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034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根据子逻辑关系确定节点输出,避免了对不必要逻辑关系的扫描,减少了操作的冗余性,进而提高了网络的工作效率。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node linkag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node linkage,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general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scenarios of the node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nodes are decomposed into sub logic rel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various scenarios; when receiving input node, node output node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input the node input and the various scenarios of the corresponding sub logical relationship determined corresponding to the receive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output node indicates the corresponding node Association action. The invention can decompose the total logical relation into sub logical relations corresponding to each application scenario, determine node output according to sub logical relations, avoid unnecessary scanning of logical relations, reduce redundant oper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net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具体地,涉及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也被称为节点,通常为智能设备。节点除了能够被远程操控外,还需要能够相互关联以在不同应用场景发生时进行联动。例如,物联网中多个节点间相互关联,当某个或某些节点检测到事件发生时进行节点输入,根据设置的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对应的节点输出来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现有技术中,基于IFTTT(ifthisthenthat,如果这样则那样)对象来将节点输入通过“与”“或”“非”关系罗列,再将节点输出通过“与”“或”“非”关系罗列,并将节点输入和节点输出关联成一个对象。当有事件发生节点进行输入时,扫描每一个对象,然后确定出节点输出,执行应用场景的对应动作。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IFTTT对象存在大量冗余,不适用于应用场景多变的情况,导致整个网络操作效率低下。举例而言,如果节点输入为10个且之间为“与”的关系时,需要对10个对象进行扫描,并且当一个节点输入不满足时,则整个扫描失败。如此,造成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优选地,所述子逻辑关系具有对应权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或”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1,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与”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优选地,所述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当前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包括:针对各个子逻辑关系,确定已接收的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将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相比较;当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时,确定执行所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出。优选地,所述确定已接收的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包括:每当接收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时,将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累计增加。优选地,所述总逻辑关系由总矩阵表示;总矩阵中各行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各列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总矩阵中各个元素表示对应行的节点输入与对应列的节点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和关联的节点输出。优选地,所述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包括:利用生成矩阵算法将表示总逻辑关系的总矩阵分解成分别与各个场景相对应的表示子逻辑关系的子矩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联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解模块,用于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指示模块,用于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优选地,所述子逻辑关系具有对应权值,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或”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1,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与”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个子逻辑关系,确定已接收的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将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相比较;当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时,确定执行所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出。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每当接收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时,将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累计增加。优选地,所述总逻辑关系由总矩阵表示;总矩阵中各行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各列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总矩阵中各个元素表示对应行的节点输入与对应列的节点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和关联的节点输出。优选地,所述分解模块用于利用生成矩阵算法将表示总逻辑关系的总矩阵分解成分别与各个场景相对应的表示子逻辑关系的子矩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如此,能够将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根据子逻辑关系确定节点输出,避免了对不必要逻辑关系的扫描,减少了操作的冗余性,进而提高了网络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节点联动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表示总逻辑关系的总矩阵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2中总矩阵中应用场景一的子矩阵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确定节点输出的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节点联动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节点联动的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节点联动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适用于网络中控制设备,例如物联网中控制设备。如图1所述,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在步骤S110中,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在一实施例中,总逻辑关系可由总矩阵表示。总矩阵中各行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各列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总矩阵中各个元素表示对应行的节点输入与对应列的节点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和关联的节点输出。举例而言,在一个家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当节点检测到事件时,便产生节点输入。例如,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烟雾时,便会产生节点输入I1,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便会产生节点输入I2。当检测到烟雾且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需要洒水喷头开始洒水,洒水喷头开始洒水为节点输出O1。由此,可以设置节点输入I1和节点输入I2间为“与”关系,对应节点输出为O1。在一示例中,节点输入和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由图2所示的总矩阵表示。其中,节点输入包括:A1、A2、A3、A4、A5;节点输出包括:B1、B2、B3。采用“@+节点输出”表示对应节点输入间为“或”的关系。如果仅为“节点输出”表示对应节点输入间为“与”的关系。在上述总矩阵中表示出三个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一:节点输入A3和节点输入A1之间为“或”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A3和节点输入A1中一者时,产生节点输出B3。应用场景二:节点输入A2、节点输入A3和节点输入A4之间为“与”逻辑关系,当节点输入A2、节点输入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点联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当接收到节点输入时,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接收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根据所确定的节点输出指示对应节点进行关联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逻辑关系具有对应权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或”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1;当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间为“与”关系时,确定所述子逻辑关系的权值为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节点输入和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子逻辑关系确定与当前的节点输入相对应的节点输出包括:针对各个子逻辑关系,确定已接收的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将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相比较;当所确定的节点输入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子逻辑关系的权值时,确定执行所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已接收的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包括:每当接收到子逻辑关系的节点输入时,将所述子逻辑关系中节点输入的数量累计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逻辑关系由总矩阵表示;总矩阵中各行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各列分别与节点输入对应;总矩阵中各个元素表示对应行的节点输入与对应列的节点输入间的逻辑关系和关联的节点输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应用场景中节点输入与节点输出之间的总逻辑关系分解成与各个应用场景相对应的子逻辑关系包括:利用生成矩阵算法将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云云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