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0565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具有:薄布状部件(6),下侧与前框架(11)连接固定,在车顶打开时张架展开而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在车顶关闭时被折叠而收纳;以及收纳引导部件(14),对薄布状部件(6)的折叠动作进行引导,在该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中,收纳引导部件(14)具备:在比前框架(11)与薄布状部件(6)的固定部靠后方从前框架(11)立设的靠前的第一立设壁(15)以及靠后的第二立设壁(16);以及在上部支架(7)中以沿着张架展开的薄布状部件(6)的上部后面的方式形成的引导壁(17)。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薄布状部件(6)的折叠形状稳定。

Guide structure of skylight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uide structure, a skylight device has a thin plate-like member (6),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front frame (11) fixed on the roof frame and opened Zhang rectifies the driving wind, when the roof is closed in a folded storage and storage; the guide member (14), on the cloth like member (6) for guiding the folding movement in the guide structure of the skylight device, receiving the guide member (14) includes: (11) in the previous frame and cloth like member (6) of the fixed part on rear frame (11) made by the former before the first vertical wall set (set 15) and on the second vertical wall (16); an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acket (7) in a piece of shaped parts along the frame (6) a guide wall formed behind the upper part (17).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 thin cloth like member (6) folding shape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的天窗装置,有的以对将车顶打开行驶时气流向室内的卷入进行抑制为目的而设置有导向器。作为导向器的以往例,已知有具备柔软的原材料的网眼较细的网(薄布状部件)的、所谓的网型导向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网型导向器为,当车顶打开时,以使网立设的方式张架展开,由此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当车顶关闭时,网折叠而收纳在车顶下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203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网型导向器的网为柔软的原材料,因此每次收纳的网的折叠形状容易产生差别。因此,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折叠时网的一部分有可能从规定的收纳部伸出而向室内露出。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在将薄布状部件张架展开而进行整流的构造的天窗装置的导向器中,不使收纳空间变大、而使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形状稳定化,由此防止薄布状部件向室内露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具有:薄布状部件,下侧与前框架连接固定,在车顶打开时张架展开而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在车顶关闭时折叠地收纳;以及收纳引导部件,对上述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动作进行引导,该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引导部件具备:在比上述前框架与上述薄布状部件的固定部靠后方,从前框架立设的靠前的第一立设壁以及靠后的第二立设壁;以及在对上述薄布状部件的上侧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架中,以沿着张架展开的薄布状部件的上部后面的方式形成的引导壁,上述引导壁随着降低而向前方位移,在收纳时配置在上述第一立设壁与第二立设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薄布状部件的下部越过第一立设壁的上端折叠,并且薄布状部件的上部越过引导壁的下端折叠。由此,能够使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形状稳定化。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薄布状部件上粘贴有使折叠形状稳定的形状稳定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形状稳定部件的存在,因此由柔软的原料构成的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形状稳定,折叠形状的差别进一步降低。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不使收纳空间变大,使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形状稳定化,而防止薄布状部件向室内露出。附图说明图1是导向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导向器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导向器的侧视截面作用图。图4是具有橡胶部件的导向器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具有橡胶部件的导向器的侧视截面作用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天窗装置1具备对形成于车身的固定车顶2的大致矩形状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车顶板4,并且,具备导向器5,在车顶板4向后方滑动而将开口部3打开时,该导向器5沿着开口部3的前缘从固定车顶2向上方突出。如图2所示那样,导向器5具备薄布状部件6、以及对薄布状部件6的上侧、下侧分别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架7以及下部支架8。薄布状部件6由柔软的原材料的网眼较细的网构成。薄布状部件6的上缘以及下缘为,通过缝合等而分别在侧视截面中形成为袋状,插入于各袋部的芯棒9、10嵌入固定于上部支架7、下部支架8的各槽部。上部支架7以及下部支架8例如通过树脂材料来成型。如图1所示那样,上部支架7沿着开口部3的前缘形成,两端形成为向后方延伸的差速臂7A、7A。差速臂7A的后端被支撑为围绕沿着车宽方向的旋转轴O转动自如。此外,在差速臂7A上安装有将上部支架7常时向朝上方突出的方向、围绕旋转轴O进行转动施力的弹性部件(未图示)。图2所示的下部支架8也沿着开口部3的前缘形成,两端若干向后方延伸设置。下部支架8固定于前框架11。在开口部3的两侧缘的下方,配置有负责车顶板4的滑动的引导功能、差速臂7A的支撑功能、以及上述弹性部件的支撑功能的侧框架(未图示)。前框架11以将这两个侧框架的各前端连结的方式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并配置在开口部3的前缘的下方。前框架11例如通过树脂材料来成型。在侧视截面中,前框架11由从靠前起依次具有对固定车顶2进行仿形而向前下降地倾斜的前端部11A、从前端部11A的后端向下方弯曲之后形成的第一底部11B、位于比第一底部11B若干靠下方的位置的大致水平状的第二底部11C、以及从第二底部11C的后端向上方弯曲之后形成的大致水平状的后端部11D的形状构成。下部支架8在前框架11上支撑于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支架固定突起部12、13而固定在第一底部11B上。即,薄布状部件6的下侧经由下部支架8与前框架11连接固定。根据以上,在车顶板4关闭时,设置于车顶板4的下面的按压靴(未图示)反抗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加力而将差速臂7A压下,由此上部支架7向下方位移且薄布状部件6被折叠而收纳于前框架11的上方。当车顶板4打开而从上述按压靴对差速臂7A的按压被解除时,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而上部支架7向上方位移、且薄布状部件6张架展开而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并抑制气流向室内卷入。“收纳引导部件14”本专利技术的导向器构造为,具有对薄布状部件6的折叠动作进行引导的收纳引导部件14。收纳引导部件14构成为,具备:前框架11与薄布状部件6的固定部、即在比下部支架8靠后方从前框架11立设的靠前的第一立设壁15以及靠后的第二立设壁16;以及在上部支架7上,以沿着张架展开的薄布状部件的上部后面的方式形成的引导壁17。第一立设壁15为,从第二底部11C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程度若干向前侧倾斜,而沿着大致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立设壁16为,从后端部11D的靠前若干向前侧倾斜,而沿着大致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立设壁16形成得比第一立设壁15高若干。第一立设壁15以及第二立设壁16均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前框架11。引导壁17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上部支架7的板状壁,沿着大致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如在图2中的假想线所示那样,在薄布状部件6的张架展开时配置在比第二立设壁16靠后方,并如实线所示那样,在收纳时配置在第一立设壁15与第二立设壁16之间。引导壁17以上述旋转轴O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随着降低而向前方位移。收纳时的引导壁17的上端位于与第二立设壁16的上端为大致相同的高度。“作用方式”在图3中,(a)表示薄布状部件6张架展开而引导壁17位于比第二立设壁16靠后方的位置的状态。薄布状部件6以上侧向后方位移的方式倾斜状地立设而张架展开。薄布状部件6的上部以与引导壁17大致平行的方式张架。在图1中,当车顶板4关闭而上述按压靴将差速臂7A围绕旋转轴O按下时,如图3(b)、(c)所示那样,薄布状部件6的下部折叠为,越过第一立设壁15的上端覆盖第一立设壁15。此外,位于比第二立设壁16靠后方的位置的引导壁17,随着向下方位移而向前方位移,因此如图3(c)所示那样,对薄布状部件6的上部赋予以越过引导壁17的下端而向后方侧成为凸的方式折弯的契机。然后,当如图3(d)那样将车顶板4完全关闭时,引导壁17位于第一立设壁15与第二立设壁16之间,薄布状部件6以越过第一立设壁15和引导壁17而折叠的状态收纳。由于存在第二立设壁16,因此薄布状部件6不会向后方侧伸出。如以上那样,只要具备:在比前框架11和薄布状部件6之间的固定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部支架8)靠后方从前框架11立设的靠前的第一立设壁15以及靠后的第二立设壁16;以及在上部支架7中以沿着张架展开的薄布状部件6的上部后面的方式形成的引导壁17,引导壁17在薄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具有:薄布状部件,下侧与前框架连接固定,在车顶打开时张架展开而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在车顶关闭时折叠地收纳;以及收纳引导部件,对上述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动作进行引导,该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引导部件具备:在比上述前框架与上述薄布状部件之间的固定部靠后方,从前框架立设的靠前的第一立设壁以及靠后的第二立设壁;以及在对上述薄布状部件的上侧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架中,以沿着张架展开的薄布状部件的上部后面的方式形成的引导壁,上述引导壁随着降低而向前方位移,在收纳时配置在上述第一立设壁与第二立设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06 JP 2014-1175041.一种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具有:薄布状部件,下侧与前框架连接固定,在车顶打开时张架展开而对行驶风进行整流,在车顶关闭时折叠地收纳;以及收纳引导部件,对上述薄布状部件的折叠动作进行引导,该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引导部件具备:在比上述前框架与上述薄布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裕也藤本启介
申请(专利权)人: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