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166978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该反射片用于反射入射光,至少包括气泡层及设置于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的第一膜层,其中,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量子点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能提高反射片出射光的显示色域,且内嵌式的气泡及量子点能够减少反射片及背光模组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反射片是显示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可以明显提高显示器件的光利用率,提高显示器件的显示亮度,节约电能。量子点是准零维的纳米材料,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它的化学组成可以使其发射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量子点具有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因此可以大幅度提升显示器件的显示色域。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在目前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反射片的光反射率,一般提高反射片中无机物,如氧化钛等的浓度,但随着氧化钛浓度的增加,反射片的重量、体积都会明显增大,且强度会变小。为提高显示器件的显示色域,一般是将量子点膜片封装在偏光片或反射片等光学膜片上,这种方式也会增加反射片及整个显示器件的厚度,不利于显示器件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以增加显示色域,且减少反射片及背光模组的厚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用于反射入射光,至少包括: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在所述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所述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第一膜层,设置于所述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用于漫反射所述入射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反射片及设置于所述反射片的出光侧的导光板,所述反射片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导光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射片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设置气泡层,其中,所述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在所述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所述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在所述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设置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用于漫反射入射至所述反射片的入射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射片用于反射入射光,至少包括气泡层及设置于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的第一膜层,其中,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量子点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能提高反射片出射光的显示色域,内嵌式的气泡及量子点能够减少反射片及背光模组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反射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反射片的气泡层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反射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反射片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图6实施例制作方法的步骤6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反射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反射片101用于反射照射到反射片101上的入射光;反射片101至少包括气泡层102及第一膜层103,第一膜层103设置于气泡层102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用于漫反射入射光,其中,气泡层102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104和量子点105,量子点105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反射片101的厚度尺寸相对于入光侧的表面尺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实施例的反射片101的入光侧即为其出光侧,气泡层102的入光侧即为其出光侧,不考虑入光侧的侧边的光学现象。光反射是指光波遇到其他媒质分界面而部分仍在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本实施例反射片101通过在气泡层102中设置气泡104,能够使照射至气泡104的光反射回入光侧,以提高反射片101的光反射率。气泡层102是通过对基材、量子点105、发泡材料等材料加热、熔融及混炼后形成发泡性树脂熔融物,然后对发泡性树脂熔融物进行挤出、拉伸而形成的。其中,基材可以是但不局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等,发泡剂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物理发泡剂,或碳酸氢氨等化学发泡剂。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先将基材熔融成型为片状,然后将所得的片状基材置于加压惰性气体氛围中使之含浸惰性气体后,在常压下加热,使之产生气泡,形成气泡层102。当然,本实施例的气泡层102还进一步包括氧化钛等无机填充剂及发泡调整剂,氧化钛的折射率较高,光吸收少,可提高反射片101的光反射率,且氧化钛可以作为量子点105的屏蔽层。本实施例反射片101在气泡层102的非入光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膜层103,能将从气泡层102的非入光侧的表面透射出的光漫反射回气泡层102,以增加反射片101的光反射率及出射光的均匀性。第一膜层103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金属、电介质、树脂或其它材质。为进一步增加反射片101出射光的均匀性,可以提高气泡104、量子点105在气泡层102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不限定气泡104、量子点105的浓度、尺寸大小。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量子点105在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能提高反射片101出射光的显示色域,内嵌式的气泡104及量子点105能够减少反射片101的厚度。其中,本实施例的量子点105设置在气泡104内。这种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射片101出射光的均匀性,量子点105会在气泡104的挤出、拉伸过程中随着气泡104均匀化。针对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先将量子点105与发泡剂混合,使量子点105被发泡剂包裹,形成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与发泡调整剂及基材混合、加热、熔融及混炼后形成发泡性树脂熔融物,以使在挤出、拉伸发泡性树脂熔融物形成气泡104时,气泡104包裹量子点105。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量子点105全部或部分设置于气泡104外。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入射光为蓝光激光,量子点105包括绿色量子点及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及红色量子点在蓝光激光源的激发下分别产生绿光及红光。本实施例的反射片101出射光是由蓝光激光、绿光、红光混色而成的白光,因量子点105具有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的特性,由该蓝光激光、绿光、红光混色而成出射光具有高显示色域的优点。如图2所示,蓝光激光B透射至气泡104内的部分激发绿色量子点201及红色量子点202,分别产生绿光G及红光R,部分绿光G及红光R经气泡104反射回反射片101的出光侧,即气泡层102的入光侧的表面,部分蓝光B、绿光G及红光R透射至第一膜层103,由第一膜层103漫反射回反射片101的出光面,部分蓝色激光B被气泡104直接反射回反射片101的出光侧。(未示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它颜色的量子点105代替红色量子点201和/或绿色量子点202,以与蓝光混色成白色光或非白色光,例如,量子点105包括黄色量子点,黄色量子点在蓝光激光源的激发下产生黄光,蓝光激光与黄光合成白光。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量子点105包括芯发光纳米晶体/壳发光纳米晶体及包覆材料;芯发光纳米晶体/壳发光纳米晶体的成分包括硒化镉CdSe/硫化锌Zn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硒化铅PbSe/硫化铅PbS、硒化镉CdSe/硫化镉CdS、碲化镉CdTe/硫化镉CdS或碲化镉CdTe/硫化锌ZnS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包覆材料是由甲基丙烯酸类、苯乙烯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碳酸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共聚得到的组合共聚树脂。本专利技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用于反射入射光,至少包括: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在所述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所述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第一膜层,设置于所述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用于漫反射所述入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用于反射入射光,至少包括:气泡层,包括多个内嵌的气泡和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在所述入射光的激发下产生与所述入射光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第一膜层,设置于所述气泡层的非入光侧的表面,用于漫反射所述入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为蓝光激光,所述量子点包括绿色量子点及红色量子点,所述绿色量子点及红色量子点在所述蓝光激光的激发下分别产生绿光及红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设置在所述气泡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进一步包括第二膜层,设置于所述气泡层的出光侧的表面,用于散射所述气泡层的出射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包括芯发光纳米晶体/壳发光纳米晶体及包覆材料;所述芯发光纳米晶体/壳发光纳米晶体的成分包括CdSe/ZnS、InP/ZnS、PbSe/PbS、CdSe/CdS、CdTe/CdS或CdTe/ZnS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所述包覆材料是由甲基丙烯酸类、苯乙烯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碳酸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芝瀚郑净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