以更好地将第一密封环挤压到导通部上和/或将第二密封环挤压到电缆/软管上。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三个实施例并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密封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密封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缆密封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电缆密封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剖视图。附图包含部分简化的示意图。对于部件而言,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在必要时不同的元件也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相同元件的不同视图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对此,在图1的下部区域中示出了电缆20,电缆被收纳在壳体1的导通部2中。在导通部2(Durchführung)的左端部上,在壳体1上构造外螺纹6。在外螺纹6上旋有具有相匹配的内螺纹7的压力元件3。壳体1在导通部2的左端部上形成第一压力面4。第一压力面4与第二压力面5相对。对此,第二压力面5构造在压力元件3上。通过将压力元件3旋紧到壳体1上/从壳体上拧下,可以调节形成压力区域的第一压力面4和第二压力面5之间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压力面4和第二压力面5之间的压力区域中布置有两个密封环10、11。对此,第一密封环10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11的直径。第二密封环11的尺寸如此确定,即,其内径小于导通部2的直径。适宜地,第二密封环11带有轻微应力地安置在待密封的电缆20上。第一密封环10的内径不超过第二密封环11的外径。因此可确保在第一密封环10和第二密封环11之间的密封。在所示出的这种特殊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力面5被构造成倾斜的,这将使得第一密封环10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在所示出的状态中,压力元件3被轻微地旋上,从而没有力通过压力面4、5施加到密封环10、11上,并且螺旋接合被打开且是不密封的。在图2中示出了闭合的电缆密封装置。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缆密封装置,其中,压力元件3在此被进一步旋到壳体1上。由此使得压力面4、5之间的第一密封环10和第二密封环11被挤压。由于密封环10、11的直径不同,因此它们将经由它们的外表面而发生彼此相对偏移:即,较大的第一密封环10沿径向向外偏移,而较小的第二密封环11沿径向向内偏移。由此在密封环10、11、电缆20、壳体1和压力元件3之间形成密封。因为密封环10、11由于其弹性而变形,所以在接触部位上形成较大的密封面。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缆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在该特殊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压力面5和第一密封环10之间布置有解耦元件12。解耦元件12被设置为,仅将轴向力从压力元件3传递到密封环10、11上。解耦元件12被设置为,相对于压力元件3是可转动的,由此,当将压力元件旋到壳体1上时,没有力矩能从压力元件3传递到密封环10、11上。解耦元件12的材料被选择为,在压力元件3和解耦元件12之间产生尽可能小的摩擦。在图4中同样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电缆密封装置的剖视图。在所示出的该电缆密封装置中,在导通部2的端部上的压力区域仅在壳体1的一侧被包围。在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上、在导通部2的内侧上成型有阶梯,该阶梯形成第一压力面4和用于容纳密封环10、11的压力区域。在该实施例中,压力区域在两侧被压力元件3包围,并且仅在一侧被壳体1的第一压力面4包围。第四侧相应地由待密封的电缆20构成。通过将压力元件3这样设置在壳体1的导通部2上,就可以使用标准化的密封环10、11(所谓的O型环)来实现密封,而无需制造特殊的密封环。此外,设置两个不同的密封环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电缆直径或软管直径的密封,而无需保持不同密封元件尺寸的存货。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用于在壳体(1)上的线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由在所述壳体(1)中的导通部(2)和压力元件(3)构成,其中,所述压力元件(3)在所述导通部(2)的一个端部上能旋拧到所述壳体(1)上或能旋入所述壳体(1)中,其中,在所述导通部(2)上构造有第一压力面(4),并在所述压力元件(3)上构造有相对置的第二压力面(5),其中,在所述第一压力面(4)和所述第二压力面(5)之间形成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密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壳体(1)上的线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由在所述壳体(1)中的导通部(2)和压力元件(3)构成,其中,所述压力元件(3)在所述导通部(2)的一个端部上能旋拧到所述壳体(1)上或能旋入所述壳体(1)中,其中,在所述导通部(2)上构造有第一压力面(4),并在所述压力元件(3)上构造有相对置的第二压力面(5),其中,在所述第一压力面(4)和所述第二压力面(5)之间布置有第一密封环(10)和第二密封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0、11)被构造成环形圆面旋转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06 DE 102015103274.01.一种用于在壳体(1)上的线缆和软管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由在所述壳体(1)中的导通部(2)和压力元件(3)构成,其中,所述压力元件(3)在所述导通部(2)的一个端部上能旋拧到所述壳体(1)上或能旋入所述壳体(1)中,其中,在所述导通部(2)上构造有第一压力面(4),并在所述压力元件(3)上构造有相对置的第二压力面(5),其中,在所述第一压力面(4)和所述第二压力面(5)之间布置有第一密封环(10)和第二密封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0、11)被构造成环形圆面旋转体。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0)比所述第二密封环(11)具有更大的内径。3.根据前一项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鲁克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浩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